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有其特殊的道德基础或基本价值原则:基本上的个人自由,明确的社会义务。作为秩序政策,这一经济伦理观体现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相辅相成;在其现实运行中,则要求处理好观念模型的丰富发展及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伦理观的经验表明:确定正确的经济伦理观念及其相应的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的先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史世伟 《德国研究》2008,23(1):42-46
本文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的一般原则出发,通过两个实例对德国政府的产业政策进行了审视。在对德国鲁尔区的结构转型和大型民用飞机“空中客车”研制的产业支持过程中,德国政府坚持立法,注意资金等扶助措施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致性,将结构政策与区域发展政策相结合并利用特定的条件和国际环境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从而取得了成功。目前,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东北等老工业区由于产业过于集中和资源枯竭,需要进行结构转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要求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方面来。在这一进程中,发达工业国德国的产业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3.
欧洲经济模式评析——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以及协调的欧盟经济政策结构是欧洲经济模式的基础。欧盟的经济模式是欧洲内部若干子模式结合的产物,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秩序自由主义的原则对欧洲经济一体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德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之间有四点相似的特征。欧洲经济模式的特征是寻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市场经济的混合模式。通过采用基尼系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对欧盟国家的效率和公平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在欧盟内部存在着4个略有差异的子模式,表明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4.
德国保障国家经济的主要政策措施韩军德国政府和民众普遍认为,德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二战的废墟上重建,以致创造战后持续增长的经济奇迹,关键在于原联邦德国在立国之初就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道路。所谓社会市场经济,单从字面上看就是社会和市场的综合体。因此...  相似文献   

5.
德国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元鹉 《德国研究》2000,15(3):16-20
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民族色彩浓厚的文化环境,造就了 德国独特的会计模式。然而,随着德国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德国传统的国步 自封的会计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逐步接受国际会 计准则已成大势所趋。中国和德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德国会计模 式不乏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基础、功能、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 ,也分析了这种制度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认为社会市场经济应不断调整 ,所以它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继全球化理论之后,德国学者乔格·弗里德里希通过对“中世纪主义”的类比和隐喻方法,极富想象力地创造了“新中世纪主义”这个概念,作为分析“后国际”体系的新范式。新中世纪主义被定义为“一个由民族国家体系和跨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二元普世主义凝聚起来的权威重叠和多重忠诚的体系”。新中世纪主义对全球化理论的话语霸权构成了挑战,它认为全球化国际关系理论断定主权国家行将消亡的结论是十分偏执的,在后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和跨国市场经济是两种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的普世主义,它们与社会行为体一起构成并行不悖的三大行动领域。新中世纪主义认为,缺乏无可争议的至尊权威是后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冯兴元 《德国研究》2001,16(4):37-40
文章介绍了德国<秩序年鉴>一书的主要内容秩序政策;秩序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秩序、经济自由、社会政策和劳动市场政策等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9,24(3):22-31
本文以德国“社会国家”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政治、法律等多角度全面阐述二战后60年以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的发展和变迁历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2000年以后德国“社会国家”所面临的改革及其改革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维尔纳·阿贝尔斯豪塞在《1945年至今的德国经济史》这部力作中将史实与经济理论相结合,阐释了二战后德国经久不衰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威廉帝国时期形成的社会生产体系。这一论断挑战了将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成就归功于与传统决裂、全面引入自由市场经济的观点。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首要原因不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货币改革或社会市场经济的引入,而是当时特殊的、不可重复的历史条件。阿贝尔斯豪塞有关制度变革历史和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制度改革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