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园 《法制与社会》2014,(7):113-11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专家学者对公司捐赠含义的界定以及对其进行分类,揭露公司及其慈善捐赠行为的性质变迁。从公司以营利为唯一目标,慈善捐赠行为为公益性行为,到公司既具有营利性又应承担社会责任,慈善捐赠行为性质从公益性向互利性过渡,这一变化主要归因于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衡。通过市场予以调节应首当其冲,但市场作为制衡手段有其缺陷,法律的作用便显得至关重要。法律调整应当通过重新定位公司价值目标、改革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机制等方式解决,从而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捐赠作为一种以公益事业和他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日益增多.但同时,由于对捐赠法律性质的争论不休,由捐赠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捐赠人的捐赠热情,侵害了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而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未对捐赠行为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理论上对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也众说纷纭,司法实践中的处理也不尽一致.鉴于对捐赠法律性质的认定将直接决定对捐赠问题的法律适用,故本文探讨一下捐赠行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3.
社会捐赠剩余的法律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捐赠是以特定人为受益人的捐赠行为 ,其有别于受益人为不特定人的公益捐赠 ,因而无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捐赠中因为捐赠事项不存在或消灭都可能出现捐赠剩余 ,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因此 ,对社会捐赠剩余的归属必须从法律上加以分析和定性 ,以对社会捐赠剩余的处置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5条规定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该条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从宏观上消解了公司捐赠的合法性危机,成为我国目前公司捐赠行为正当性的法律支撑。然而,社会责任视野下的公司捐赠涉及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利益冲突与平衡问题,对其正当性的理论与实践证成,是规范和引导公司社会捐赠的逻辑起点。公司捐赠的多维度法律规制是在立足于公司的社会性与营利性基础上,以平衡和协调诸方利益为基本思路,通过整合与完善公司法、合同法、财税法等法律部门的有关规定,最终实现社会责任视野下公司捐赠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戚枝淬  王锴 《行政与法》2014,(6):118-122
目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法律规制还不完善,企业慈善捐赠定性没有法律依据、立法上缺乏对捐赠企业及受捐者相关权利保障、企业摊捐劝捐现象随处可见。欲解决这些困境。必须在立法上将企业慈善捐赠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明确捐赠企业与受捐人的合法权利,并对企业摊捐劝捐行为予以规制,引导企业主动捐赠。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益捐赠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社会公益捐赠过程中签订的捐赠协议属于诺成性合同。社会公益捐赠作为一种特殊的赠与行为,其本质特征在于捐赠目的的公益性,国家对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制度大都呈现为强制性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次一、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界定二、企业公益性捐赠的法律性质三、税法调整企业公益性捐赠的原理四、税法对调整企业公益性捐赠的制度安排五、结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当人们欣喜于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和改善的同时,仍旧无法完全掌控或避免频发的灾难事故、肆虐的疾病和生活的贫苦所带来的不幸。先天或后天因素使人们不设防地被加入弱势群体。公益事业的意义便在于当一些社会成员遭受灾难、处于困顿和罹患疾病时,其他社会成员能伸出援手,补充政府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2008年末,我国第二、三产  相似文献   

