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妨害税收犯罪的主体及罪数问题李元璋,余德山,张作平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修改、完善了刑法中的偷税罪、抗税罪,补充了两个新罪,即逃避追缴欠缴税款罪和骗取国家出D退税款罪,成...  相似文献   

2.
如何适用《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编辑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请问:对于《补充规定》施行后查处的1993年前发生的偷税、抗税犯罪行为,是依照《补充规定》处理,还是依照行为发生当时...  相似文献   

3.
妨害税收犯罪研究综述王颃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采用叙明罪状的形式,明确地规定了几种妨害税收犯罪的主体、行为表现、数额掌握及刑罚运用等。围绕这些内容,理论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初步...  相似文献   

4.
1992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6条对抗税罪的犯罪构成及其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规定,近年在司法实践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试就其中若干有争议的疑难问题加以探讨。 一、单位是否可以成为抗税罪的主体 笔者认为单位不能构成抗税罪的主体,理由是:  相似文献   

5.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新增设的罪名。当前,由于不少人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尚缺乏了解,《补充规定》对该罪的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又比较概括,因此,如何正确认定和处罚这种犯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就该罪的构成和处罚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6.
不应将偷税数额比例规定为偷税罪的构成要件胡光华,韩兵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一条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偷税抗税问题愈来愈严重。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就国家方面而言,除了管理制度不健全之外,《刑法》对这类犯罪的规定过于简略,刑罚失轻,导致司法机关对其打击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委。为适应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需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对《刑法》的相关内容作了重要补充和修改,使惩治该类犯罪的立法进一步完善。本文试就《补充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论抗税罪的两个争议问题李永君抗税罪是税收犯罪中行为方式最为激烈的一种。该罪以公开的形式对抗国家税收,侵犯税收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因此其社会危害性特别突出。打击抗税犯罪,应成为惩治经济犯罪的重点工作之一”1992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  相似文献   

9.
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的特点及审理王在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对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商品假报出D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D退税款,构成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前款规定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  相似文献   

10.
浅谈逃避欠缴税款罪田思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3年颁布实施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2条规定:“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相似文献   

11.
自今年起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作了修改和补充,本文拟就执法中如何正确适用《补充规定》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 如何计算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比例 《补充规定》第一条对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或者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  相似文献   

12.
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法吸收《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的主要内容,对原刑法有关规定作了修改补充,提高了偷税、抗税罪的法定刑,增设了逃避追缴欠税罪等罪名,为司法机关准确有效地打击偷逃税、抗税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对于推进以法治税,保护国家税收,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新刑法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仅就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几个问题作些初浅探讨。”一、迷过追缴欠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根据新刑法第203条规定,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  相似文献   

13.
今年起开始施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刑法作了补充,修改,为司法机关准确有效地打击偷税、抗税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无疑对推进以法治税,保护国家税收,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补充规定》对刑法补充修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总结多年来司法实践的经验,针对当前改革开放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刑法第121条规定的偷税罪和抗税罪作了补充修改,增设了新的罪名,集中地重申了其他涉税犯罪,使我国关于税务犯罪的立法更为缜密、完善,为司法机关惩治税务犯罪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其中关于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偷税罪主体之辨析范永红,唐裕伟,鲁吉安一、扣缴义务人为什么能作为偷税罪的主体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一条的规定,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税收已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也是调整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就必须对偷税、抗税等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而刑法第121条关于偷税、抗税罪的原有规定,却不能适应这种愈加迫切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在:法定刑过低;罪状太笼统;犯罪主体的规定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只规定自由刑,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和打击这类犯罪活动,等等。 面对偷税、抗税犯罪日益猖獗的严峻形势,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偷税罪立案标准过低以及打击不力的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查院于1992年3月26日发布了《关于办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一司法解释,对  相似文献   

17.
计算偷税额应包括教育费附加张静朝1992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相似文献   

18.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对刑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作了重要修改和补充,为司法机关同侵犯税收管理制度的犯罪作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但实际执行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卫生法制》1994,2(6):17-17
一、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1993年1月1日起施行)中新增一条罪名: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罪(此款系法人犯罪)。二、1992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的决定》(1992年12月28日起施行)中新增一条罪名:劫持航空器罪。三、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中新增二条罪名: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四、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一、《征管法》修改势所必然──立法史简考1986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下称《征管法》)。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修改。该法第40至45、50、52至54条等共10条直接规定了危害税收征管的犯罪与刑罚问题。其罪状独立表述;而其具体罪名所对应的刑罚则完全依附于当时的刑法(1979年通过)及《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1992年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