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科学全面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应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本质要求之一,凸显了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为突出的位置。共同富裕具有追求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内涵,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而,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必须针对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人民主体地位的优势,把握现实脉络和人民需求,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继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实存与本质、理论与实践。贯穿其中的红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深刻地体现了于历史中发展变化着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说来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单纯的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因此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把握新发展理念,正确回答时代问题。这个时代问题就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建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基础上,是对时代问题的正确解答,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国情,对“什么是共同富裕、何时实现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思想内涵、战略部署、原则遵循及实施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新思想、新论断,把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聚焦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对新时代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及全球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科学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刻认识这一矛盾,对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解决和处理我国目前发展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我国人民的现实需要和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科学的判断,继而对我国社会发展进行理性的定位。因而,以需要的主客体矛盾来历史性地解读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此,当前中国共产党要将人民的需要进一步落实,运用科学发展理念的良方解决当下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述,认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系统梳理总结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历程,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变"与"不变"特征,从历史实践中考察社会主要矛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最新论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的科学性在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既具有现实依据,又具有理论依据;既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又符合理论逻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困境根源于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提出最终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解"为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向,在坚定中国自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自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走出现代性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实践背景,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体现在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特点,都兼顾过程与目标,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差异体现在概念层面的包含关系、实践层面的先后关系、目标层面的总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理念的先进性体现为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实践的独特性体现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党领导下的现代化、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全面赶超的现代化。在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共同富裕的实践独特性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实保障;化解主要矛盾为任务主线;体现多主体的高质量发展;鼓励共同奋斗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共轭互力”发展规律和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做出的历史抉择。新时代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应遵循“劳动创造共同富裕、制度保障共同富裕、量力推进共同富裕、渐进实现共同富裕”原则,坚持“202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有力政府、有益市场、有爱社会、高效制度、智慧人民、科学理念等多维主体的作用效能,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奋力、人人富裕的多维共力共富共同体,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实现形式多样化、发展不平衡以及村级集体经济总体实力下降等新的特点。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养农民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民的集体主义教育、盘活各种集体资产和资源、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要求。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集体经济发展途径,更是当前广大农村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养老新需要与基本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具体表现。为解决制度统一性要求与碎片化发展、人群与地区间制度分离割裂、保障不足与保障过度并存等现实问题,完善全民基本养老保险,不仅需要从理念、制度与技术等层面进一步加快改革,促进其均衡充分发展,更要以解决人民基本养老生活的后顾之忧、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发展目的,逐步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科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21,(1):18-27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有效手段之一。作为一个结构性命题,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蕴含着从"局部聚焦"到"全景关怀"、从"单层供给"到"多层多类"、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合作"的趋向,并最终指向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质与量的阶段性适配、推动供与需的高效能平衡等三大目标。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旨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转进、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以使改革成果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的现实背景下,遵循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客观规律,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文章指出,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供给、需求与制度的协同演进升级的过程,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分层分类协同供给体系,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资金投入机制,优化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识别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信息技术赋能机制,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六位一体"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主要矛盾转化,以前解决"有没有",现在解决"好不好"据新华社10月22日电,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些代表和专家表示,这一科学论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务院三峡办主任聂卫国代表说,"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17.
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回应我国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发展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共享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建设理念,是针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等社会事实提出的,注重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要牢固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结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契机,探索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娇 《学理论》2022,(8):27-29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人们的需要由“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在马克思的视域下,美好生活需要是“现实的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摆脱劳动异化的束缚,以人民为主体进行劳动创造,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美好生活需要构成人全面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是字面上的、概念上的转变,而是根本性的、实质性的转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其现实依据和理论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