8.
公益捐赠作为赠与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构成了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一条特殊路径,历来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合同法》、《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公益捐赠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对于公益捐赠的法律性质却没有做出明确界定。本文拟通过分析将其界定为诺成性合同,以确定其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9.
叶姗 《当代法学》2012,(6):117-126
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由社会主导,主要通过慈善捐赠来实现。为促使公益性捐赠制度化和规模化,对于第三次分配这一游离于市场和政府外的第三域的分配机制,法律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促进个人或企业更积极地从事公益性捐赠,因此,政府要对公益性捐赠提供税收优惠。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规则是偏离基准税制的诱导性税法规范,性质上属于"促进型法"的范畴;为了均衡保护纳税人、捐赠者和公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减让税收利益必须有所限制,"法定限额内的捐赠准予扣除"的规则划定了政府减让税收利益的界限,有助于实现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5.12四川大地震中,中外企业不同的社会捐赠行为入手,对社会捐赠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区分,并进一步对社会捐赠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最后从理论上解释了中外企业捐赠行为不同的原因,以及形成这种不同的内在驱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应改变以《职务发明条例》的制定为中心、《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同步进行的思路,转而以《专利法》为基础.应以《专利法》作为职务发明的范围、归属、奖酬确立的基本依据,清理现行复杂和冲突的法律体系,并在《专利法》修改完成之后再考虑以专门条例作为细化和补充.特别地,《专利法》修改应就实践中争议最大的发明人与单位就奖酬所作约定的效力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2.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12,(19):37-37
5月19日,由山西省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向千万母亲祝寿行动组委会”协办的“向千万母亲祝寿”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太原市迎泽公园举行。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千万母亲祝寿”大型公益活动为公益性捐赠活动,凡现场自愿向山西省文化事业捐赠30元善款者,  相似文献   

13.
公司的公益性捐赠值得鼓励与支持,但因实施过度的捐赠而给公司利益造成损失的董事应承担责任.通过考察美国、日本的判例及学说得知,由于捐赠并非经营性行为,适用于判断违反忠实义务的公正标准与判断违反注意义务的经营判断原则并不适合于审查捐赠行为,而是要适用合理性标准.而合理性标准包括金额的合理与目的的合理.判断金额的合理,除应考虑公司的利润、资产等经济状况外,还应结合捐赠的目的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慈善法》在我国确立的慈善信托制度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在公益信托和慈善信托的关系上,由于二者都来源于英国的慈善信托制度,二者在我国实现了内涵和外延的重合,应该将二者整合为一项制度.慈善信托和慈善捐赠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似的两项基本慈善制度.由于有区别,两种制度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不相同;由于有相似之处,应当对慈善信托当事人给予与慈善捐赠当事人类似的税收优惠,并且对两种制度下当事人的设定问题,法律皆不宜干预.在完善监察人职责定位方面,应明确慈善信托监察人是对委托人和受益人共同负责;规定监察人采取法律行为前,需经委托人同意.在慈善信托终止和清算问题上,应该规定在慈善信托终止时,受托人有义务向慈善信托的管理部门报告;而且受托人应该报告慈善信托的清算信息,并由慈善信托管理部门予以公开.  相似文献   

15.
公司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有机结合的责任体系。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是具有一定道义特质的公司社会责任的表现形式。新《公司法》明确了公司在进行赢利活动的同时要承担社会责任。在结合实践中公司捐赠暴露出的法律问题,从公司治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等入手,进一步完善公司捐赠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自1996年修改至今已经16个年头。其间,对刑诉法的修改呼声就一直存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也终于于2011年8月出台。自然地法律草案一公布就引起社会上的强烈反响,各种意见纷呈,对草案中的一些内容是仁智互见,争议激烈。本期特别策划邀请知名学者和资深法官就其中几个问题予以探讨,希望能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完善起到些许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华 《证据科学》2012,20(2):177-186
《刑事诉讼法》在鉴定问题上进行了大幅度地修改,改变了鉴定作为证据种类的名称,删除了"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的规定,增加了对鉴定人出庭作证及其人身权利保障等内容,其进步意义应当是肯定的。然而,《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修改触及的内容均需要从修改的缘故、争议问题被修改的程度以及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等方面予以理论分析与诠释,以便对此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 ,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 ,指出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9.
汤媛媛 《行政与法》2014,(11):87-91
现行《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对维护公民、法人、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救济作用,而且对解决行政争议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工作的需要。因此,早在2010年,全国人大就将《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列入了年度立法计划,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对《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已经正式启动。《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拟就《行政复议法》修改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浅谈一些思考。期盼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器官捐赠合同问题、捐赠器官的法律形式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的设置与职能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鼓励捐赠遗体器官、器官自愿无偿捐赠、禁止器官交易、无伤害和非优先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