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生产主义。该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大量的批评。不过,大多数批评观点与《生产之镜》一样,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他们都将马克思对生产的不成熟的表述当做了成熟的表述。事实上,对于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言,《生产之镜》中对生产主义的批评是合适的。但是对于马克思成熟思想而言,鲍德里亚的批评很不合理。我们不能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只能依据马克思的成熟文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来理解其生产劳动概念,因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修改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霞 《理论导刊》2013,(8):38-42
"意识形态"概念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而为国人所知的。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两篇重要文章在中国的传播,尤其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有关用法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今天所讲的"意识形态"概念并不等于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概念,也不存在意识形态概念泛化的倾向。考察早期译著以及早期学界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回顾和分析意识形态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生成和流变,对于正确把握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廓清各种有关意识形态的纷争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汤姆·洛克莫尔是研究当代欧陆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著名学者,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现为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他出版了《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等著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围绕启蒙的谱系、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观念资源与卢卡奇的理性观等问题对话汤姆·洛克莫尔教授,这些讨论关注马克思政治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在历史语境中勾勒出启蒙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关系的一种可能性图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极少数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公开提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学派",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可以说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各种思潮、主义、流派中的一个流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特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它同形形式式的思潮、  相似文献   

5.
德里达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以后向马克思致敬的礼物即《马克思的幽灵》,在批判福山的同时也解构了马克思.他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幽灵化理解,主张“马克思幽灵化在场”,解构马克思历史唯主义的基本原理,继承马克思的幽灵——批判精神,只像幽灵般凌空飘荡,而不需要付诸实践,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在场化.我们要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警惕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变为真正的现实和在场化.  相似文献   

6.
诺曼·莱文在其专著《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中把自己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个人观点做了一个集中概况,其观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既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流派以及马克思主义必须接受重新黑格尔化三个论点上。尽管莱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历史考察和论证,但其论点没有任何确证的文本支撑。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大众媒介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四大副刊"之一的《觉悟》在新知识分子的运作下,发表了大量翻译和评述社会主义的文章,并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展开辩论,极大地推动了早期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及国家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等问题上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得国家理论在它们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谱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当代西方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及国家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主义在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等问题上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得国家理论在它们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连续的谱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传》,对比李季、萧灼基、张光明所著《马克思传》:在"社会主义与阶级斗争"的近代语境下,为传播社会主义,史学家李季描绘了一个辗转于"战场"和"研究室"的马克思;由于亲历苏式经典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化,经济学家萧灼基塑造了一个作为伟大革命导师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引路者的马克思形象;国际共运史专家张光明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理论界的思想解放,强调以平和、公正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从历史视野出发刻画了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戚青丽 《学理论》2013,(19):73-7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尽管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的理论,仍具有争议性和不成熟性的缺陷,但这种理论思想却在当时的社会乃至今天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对前人异化理论的超越性和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性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另一方面,这种争议性和不成熟性有利于打破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促进后继者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1,(8)
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哥达纲领批判》作为马克思平等观的重要文献之一,是人类研究如何实现平等的宝贵思想财富。本文在理清《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主义"平等"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阐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劳动创造和分配平等、政治平等、教育平等、社会保障平等观点的批判。重温其中的马克思平等观,结合新时期的具体国情来探寻对于新时期中国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新型平等关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4)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精华所在。本文主要从《论犹太人问题》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部代表作来讨论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思想。《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两本书分别主要论述的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人的解放的基础力量以及人的解放赖以实现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导向,是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自列宁《帝国主义论》发表以来,垄断资本主义批判就成了国外激进思潮研究的核心主题。然而,纵观这些流派,它们在理论根基上已经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现了批判逻辑或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首先,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家巴兰和斯威齐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彻底否定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后马克思"转向;其次,奈格里和哈特通过对帝国时代的非物质劳动与生命政治的研究,修正了马克思的物质生产逻辑,实现了政治哲学的"后马克思"转向;再次,法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民主路线,实现了政治立场的"后马克思"转向。这三者分别对应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如何从当代视域出发,全面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当代生命力,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国工党20世纪前半叶的领导人哈罗德·拉斯基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工人阶级运动的开展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思想历程分为多元主义阶段、马克思主义阶段和多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张力阶段。作为拉斯基思想成熟阶段的代表作品,《〈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的里程碑》肯定《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和世界工人运动指南的重要意义,但也指出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面临的一些时代难题,包括无产阶级专政与议会制的难以抉择,无产阶级现实革命道路的茫然,以及无法明确界定共产党的革命角色。  相似文献   

1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群众观的经典著作。在该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讨论了"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和先进性,阐述了革命思想的存在以革命阶级的存在为前提等群众观的基本理论。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同时,要尊重群众的主体性、重视人民群众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基础地位,避免用虚幻的群众"共同体"任意宰割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等观念,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7.
由李兴中主编的《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研究》一书,1993年8月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河南省“八·五”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侯宗宾为其写了序言,阐述了监督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重要保证作用和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精神。该书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监督思想,社会主义监督制度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监督制度比较研究,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监督制度成功与失败的思考,改革和完善中国监督制度的基本思路以及对党内、人大、政协、行政、  相似文献   

18.
法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马克思的法学思想在不同时期有着质的区别,我们要科学认识马克思的法学思想。马克思充满着批判精神,他早期的著作特别是在《莱茵报》时期多以议论批判时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批判了省议会、林木盗窃法、贵族的习惯法以及私人利益,通过这些批判我们可以窥探到马克思些许法学思想,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正>吴宏政教授1973生,黑龙江青冈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哲学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吉林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8)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应有之义,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成长"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核心要素,在青年个体的视角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成长痛"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众化的有效表达不足和对青年群体的现实吸引局限。美、日、韩三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品《马克思问我哪里痛》《青年们,读马克思吧》《马克思主义使用说明书》在阐释视角与范式上另辟蹊径,实现了经典理论与个体生活的共情同理,为寻找"止痛良方"提供了启示,即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魅力关键在于实现有效表达,必须以个体体验为基本视角,实现理论与生活的自洽,才能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