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函照登     
《瞭望》1999,(12)
今年2月2日,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沈克琦先生致函本刊。提出本刊1999年第3期所栽《跳出素质教育的三大误区》一文中关于杨振宁先生研究生学习成绩的叙述与事实不合。现将优先生信件的主要内容刊登如下,并向沈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贵刊《跳出素质教育的三大误区》一文称。“据悉。清华大学前不久在整理校史时发现,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当年在校读研究生时。物理专业课本‘量子力学’的成绩为95分.其余三门分别为85分、75分和不及格。”实际情况是:场先生在1942—1943学年度共修习五门课程,其成练分别为,量子力学98分…  相似文献   

2.
刘浩 《瞭望》1986,(3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应邀来华讲学,他不仅给数百名中国物理学子带来了渊博的知识,还带来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本文对杨振宁教授这次讲学的内容和为期三周的活动作了综述性的介绍和生动的描绘。  相似文献   

3.
正9月4日,《知识分子》刊发了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正在高能物理一线从事实验工作的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表示,不能同意杨振宁的观点。并针对杨振宁先生提出的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的七点理由,分别做出了对应的反驳,最终形成的观点与杨振宁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4.
顺山 《侨园》2003,(6):4-5
杨振宁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物理学主要有三大贡献:规范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和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原因是:对宇称定律的深入研究(它导致了有关亚原子粒子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一瓢饮闲话     
宏图 《瞭望》1989,(15)
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出任我国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长时,直率地表示:“我最恨叫什么什么长!管他什么长!官场,听着肉麻!尊敬我,叫我吴先生就够了。”又因两位高足——李政道、杨振宁成就卓然,舆论每每以“精心培植”称颂先生。为此,在《回忆》中,先生以“适逢”、“巧遇”,淡淡带过,云:“譬如两颗钻石,不管你把它们放在那里,它们还是钻石。”功成而弗居之坦荡襟怀,堪为师  相似文献   

6.
杨振宁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美籍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然而,作为一名华裔,他于1971年夏毅然访问了中国,成为了外籍华裔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对中国既亲切又陌生在中美相互隔离几十年的日子里,杨振宁虽身在美国,但他的心灵深处无时  相似文献   

7.
郭庆荣 《各界》2014,(11):79-81
物理学家束星北先生有一段跌宕的人生。这段人生,被后世定义为“…个杰出物理学家凄怆的悲歌,一个战士为真理和尊严战斗不息的历程,中国知识分子肌体上一道最深的伤口。”  相似文献   

8.
初次听到蒋铁柱这个名字,我有种强硬和刚直的感觉;一旦见了面,却觉得"名不符实",他总是笑嘻嘻的两眼眯成缝,可以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去请时任上海市体制改革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蒋铁柱,来给我任职的南市区的干部们作报告。他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据有理,讲股份制试点的经验教训和注意事项令  相似文献   

9.
曹聪 《瞭望》1987,(44)
今年来方兴未艾的高温超导研究,终于赢得了应有的奖励。最近,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研究员、联邦德国的约翰尼斯·柏诺兹博士和瑞士的卡尔·缪勒教授,以表彰他们最早发现高温超导材料。这证实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的预测:超导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意义十分重大,这方面的成就肯定将获得诺贝尔奖。1987年其他项目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还有:现在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生物系和  相似文献   

10.
1976年12月10日从瑞典皇家科学院传出的那件震动世界科坛的新闻,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中国血统的美籍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荣膺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三位获得这项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自那时以来,13年过去了。丁肇中教授从暴风雨般的掌声中走下领奖台,丝毫也没有沉醉在赞美声中。作为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者,他至今仍然活跃  相似文献   

11.
盛夏的一天,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著名意大利物理学家卢比亚(C.Rubbja)和这个中心的副主任阿拉伯与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应新华社与本刊编辑部的邀请,来新华社作客。新华社社长兼《瞭望》周刊社社长穆青会见了客人们。  相似文献   

