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袭警行为持续高发,侵害了警察的权益,降低了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袭警现状进行描述。通过问卷调查,对袭警行为发生的情景因素、袭警发生后的民警反应和处理进行初步描述,并结合相关规定进行简要分析。调查意义更多在于方法本身,即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袭警现象而不止于纯粹的理论辨析。  相似文献   

2.
袭警行为的特征和危害性及频发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袭警行为侵害对象是警察,其受害人具有特殊性。袭警行为多具有突发性、残忍性、伴生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袭警行为导致对国家权威的破坏和对法律尊严的损害。袭警行为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袭警行为的主体、对象及社会等方面进行表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警察行为与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阻碍警察执法行为在暴力范围、罪名适用、是否从重等方面有明显区分。暴力袭击在含义上仅指对人暴力,在类型上包括直接对人暴力和间接对人暴力,在暴力程度要求上应坚持“通常情况下会危及警察人身安全”这一标准,但并不需要实际造成警察人身伤害后果。暴力袭击正在配合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辅警,应构成袭警罪而非妨害公务罪。驾车逃逸拖拽民警行为属于暴力袭击手段,无论是否造成警察伤害后果,均应构成袭警罪而非妨害公务罪。  相似文献   

4.
刑法增设袭警罪的可行性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设袭警罪有利于有效惩治袭警行为,有利于保护警察执法权益,符合法学原理,符合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不会强化警察特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警察在正当执法中遭遇无理取闹,被谩骂、殴打、恶意投诉,甚至致伤致残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应分析暴力袭警致使警察权益受损的原因,完善警察权益保障机制,严惩袭警行为,维护人民警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增设袭警罪有利于有效惩治袭警行为,有利于保护警察执法权益,符合法学原理,符合我国刑法的发展方向.不会强化警察特权.  相似文献   

7.
论警察执法权益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日益增多的暴力袭警事件,必须加强刑事立法,使警察的执法权益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在刑法总则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内容中增设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在刑法分则中增设有关袭警犯罪的内容,以加强对警察执法权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关于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袭警罪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目前我国对袭警犯罪刑事立法的滞后已经成为滋长社会不法势力和不法分子嚣张气焰的重要根源。袭警这一危害国家安全、挑战国家公权力的行为,不仅是对警察生命的威胁,对司法资源的破坏,更会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在我国《刑法》增设袭警罪可以保护警察执法权威和权益,从而更好地保护公民权。  相似文献   

9.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袭警罪以来,各地首例袭警案接连曝光。在司法实务中,对袭警罪中“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不同和对袭警罪的保护法益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审判实践的差异,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如何认定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行为便成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应指的是通过“硬暴力”突然地攻击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警察,而不是通过“软暴力”、“缓和的”“非突袭性”的行为来阻碍警察执法。确定袭警罪的保护法益,与暴力袭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紧密相关。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前者系袭警罪保护的主要法益,而后者则为附随法益,而非次要法益。应透过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来检验“暴力袭击”行为的构成要件该当性,从而对袭警行为进行准确认定,做到合理合法地出罪和入罪。  相似文献   

10.
在立法层面,我国对现场控制袭警行为和制裁袭警行为的法律资源比较丰富。在此情况下,暴力袭警察事件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基层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个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应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执行,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以控制、减少袭警行为,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能不涉及到公安警察形象。中国公安警察的形象好坏,除了取决于自身表现外,还和媒体报道有关。近年来随着媒体环境和格局的变化,媒体以非善意的态度和方式对警方非常态事实的报道,客观上破坏了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形成媒体袭警。媒体袭警的效果表现在损毁警察媒介形象,造成公众对警察及警察工作的误读,恶化警察执法环境。但媒体袭警效果的实现是有条件的,把握住这些条件对于遏制和消解媒体袭警的效果是有效的,而这正是公安机关应该认真重视和对待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妨害公务罪自身存在很多缺陷,刑法对于频繁发生的袭警行为缺乏有效的规制。为了保障警察权,增强公众的安全感,需要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将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了确保袭警罪达到预期效果,并且防范警察滥用职权,刑法还应增加有关职务行为的规定,以促进警务活动的规范化。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应当努力在保障警察权与限制警察权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3.
警察权益是指警察在警务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作为公民享有的利益的总称。警察权益分为执法权益和公民权利,执法权益包括伤亡抚恤权、特殊保险权和司法特别保护权;公民权利则涵盖生命健康权、休息休假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在借鉴国外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从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加大对"袭警"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等方面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当前,袭警事件频频发生,警察的人身权、名誉权等屡遭侵害,给公安机关造成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警察执法权益保护又面临诸多问题,如法律对警察执法保障不足、社会对警察执法的误读、舆论对警察执法的误判,不仅侵害了警察执法权益,影响警察执法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公安队伍的长期稳定与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建立袭警行为应对预案、形成舆论快速应对机制、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袭警的类型、特点及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袭警是行为人对正在执法或从事其他警务工作的公安民警实施的人身攻击和精神刺激行为的简称。虽然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和划分标准,袭警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相应的特点,但都给社会、公众以及警察的正常执法活动带来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6.
暴力袭警严重侵害了警察的合法权益,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关于袭警行为是否应当单设罪名予以刑法规制,理论界与实务界有不同的声音。面对非理性的犯罪,需要的是理性的立法。因此,应对袭警行为的规制进行全面反思,结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借鉴西方国家关于妨害公务罪的立法,提出应对暴力袭警的新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件,警察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致使正在执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发生了一些暴力袭警事件,不仅严重伤害了警察的身体健康,更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也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随着袭警事件的凸显,有些学者在分析原因时认为,袭警事件频发与公安机关推出的“人性化”执法有关,应当叫停人性化执法。其实,正当的警察人性化执法非但不是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反而是消减袭警案件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当前,警察人性化执法之所以引起争议,并非其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因此,应当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完善警察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袭警罪中的"暴力"不仅包括直接对人暴力,也应该包括间接的对物的暴力,但对物的暴力应该限制在危及人身安全范围的物;成立袭警罪必须以合法执法活动为前提,但对于程序瑕疵的执法行为也可以受到法律保护,由于警察执法不规范招致的侵害应该成立袭警罪;根据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对比、辅警的职责定位方面分析,辅警应该作为袭警罪的犯罪对象而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袭警事件,不仅严重伤害了警察的身体健康,而且是对警察执法权威和执法尊严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法律尊严的藐视、挑衅和践踏。随着袭警事件的凸现,有关部门和学者在分析其原因时指出,袭警事件频发与公安机关推出的"人性化"执法有关,应当叫停人性化执法。其实,正当的警察人性化执法非但不是袭警案件发生的原因,反而是消减袭警案件发生的一项有效举措。当前,警察人性化执法之所以引起争议,并非其本身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因此,应当走出人性化执法的误区,完善警察人性化执法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