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留守人员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以湘赣边游击区为个案,对该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变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该群体长期处于心理危机的状态中,是主力情结、苏维埃传统和对组织的信仰支撑他们坚持下来,保证了湘赣边红旗不倒.  相似文献   

2.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锻炼了一批革命斗争骨干,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锻炼了一批革命斗争骨干,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输送了一批优秀干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湘赣边秋收起义期间,彭公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起义发动前,积极执行中央决策并筹划和准备起义;起义打响后,亲自领导湖南省委开展各地战斗;起义逆转时,果断停止了长沙暴动,同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决策;起义结束后,主动承担起义失败责任,总结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因此,彭公达在起义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重要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1934年7月,湘赣苏区上空乌云滚滚,炮声隆隆,“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硝烟笼罩着这片朱毛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块苏维埃红色根据地。为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下达命令,急调湘赣边区根据地的红六军团西征湖南中部去开创新的苏区,留下湘赣军区及五个红军团坚持湘赣边区根据地斗争。但所留下的5000红军被“左”倾盲动几近断送。省委书记等相继投敌,为虎作伥。  相似文献   

6.
曾建荣  黄春乐 《湘潮》2022,(11):52-53
<正>红六军团西征后,留守湘赣边的湘赣省委和湘赣军区在优势敌人的凶残“围剿”下,遭遇重大损失,与党中央也失去了联系。1935年6月,省委书记陈洪时等人叛变投敌。7月初,在棋盘山成立了以谭余保为书记的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由项英为书记,陈毅、曾山等为委员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负责领导新四军的工作,派陈毅寻找失联已久的湘赣省委及湘赣红军。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苑》2014,(6):20-20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使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有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失败后,东北党的力量受到严重损失。1929年夏,中共中央决定调刘少奇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当时的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廖如愿是湖南安化人。他曾任中共安化特支书记、常德地方委员会书记、益阳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兼省农委书记、湘赣边特委组织部长等职。因湘赣边特委被破坏,于1928年9月由李维汉介绍去满洲省委工作。  相似文献   

9.
赵敏 《求实》1994,(10)
功垂湘赣边,名扬千秋史─—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90周年赵敏任弼时同志是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他诞辰90周年之际,重温他在湘赣苏区战斗的历史,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万强 《党史文苑》2012,(21):22-23
彭林(1914-2002),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永阳工人纠察队,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入党。曾任湘赣边兵工厂政委,湘赣省工会委员长,湘赣军区卫生部政委、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团政委、师副政委、模范师政委,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历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上海分会第三科科长,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参谋长、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旅政委,胶东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朱德等发扬了勇于开拓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模式;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模式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介绍,使井冈山模式得以传送到大西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甘边领导人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井冈山模式,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形成了“狡兔三窟”的陕甘边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宜春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属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共有革命遗址271个,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05个;重要党史事  相似文献   

13.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峰雄、水秀、草绿、树茂、竹奇、花美闻名遐迩。特别是位于海拔1918米高处绵延不断的高山草甸,不仅在中国,整个亚洲都十分罕见。1934年红军长征后,湘赣边游击队以武功山为依托,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武功山以母亲般的无私胸怀,拥抱和哺育了深爱她的革命儿女,也目睹了儿女们为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虎纹瀑武功佛光江西红色旅游经典之十一:湘赣游击队的故乡——国家级森林公园武功山@晓燕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率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首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湘赣两省边界的酃县、茶陵、莲花、永新、宁冈、遂川六县和现在的井冈山市,全盛时期还包括吉安、安福一小部分。总面积一万三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九十余万。它的“中心”究竟在哪里?虽然客观存在的史实不须争论,但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思想认识不一  相似文献   

15.
试论黄麻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革命成功失败的全局性问题。毛泽东同志带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队伍最早走上井冈山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总结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20年代的井冈山斗争,是毛泽东领导工农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书写了中国革命史崭新的一页。井冈山位于湘赣边际罗霄山脉中段,但却与相隔较远的广东很有关系。井冈山区客家人大多来自广东湘赣边的井冈山区,地处偏僻,由于战乱匪患和瘟疫,明清时当地土著和北方迁民已不多。此时正是福建、广东客家人丁兴旺而感养家土地不足纷纷外迁之时,他们中的一些人辗转来到了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人的眼里,段焕竞是一位经历丰富、骁勇善战的虎将。可不为人知的是,这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在自己的爱妻李珊面前,段焕竞是那样多情,那样深沉。他俩的婚恋故事后来被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编排成了话剧,成为最早流传的红军婚恋故事……1935年,对于留在湘赣边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将士而言,是一个雪上加霜的年头。自上年8月任弼时率红六军团从湘赣边突围西征后,留下来的中共湘赣省委率省军区下辖的5个独立团及地方武装共5000余人,就不得不面对10多倍于己的敌人兵力的“梳篦”式“清剿”,与此同时,留守红军缺衣少粮、缺医少药、缺…  相似文献   

18.
1928年的春夏之际,湘赣边界割据区域刮起了一股颇为扰乱人心的风浪,其代表性口号就是"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其中的直接原因,是三月底湘南失败,湘赣边界被敌人占领,再加上秋收起义的失利与广州起义失败的潜在影响。一系列挫折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及事实上艰难困苦的环境,就像迷雾一样,朦朦胧胧地遮住了部分人的眼睛,使他们看不到革命的光明前景,陷入在灰心丧气的愁城困海之中。  相似文献   

19.
潘心源,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等职.1929年冬至1930年上半年,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化名彭清泉,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从上海来到江西苏区,在赣西南、湘赣边等苏区和红五军、红六军中进行了为时数月的巡视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了该地区  相似文献   

20.
蔡会文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红三军政治委员、湘赣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赣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下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突围到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对于蔡会文的牺牲时间,长期以来说法不一。一说1935年10月。陈丕显在《赣南三年游击战争》书中讲到,蔡牺牲于1935年10月。1979年版的《辞海》和《中共党史人物简介》中介绍蔡会文简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