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08,(9)
有太多的人把国有企业改制称为"阵痛",因为这个"改制"上痛至国家、社会,涉及数以十万亿计的国有资产的转移,下痛至数千万原国企职工,因为导致了他们的生计、前途、未来保障等一系列切身问题的从头再来。《小康》本期选取的这个案例,表明这个"阵痛"还是值得关注,国企改制所带来的社会冲突,恐怕不光源于财富的得失。  相似文献   

2.
国企不规范改制遭遇五大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网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企改制,成为公众近期反应最强烈的社会矛盾之一。本刊记者对一些因改制而纠纷不断的国企调研后发现,不规范改制引发了众多职工的不满,留下了诸多“后遗症”,以至“余震不断”。  相似文献   

3.
阮震 《学习与实践》2006,(12):56-58
国有企业改制之所以较难于推进是因为制度变迁内核中包含经济利益的不和谐。政府应该针对当前国企改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障碍,以和谐作为指导推进国企改制工作的核心价值,以维护国企职工合法权益为改制的前提条件,在和谐氛围中完成改制目标,在公平条件下提升改制成效。  相似文献   

4.
从2000年起到现在,我国国企改制工作不断加快,随着国企改制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一些国企改制过程中或国有控股、参股公司中的职务犯罪便成了高发区。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旨在加强国有资产保护,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论国企改制公司委托人问题及其优化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本绝对控股条件下的国企改制公司委托人形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矫正改制公司的委托人问题 ,重塑和优化改制公司委托人范式 ,必须从减持国有股权入手 ,推行国有资本相对控股。这是解决目前改制公司存在的国企传统弊端 ,最终使我国的国企股份制改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蒙贵飞 《当代广西》2006,(10):51-51
国有企业改制既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又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国企改制的启动与深化,国企员工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思想和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审时度势做好改制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稳定员工队伍,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改制国有企业思想政  相似文献   

7.
随着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改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国企优质资产剥离,社会法人、自然人资金加入,经营者群体持股,与国资组成多种经济成份混合的公司制法人组织,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竞争主体。在这一推进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作为新经济组织的改制企业,其资本结构和经济利益,职工身份和就业方式,经营者配置和企业管理方式等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企业的党建工作,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来适应新的变化。在这个前提下,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0,(2):8-8
过去的五年,吉林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国企改制,这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不仅让吉林孕育了一个新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区的成长,也在改革曙光初现的时候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通钢事件”。  相似文献   

9.
陈洛湘  王想平 《理论月刊》2003,(10):141-142
道德风险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资源占有、配置与分配等环节中,极易产生道德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更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心,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认真研究国企改制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并从用人机制、管理体制以及法制的角度加以解决,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针对改革、改制中国企职工所反映出来的复杂的思想状态,我们开展了“阻碍国企改革的思想《观念)”专题调研。调查包括: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企业自身的改革、改制;企业管理和企业的发展;职工对改革政策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改革成效的总体评价等内容,涉及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通过近4000人的问卷调查和部分国企厂长(经理)、书记的座谈,在归纳、分析的前提下,我们深深感到:企业自身的改革、改制及经济的发展状态是职工对改革效果进行评判的原始依据,而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及周边环境是形成职工的思想(观念)的内在因素。国企改革脱困,任重而道远。职工对改革所持的态度、参与程度,对改革的进程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定要引起各级党  相似文献   

11.
政策速递     
《公民导刊》2006,(7):56-57
证监会叫停“团购”新股行为;银行房贷新细则低调出台;国资委出台国企改制实施意见;发改委通知降低抗肿瘤药品零售价格;工商总局发布《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工作的热点,国企改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方面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不少地方在实施国企改革改制时并不规范,致使在改制过程中大量国资流失,国有资产被个人低成本占有,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为此,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下发有关文件以求完善。本文就国企改制中的一些要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友清 《半月谈》2004,(23):43-45
去年以来.湖北省一批由国有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因其母公司或自身经营陷入困境。不得不再次进行改制。记者调查了解到。此次伤筋动骨、触及灵魂的“二次改制”已使先行一步的上市公司走出困境。但改制“蜕变”所引发的阵痛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0,(4):5-5
据法制日报3月18日报道,涉及房屋拆迁安置、国企改制等政府行为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近日实施的安徽省首部市级公证办法——淮南市公证办法,首次明确规定,对主要使用政府资金投资项目、国企改制、国有资产担保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活动等11种易引起纠纷的政府行为活动过程应当进行公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较显著的成果,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因为国企改制的每一项举措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呼应,所以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随  相似文献   

16.
邱林 《民主与法制》2011,(21):13-14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是,近年来,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中国抱怨的对象。当然,公众对国企的不满有其深刻的原因,因为国企的行为在很多方面,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带来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国企很难使人相信还是国有的,国家管理国企的“代理人”对国企具有无限的权力,  相似文献   

17.
吴晓东  韩世峰 《半月谈》2003,(12):28-30
振兴老工业基地,国企“突出重围”是个重要环节。记者最近走访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哈尔滨市一些改制企业后却发现:国企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也日益突出,问题多多。以下是一些改制企业老总与记者交谈时反映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大建设》2009,(10):54-54
张千帆8月18日在《南方都市报》撰文认为,在国企改制过程中,比国有资产实在得多的是工人利益保障问题,而这个关键问题却一直被各方决策者所忽视。在理论上,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或者根本没有参与改制决策,或者即便参与了也完全是一个摆设。  相似文献   

19.
<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拱墅—这个曾经见证杭州辉煌发展历史的老工业城区,历经国企改制、下岗分流等社会变革,遭遇了发展中前所未有的种种困惑:社区老弱病残多、下岗职工多、外来人员多。在拱墅60万人口中,却有着"2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6,(2):79-79
今年1月,国资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允许大型国企管理层成员在企业“增资扩股”时持有企业股权.但持股总量不得达到控股或相对控股数量。根据《实施意见》,“管理层”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管理层通过增资扩股持股”不包括对管理层实施的奖励股权或股票期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