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中国自古便有插柳植树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工种植树木的记载.古人认识到,除却发展经济、军事防御、美化环境作用以外,植树还有诸如固土、吸纳洪水、改善水质、防止土地侵蚀等一系列减灾作用.元代王祯在其《农书》中就指出:"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  相似文献   

2.
高天云 《传承》2008,(3):22-24
从"伐木能手"到"植树大王",七十岁的赵希海在18年的人生历程中完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当中国民众越来越关心身边的环保时,赵希海用他的行动告知人们,树可以一棵棵砍伐下来,也可以一棵棵种上去。他种下的是对未来的期望,留下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14)
<正>为了在不长树的高原种活树,那曲军分区官兵挖深坑、筛羊粪、铺地膜、裹被子……想尽一切办法,半个多世纪以来,那份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的坚韧与不屈一直在延续——"2009年,西藏那曲地区悬赏10万元号召种活一棵树,但至今无人领奖。"全国政协常委、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内蒙古库布其大型植树活动中向媒体介绍。去年11月,在悬赏"英雄榜"出台7年后,亿利资源揭了榜,挑战那曲高寒植树世界级难题。那曲地区"千年无树"历史或将终结。  相似文献   

4.
<正>2月20日上午,自治区2017年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义务植树活动,在建设中的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委员白吕等参加。彭清华说,希望大家发扬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传统美德,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积极参与"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和宜居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区的绿化经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努力有了很大成效。北京城绿起来了,风沙有了明显的减弱。北京是全国首都,绿化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首都的绿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与国内某些城市相比也还稍显逊色。近年来在植树季节许多城区单位花钱到郊区植树,以完成分配的指标。但是北京市区有些马路街道死树、缺树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轰轰烈烈地过去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满眼都是“植树”的内容:领导如何重视、群众如何踊跃,今年又植树多少多少株……据一家报纸滑稽可笑的报道:如果把近十年所植的树木如实累加,我国的版图面积已全部绿化(包括江河湖海、沙漠戈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森林面积在锐减,水土流失在加剧,去年的一场特大洪灾就是例证。年年植树年年“数”,岁岁造林岁岁“零”。总见植树不见树,种的那么多树都到哪儿去了呢?关键是只种不管,流于形式。植树节一到,风风火火走过场,热热闹闹搞形式。植树节一过,一切恢复原貌,凡…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组织系统正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结合组工干部工作性质、职业道德、工作特点、岗位要求,笔者对"正"有一些感悟和思考。"正"是道德的彰显。古人云"政者,正  相似文献   

8.
玉婵 《楚天主人》2012,(3):54-54
"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大树可让炎炎烈日存阴凉,风雨交加留憩地。植树种草,是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林木花草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部分,更与地球生态平衡息息相关。植树、种草、养花,早在世界各地相沿成习。中华民族素来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统美德,唐代诗人于鹄《种  相似文献   

9.
国内要闻     
正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4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  相似文献   

10.
周洲 《今日浙江》2018,(5):56-57
植树节前,衢州柯城区姜家山乡农民在刚平整的土地上又新栽了200多棵苦丁茶树。村民万四清说,去年区里提供树种,52个村民用荒山入股,陆续种下了1万株苦丁茶树、海棠树。“看茶树长势很好,今年又加种一批。等茶树形成树冠,采摘茶叶卖了钱,大家就能分红啦!”  相似文献   

11.
赵永华同志这篇从专业角度谈“和谐”的文章给人以重要启示:一是事在人为。树与环境能否和谐关键在人,树由人种人管,只有人树立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观念,才能把树管好;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社会要和谐需从时时、事事、处处着手,每个人若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把自己主管的业务做好,和谐社会就能加快实现;三是做事要讲科学。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植树不讲科学要吃苦头,干其他任何事,不讲科学也难以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凌寒溢梅香     
正我国是梅的故乡。自古以来,梅花就供人欣赏,特别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惟有梅花竞相开放。江南很多地方植梅,梅开时节,暗香浮动,香雪成海。梅花,情贞雅逸,幽峭超然,冰肌玉骨,气韵清香,高标独秀,寒而愈香,且花期最早,凛然开放于风雪之中,为百花之首。"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古人认为,梅花是一种品位高尚  相似文献   

13.
荠菜记忆     
荠菜是种雅俗共赏的好食材,自古便有文字记载。《诗经》中"甘之如荠"之句,便是古人对荠菜味道的赞美。盛唐时代,人们还用荠菜做馅包春饼。将鲜嫩的荠菜切碎,与肉沫同拌做馅包饺子,更别有一种风味。著名  相似文献   

14.
升降式旋转椅将走俏市场日前,在台属企业豫北汽车背垫车厂新产品发布会上,有一种新的品种—升降式旋转椅.这种产品在市场上还不多见,技术性能比较可靠,适用于家庭、机关单位、办公人员。这个厂在生产了一年的汽车维修背垫车后,发现产品不很适销对路,他们把眼睛瞄向...  相似文献   

15.
西沙抗风桐     
每次到西沙都有不少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这次上西沙,让我深刻地认识了一种树,一种在人们眼里很不起眼的树,一种不怕狂风暴雨摧残、不畏炎热酷暑煎熬、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一种给人力量、催人奋进的树,一种给西沙官兵带来幸福、吉祥、安宁的树——抗风桐。  相似文献   

16.
黄虓鹏 《今日民族》2014,(12):14-18
<正>漆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天然漆又称生漆、大漆、真漆、国漆,是成熟漆树分泌的液体树脂。漆树是亚洲东部常见的一种落叶乔木,原产于中国。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陕西、河南等地都曾分布着大面积的漆树,现今以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甘肃6省为盛产区。当漆树树皮被割伤时,就会分泌漆液来愈合伤口。古人正是利用这个习  相似文献   

17.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他为什么自号“东坡”?人们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公元820年,自居易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时,公务之余,常率童仆于忠州城的东坡植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春向暮,草木今如何?”“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白居易的这些诗充分反映了他对东坡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而苏轼的一生,由于与白  相似文献   

18.
政治     
《台声》2018,(7)
正台湾内斗忙泼漆台学者:"漆漆惨惨漆漆"据台媒报道,前不久慈湖蒋介石陵寝遭泼漆后,3月7日"日本交流协会"也被泼漆。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游梓翔表示,"漆漆相报"何时了,"漆漆惨惨漆漆"的台湾。泼红漆这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对付的是铜像,甚至把铜像的头也砍掉,这次连陵寝也不放过。"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的石碑招牌  相似文献   

19.
吴心 《黄埔》2006,(5):54-55
每一种文字都有自身产生的过程,汉字的产生则伴随着一个神奇的传说——一位老人席地端坐,其面甚奇异,有四只眼睛,炯炯发光,射向面前一堆横七竖八的图形符号。此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撕天裂地“哗啦”一声,扑簌簌仿佛下起大雨,可是仔细一瞧,下的竟是谷子小米。同时,或近或远传来神祇鬼怪伤心的啼哭声。这就是中国古代关于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仓颉造字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被古人深信不疑,而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早已知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约定俗成的,不可能一人一时所创造,尤其汉字作为自源文字…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大》2015,(4):71
"踩着红地毯植树,你们见过吗?"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多位湖南永州网友发帖称,由该市零陵区创森办、区妇联等多个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中,区领导、志愿者等人踩着红地毯前往植树现场。主办方回应称,"考虑到近日连续阴雨,上坡路湿滑,临时放置了约10米废旧地毯"。网民"立峰":一个简单的植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