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0月12日,中央纪委发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是中央纪委第一次就某一领域的违纪行为如何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作出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党纪处分条例》中关于安全生产领域违纪行为的相关规定,是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犯党纪案件的重要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监察》2010,(14):57-57
为明确相关政策界限,惩处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现就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3.
2010年3月17日,"违规违纪行为举报系统"在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正式开通。在山东省分行系统范围内,行内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系统,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举报,这使分行信访举报工作形成了"方便员工、网络联动、部门互动、整体推进"的良性机制,有力维护了金融安全稳定。山东省分行内部网络举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举报便捷快速。该系统操作简捷,打开网页输入举报网址即可登陆,无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举报人可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实名或匿名方式举报,并设置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市国家公务员李某,1987年4月贪污救灾款5000元,2004年5月经人举报,其违纪行为被发现。监察机关经过调查,于2004年9月给予李某开除处分。李某不服,认为其违纪行为已经过了17年,早已超过了行政处分追究期,监察机关不应再给予其行政处分。请问对国家公务员的违纪行为经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都把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腐败行为作为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纳入了党和政府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为严肃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监察部和国家安监总局制定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6.
王晓鑫 《中国监察》2011,(19):51-51
近年来,瞒报、谎报安全生产领域事故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亵渎了国家安全生产管理职权,侵害了群众的生命财产权益,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安全生产领域瞒报、谎报事故犯罪行为呈多发、高发态势,除了与近年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严峻、事故频发有关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由监察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已于2006年11月22日正式公布实施。它的公布实施,对于明确定性量纪标准,惩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刊在刊发规定全文的同时,特邀请中央纪委、监察部法规室的有关同志,对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32.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应当如何处理?答:根据《处分条例》第41条第1款规定,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所谓“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指党员通过实施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赃款赃物以及其他可用货币计算的财产性利益。所谓“收缴”,包括没收和追缴。没收是指将违纪所得的经济利益强制收归公有的行为,没收的财物应当一律上交国库。追缴是指将违纪所得的财物或者在违纪所得已被挥霍、消耗、毁损时将与违纪所得价值相当的财物予以追回的行为。追缴的财物可视不同情况上缴国库或者退回原所有人。所谓“责令退…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察》2009,(17):57-57
为规范财政秩序,严肃财经纪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惩处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确保“小金库”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现对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8.什么是共同违纪?对共同违纪人如何处理?答:共同违纪,是指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犯党的纪律。构成共同违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共同违纪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违纪行为。即违纪人共同参与了某一种或某几种《处分条例》所规定的违纪行为,每个人的行为,是整个违纪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共同违纪主观上必须有共同违纪的故意。每个参与共同违纪的人都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违纪行为,而且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一道实施违纪行为。共同违纪故意使共同违纪人之间的行为彼此联系,成为协调一致的共同违纪活动。共同过失违纪不构成共同违纪,一人…  相似文献   

11.
生产安全问题是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在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是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我国对高危行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市场准入机制,是行政许可法在生产领域的具体运用,是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标志,意义深远。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就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该制度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察》2010,(14):21-21
本刊讯 为明确政策界限,惩处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2010年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共8条,1100余字,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及适用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条款作了规定。《解释》明确界定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行为”。根据《解释》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监察》2009,(12):59-59
编辑同志: 行政机关公务员钱某于2008年5月因违纪受到警告处分。同年6月,钱某在处分期内又发生了新的违纪行为,对此是将刚作出的处分决定撤销,再将前后两次违纪合并处理重新作出处分决定,还是仅针对新的违纪行为另外进行处分?处分期限应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14.
《商务与法律》2006,(5):30-30
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11月22日公布了《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规定指出,国家公务员以及国企相关人员家属在安全生产领域经商或入股煤矿、瞒报事故等,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配偶子女入股可开除。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规定在煤矿等企业投资入股或者在安全生产领域经商办企业的将被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2)招标中为亲友谋私重者开除。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规定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干预、插手安全生产装备、设备、设施采购或者招标投标等活动,情节严重开除。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安全生产法》公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填补了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空白,是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建设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该法自实施以来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并没有像人们刚开始预计的那样令行禁止,这固然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立法不明是限制该法运行的最重要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安全生产法》部分法律条文的探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近日出台2012年全区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中小学校车及校园周边道路等十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安全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 李金柱副主任说: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进行修改很有必要.建议注重两个方面修改:一是关注经营领域的安全管理,比如城镇建材市场、餐饮、社区锅炉运行、烟花爆竹储放、化工产品运输、储存应用中事故频发,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安全监管延伸到生活领域,确保群众"安全生产、平安生活".二是"安全生产、平安生活"要以人为本,重在隐患排查,红柳村煤矿是全国典型,得到了推广.人员各类事故的主要因素,要加强"精细管理,过程控制"的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监察》2010,(14):58-59
2010年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的发布施行,对于明确相关政策界限,惩处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推动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南京市规范违纪行为名称为正确理解、规范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04年7月,南京市纪委印发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确定的违纪行为适用名称的规定》,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第六章至第十五章确定的86种违纪行为的名称作出了统一适用的具体规定。□哈尔滨市纪委实行“案件统审制”哈尔滨市纪委在全市实行“案件统审制”,对各乡镇所办案件,由所在区县市及案件审理室或专设的基层案件审理组统一审理;对未设审理机构的派驻机构所办案件,由市纪委、监察局设立的派驻(出)机构案件审理组负责统一审理。2004年全市已…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9日,司法部发布《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现就该《办法》作一解读。一、修订的必要性《国家司法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自2002年3月30日实施以来,为实现国家司法考试“最权威、最规范、最严密、最廉洁”的目标以及“组织严密、程序严谨、标准严格、纪律严明”的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家司法考试工作总体上是适应的,实施效果是好的。针对国家司法考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严肃考试纪律,依法查处违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