12.
岳文 《侨园》2002,(1):20-21
去年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到了。如何应对“狼”入室已经是国内企业家们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观点是,“与狼共舞”的要求是自己也要变成“狼”。早在90年代末,中国民营企业已占据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有余,其活力不言而喻,然而它们更多的是国内市场上的“英雄”,能否以较高的成活率生存于高手林立的国际市场和即将国际化的国内市场,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3.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4,(12):12-12
1982年4月底,侯宝林先生随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来到香港演出,由于先生早已是名震天下,于是,记者们都把闪光灯对准了他。首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侯先生,您说的是普通话,香港主要讲广东话,您说的相声香港入能听得懂吗?若是听不懂,会有人来看您的演出吗?”。  相似文献   

14.
“国学”就是“中国思想家的思维方式”,就是渗透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史学等具体学问之中的“有别于西方思维的中国思维”。它主要表现为:只讲“相关律名学”(correlation-logic),而不讲“主谓式句辞”(Subject-predicate proposition);只讲现象论,而不讲本体论(ontology);只讲符号论,而不讲实在论(realism);只讲“内在关系”(internal relation),而不讲“外在关系”(external relation);只讲“大心论”,而不讲“人类中心论”(Anthropocentrism)之类的任何“中心论”;只讲“职司主义”或“功能主义”,而不讲基础主义或本质主义等等。这是一整套有别于“西学”的独立的“思想体系”,有了这套独立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7,(11)
正王铁仙先生的散文集《平静》即将出版,铁仙先生希望我为他的新书写一篇序,心里既高兴,也有点惶恐。王铁仙先生是我的老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学时,他的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是学生喜欢的课。他讲鲁迅的散文、讲徐志摩和李金发的诗、讲郁达夫的小说,都不是简单的介绍,而是独具个性的解读。记得他讲解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迟桂花》,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把作品分析得丝丝入扣,讲得引人入胜,课堂  相似文献   

16.
理论的正确性,首先就是要得到相关实验的验证。只有充分保证实验验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才能保证理论的科学性。1934年,我国物理学家葛正权先生利用铋蒸气验证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学》(上卷)(刘克哲编1999年9月第2版)(以上简称《物理学》)第225页所介绍的实验装置有必要作改进,才能更加符合葛正权先生的实验原理。  相似文献   

17.
大江 《瞭望》1992,(44)
初到香港,蒙友人陆先生见赠《香港概论》一册,使我这个“港盲”获益不浅,后来得见该书主编杨奇先生,谈起来,方知《概论》只是上册,还有下册。上册主要讲经济,下册就要涉及政治、文化等问题了。杨奇先生说,下册的写作难度较大,正在审稿当中。与经济相比,我倒更注意香港的文化。我不知道该书将出版的下册对香港的文化是怎么讲的,我听说过,香港曾被人称为“文化沙漠”。这次到了香港,并且与个别大学有所接触,据我初步观察,“文化沙漠”之说  相似文献   

18.
"三讲"与"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之中,即它们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武器和伟大纲领.二者的辩证关系在于,"三讲"是达到"三个代表"要求的前提条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纲领的有效途径;"三个代表"是"三讲"的升华和提高,也是检验"三讲"成效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乘飞机从北京出发转道上海,赴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和他领导的L3实验及其科学家们。 一个初冬的午后,我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上海虹口机场迎接丁肇中教授。他这次上海之行是陪伴汉斯·霍佛教授(Hans Hofer)从瑞士前来接受上海科技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1976年4月15日,邓颖超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会见杨振宁博士及其家人。邓颖超说,恩来同志患心脏病已经十年了。不过,使他致命的不是心脏病,而是癌。她告诉杨振宁:1973年恩来同志见你时,他自己已经知道得了癌症。杨振宁说,既然已经知道得了病,为什么不让他休息,还让他继续工作?邓颖超说,谁也没有强迫他,是他自己乐意的。一位美国记者报道说,周恩来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要睡眠而能生活的人。这是夸张的说法。没有人能够不要睡眠而能生活。不过比起一般人来,他的睡眠时间确实少得多。也有人说,周恩来工作起来不知疲倦,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