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现状出发,通过对"广东模式"的详细解读,从广东省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些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改革措施,分析了助学贷款早期干预机制及助学贷款回收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切实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提出可参考建议及创新性做法如下:严格规范申请程序;深入调查违约重地,加强"家校联系";保持适度沟通。  相似文献   

2.
订单农业对实现农民、企业、政府互利多赢、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订单农业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订单不规范、违约现象多、市场风险集中和信贷压力大等问题。应建立健全政府服务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培育中介组织、加强企业与农户合作,加快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9)
以某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微小额贷款业务为例,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风险如贷款人经营信息不透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不强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控制风险的方法就是核实营业额,调查客户软信息,汇总信息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32)
互联网金融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包括小额贷款征信风险、中间账户监管缺位风险、财务信息披露风险、欺诈风险、合同诈骗或集资诈骗风险、违约与不履行超出银行四倍贷款利率风险、庞氏骗局风险,而监管中则面临实施困境,如偏重事后追责的低效、刚性监管忽视市场需求、偏重刑事处置忽视商事规则、条块监管的主体乱局。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国财政风险的具体情况,利用财政风险来源矩阵构建与其一致的矩阵式财政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中国不同种类和总体财政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监测和度量中国的财政风险,对于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时兴 《求知》2009,(2):45-46
农业是一个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高、利润率低的弱质产业,农村地区融资难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各国在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中,逐步形成了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出口商利用信用证打包贷款进行融资,这给许多银行带来了经营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出口商和信用证两个方面。为了防范银行打包放款的风险,应严把信贷关口,给予不同企业一定的综合授信额度,控制好打包放款的比例、期限和贷款担保方式,严格审查信用证,做好贷后检查,加强银行内部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政府也对农村小额信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农村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风险防范;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因地制宜创新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9.
朱梦佳  李婷婷  赵磊 《学理论》2013,(19):109-111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外部监管,符合法理的内在要求。在改制过程中,银监会对改制工作实施外部监管,其中包括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准入和退出、涉农贷款比例等指标进行考核的合规性监管;对改制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进行监管;对筹建工作小组的改制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对改制筹建小组主体成员是否适格进行审查,以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编制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并通过预期违约率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进行了计算,认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很小,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外流严重;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民贷款难极为普遍.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抑制状况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金融结构单一,市场效率低下;农业保险严重缺位,没有起到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保障作用.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相互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农业政策性金融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支持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降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农业、农民资金需求旺盛,但难进银行贷款门槛;商业银行有贷款实力,却举步维艰。矛盾的焦点集中于风险。浙江省省级财政从今年开始实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各地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配套,专门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笔者认为,运用财政资金,建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鼓励商业银行支农积极性,推动新农村建设,实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观违约原因在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分析后,发现当用人单位处于高成本环境的概率足够高(P>7/8)时,不出现主观违约。因此本文认为,可通过用人单位或学校提高大学生主动违约的违约金、学校延长新的就业协议发出时间、建立毕业生就业去向公示制度等办法提高用人单位处于高成本环境的概率,有效节制主观违约。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年底开始,山西、四川、贵州、陕西、内蒙古等五省区,陆续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为《指导意见》),随后,全国各省区市陆续制定了本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截至2012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从业人员58441人,实收资本4257.03亿元,贷款余额4892.59亿元。  相似文献   

15.
银行逾期贷款增加、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增加,致使不良资产比例不断增长,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支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保险费补贴、经营管理支持、风险责任分担与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四方面内容.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财政支持政策存在中央和地方责任划分不合理、保费补贴存在隐忧、经营管理支持不充分、风险分担和分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明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财政支持中的职责划分,逐步完善中央财政支持体系;优化保费补贴政策,适当提高补贴程度,提高参保率;改进对保险经营机构的财政补贴方式;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相似文献   

17.
吴金华 《学理论》2011,(11):47-49
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两类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价格风险。由于这两类风险的成因不同,因此,应当采取不同的风险保障措施。在分析了中国现行的农业风险保障政策之后,提出完善现行农业风险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带动小农户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速增长,质量却有待提升,而其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金融支持的欠缺。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存在相关政策系统性和覆盖面不足、传统金融机构供给不足、信贷风险和交易成本高、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从优化政策支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加强银社地方合作和信息流转、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等方面着手,强化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建奇 《理论视野》2013,(10):64-70
美欧债务风险构成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不确定性因素,理论界及政府部门亟待破其深层次根源及演变态势。研究表明,欧元区汇率调节手段缺失、劳动力成本分化及欧元货币一体化内生债务国预算约束软化,三者构成的制度缺陷内在推动危机国债务的非常规累积,但财政联盟建设滞后制约了制度的修复完善,2008年金融危机加速推升欧债风险并爆发危机。相比之下,美国财政债务赤字非常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的超常规刺激,而深层次根源在于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的刚性上涨。尽管美联储债务货币化有助于防范美国出现典型的债务危机,但两党关于财政整顿的分歧及主权信用风险上升促使美国财政出现技术性违约的概率陡增。未来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债务风险高位震荡的概率较大,对此,中国应着力完善开放宏观经济体制以应对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20.
孙轩 《行政论坛》2023,(6):133-141
在这个充满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风险防控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对一些关联复杂、平衡脆弱和问题交织的系统性公共风险,简单套用传统的风险监管模式对其干预和调控已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现实需求,而采用数字化手段对风险事件进行全流程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势在必行。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为例,结合T市的实践探索,研究发现:一些地区通过采取机制强化、平台构建和大数据应用开发等措施,初步构建了系统性公共风险的数字化防控体系,但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未来,数字化技术与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系统性公共风险防控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