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卫兵运动     
《传承》2006,(Z1)
红卫兵成“文革”主力军“文化大革命”的凶猛烈火,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红卫兵运动点燃的。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5月下旬出现在北京,初时只是惩治社会上的小流氓,尚不是“文革”的主力军。到了8月1日,毛泽东写了一封表示“热烈的支持”的信后,红卫兵运动迅速席卷全国。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他的胳膊上第一次戴上了红卫兵袖章。从此“,红卫兵”的名字变成了正式的名称。红卫兵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966年的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万红卫兵,他们的造反精神得到了伟大领袖的肯定。而数以…  相似文献   

2.
红卫兵运动     
《传承》2006,(4):61-61
“文化大革命”的凶猛烈火,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红卫兵运动点燃的.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5月下旬出现在北京,初时只是惩治社会上的小流氓,尚不是“文革”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文革”10年间,异乎寻常的现象迭出。其中之一,就是群众组织创办的报刊铺天盖地,这与全国官方报刊种数锐减恰恰相反。据初步估算,类似《红卫兵》、《东方红》、《造反者》这样的红卫兵报刊,竟有5000种之多。这些报刊是山头林立的各红卫兵组织的喉舌,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狂热浪潮下的变异文化现象。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3年,然在其初创、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轶闻。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杨健红卫兵戏剧运动的高潮发生在1967年夏季。此时代表个人权威的中央文革尚未完全取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也未能完全控制运动局面。一方面,运动已将前年的文艺打成文艺黑线,另一方面革命样板戏亦未能一统天下,使随之而起的红卫兵文艺得以另...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八次接见了l100万红卫兵。此后,红卫兵运动迅速风靡全国,从而“燎原”了整整十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在红色海洋中,红卫兵高呼要一辈子当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国共产党、保卫祖国的红色尖兵。当时,在天安门城搂上的北大红卫兵提出要让毛主席讲话,周恩来总理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手里拿的不是毛主席语录吗?那上边都是毛主席的话。”据一些红卫兵回忆说,在历次检阅中,讲话的一般是林彪,毛泽东只破例开了一次口,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红卫兵万岁”,回应广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毛主席万岁,万岁…  相似文献   

6.
赵勇 《同舟共进》2013,(4):79-80
读邢小群老师的《我们曾历经沧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里面有访谈贺延光的部分。邢老师问:“文革”初批斗老师是不是你领头?贺延光答,他没有领头参与批斗过老师,因为从外地转到北京,年纪小,很自卑,对自己的班主任也有一种畏惧感。“红卫兵开始兴打人的时候,我是一个观望者,既没参与,也不知道制止。为什么不制止?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卫兵音乐杨健红卫兵歌曲的音乐背景——工农兵文艺运动中的群众音乐红卫兵歌曲不是在“文革”运动的某一天突然产生出来的,它必然是某一种音乐继承与发展的产物。红卫兵歌曲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艺术继承,是自1962年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  相似文献   

8.
红卫兵话语的文化表征──从一张发黄的红卫兵小报说起马越藉由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父亲一件"压箱底"的旧衣衣兜内,我发现了一团皱巴巴的黄纸.而当我好奇地将它展平时,不由得又是意外,又是庆幸,更为这难得的巧合感到兴奋。就在我即将结束一个学期的"文革文学史"课...  相似文献   

9.
冒充“红卫兵”舍己救战友王一光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发布后,各种名目的红卫兵组织在神州大地迅速兴起,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乱打、乱砸、乱抄的“破四旧”狂潮。公安部一局设在部机关外的一个单位的看门人,是一位身体不好的单身老同志,叫陶国椿。他曾出于好...  相似文献   

10.
长城之毁     
近期,在中国长城学会主办的中国长城万里行考察报告会上,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以及众多长城研究专家对长城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感忧虑。此前举办的长城万里行考察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考察队,自2002年8月3日从辽宁丹东的虎山长城起,至9月17日甘肃省嘉峪关长城止,历时45天,途径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9000多公里,对101处长城遗址进行了考察。考察队发现,长城损毁较为严重,除了自然风化还有人为破坏。从这次抽查的1…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话剧(续)杨健红卫兵话剧与工农兵文艺的关系红卫兵戏剧总体上是学生业余戏剧运动的范畴。它不可能不受到“文革”前夕的工农兵文艺和阶级斗争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1966年运动初,广泛兴起的红卫兵早期文艺宣传活动:对口词、三句半、锣鼓群,都...  相似文献   

12.
“情结”(complex)是心理学的一个专有名词,这一由精神分析学派提出的术语是指:“由一些被意识压抑的意念(即无意识的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具有类似核心作用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能吸附许多经验,使当事者的思想行为及情绪易受这种情结的影响而遵循一定的方式进行,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第502页)。换言之,情结也是指与许多因素相联系的复合情绪,表示一种伴随着强烈情绪变化的观念或思想。情结往往是由个人生活经验中的一个重大伤害而产生的。这种伤害被埋进潜意识里,会在人的…  相似文献   

13.
执法者理应是护法卫民,维护正义。然而,时下,一些执法者却凭借手中的权力,肆意践踏法律,上演了一幕幕丑剧,触目惊心。面对这些,人们不禁要问,昔日令人崇敬的执法者的形象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4.
梨园始末     
戏曲界有个别称,叫"梨园",演员则称"梨园弟子".这种称呼,颇有历史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时代.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诗是遐迩闻名的,而音乐艺术也有辉煌的成就,歌舞大曲代表了唐代音乐的高度发展.歌舞大曲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大型音乐形式,包括乐队、器乐演奏、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艺术.这种规模空前的大曲产生在唐代并非偶然.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大曲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自公元二世纪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06,(Z1)
北洋军阀是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编陆军",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1901年,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和镇压义和团,被任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建新军称为北洋军。1905年,北洋军六镇练成,形成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1912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1913年初,袁世凯指使暴徒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北洋军阀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1916年,称帝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病死,中国…  相似文献   

16.
法西斯政权上台情英雄阿拉法特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势力和运动。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权。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执政。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这些法西斯政权的确立及其实行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是这次世界大战的灾祸之源。纳粹德国是主要的欧洲战争策源地。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扩张野心蓄谋已久。1936年10…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5,(11):24-27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主要国家分为同盟国和轴心国两大阵营。1943年11月,随着欧洲战场形势的好转,同盟国中的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元首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重点研商对日作战及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做为同盟军中国战区最高指挥,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开罗会议,并在会议上提出了战后日本归还其占领的中国领土台湾问题。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代表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群岛等,归…  相似文献   

18.
“以红卫兵取代共青团”的历史公案前不久有位来访者,提出了文化大革命中江青一伙,妄图以红卫兵取代共青团这桩历史公案,不禁引起了我的回忆和思考。现据我所闻所见和手边保存的资料,将它记述如下:江青一伙利用工作组问题首先把矛头指向团中央1966年6月3号,中...  相似文献   

19.
有待开发的“红卫兵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回声》这个栏目,以"反思"为主线追寻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青年运动的轨迹,探求它的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规律,包括那些曾经对青年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现象的研究和探索.《回声》来自史实,它好象是轨迹上的一个点,连着过去和现在.愿昨天的青年从《回声》中吸取经验,认识今天.愿今天的青年从《回声》中了解昨天,面向明天.  相似文献   

20.
奢侈淫糜.败家毁国。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时常回响的警钟。历览前朝兴衰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既富有深刻哲理.又得到历史验证的道理,许多帝皇、官吏以及一些豪门望族。在取得成功和辉煌之后都把它置之脑后,以致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反复上演一幕幕“奢侈淫糜.败家毁国”几近相似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