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青年》2004,(3)
细雨:我叫阿艳,今年19岁。我的父母都说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认准一个死理,就一直走下去,从不回头。家里人和朋友劝过我许多次,说我人太倔强了以后必定要吃大亏,但我从来都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前几天,我和母亲因为买手机的事生气了。我想买贵一点儿的,而母亲的意思是让我买最便宜的,我就哭了起来。我和母亲吵了架,谁也不理谁,第二天我在家睡了一天,第三天我就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2.
母爱永远     
我突然道了,我是母亲的希望啊!我也许一生都站不起来了,一生都难以回报母亲的养育恩情,但我还活着,就应该努力维系着母亲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一傍晚,城市的天空烧成橘红色。下班回家,走到地铁站入口处时,一阵清香吸引了我匆忙的步履。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蹲在墙角,篮子里的栀子花开得正灿烂,见我走近,她不住地夸这花好。我说:“我姐家的栀子花开的时候,比你的还要漂亮。”女孩摇头,表示怀疑。她不认识我姐,当然不信。傍二姐是抱养来的。母亲和父亲结婚好几年没怀上孩子,乡亲们都说,只有上辈子做了缺德的事才会遭此报应。这让父母很丢人,天天烧香拜佛,却始终不见菩萨显灵。不得已,母亲托人从几十里外抱养了一个女孩,就是姐。父亲仍不死心,又带着母亲上了好几趟省城,看老中医。两年后,…  相似文献   

4.
刘闯 《新青年》2002,(1):26
我的Sister是个漂亮的女孩,这很正常,漂亮的女孩有男朋友,这也很正常;刚开始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正常,后来却改变了。我的这个Sister是我高二时的同桌。她是我上一届的,因为生病休了一年学,就这样她成了我的同学也成了我的同桌。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你好!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收看我的信,谢谢。我今年20岁,在一个私营企业上班,是个善良、重感情的女孩,但又是个内向、自卑的女孩。我不会和人打交道,以至家人和朋友对我的评价是:不会说话,不会办事,不会交往。从小父母就经常说,我什么都不行,没人喜欢我。父母总是这么说,我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了。于是,  相似文献   

6.
1 她怀上我的时候,并不像别人的母亲那样喜悦,忙碌着置办婴儿穿的衣服,并欣欣然地为小孩子计划未来,想着这个孩子会更像父亲还是母亲,是男孩还是女孩.  相似文献   

7.
澜涛 《新青年》2004,(1):9-10
我是母亲的珍珠,只有母亲知道把我磨砺成珍珠所遭受的苦痛。我憎恨母亲,这种憎恨来自母亲对哥哥的偏心。哥哥大我一岁,个头从小就高我一头,但他却总是母亲权衡一件玩物一份吃食时最终的赢家。作为下乡知青,返城后的父亲和母亲都失去了工作,两个人依靠捡破烂打零工维持家用。日子的艰辛让家中常年难见零食,新衣服更是我所不敢奢望的。我总是穿哥哥穿小的衣服,像个假小子一样的我在女伴中总是“与众不同”。每次,母亲给哥哥买新衣服的时候,都是我最为愤恨和嫉妒的时候。我曾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能够赚钱了,一定要把天底下最我漂亮的衣服…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9.
苏子 《新青年》2002,(1):4-5
我是带着一种不美丽的缺憾出生的.在我出生之前,我们家族已几代没有女孩了.我奶奶就曾生过3个女孩,长得都异常的美丽,不幸却都早早夭折.让我奶奶在过了几十年之后,还时常心痛不已地怀念她们,入神地描绘她们那粉嘟嘟的脸蛋,漆黑的眉毛,长得打卷的睫毛.  相似文献   

10.
真爱无言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度过蜜月,就是那么劳劳碌碌地为了生活打拼,甚至彼此连一句柔情蜜意的话都没有说过。可是我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之间有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深爱。母亲嫁给父亲的程式极简单。没有嫁妆,没有彩礼,一身新衣,四个包袱,母亲就成了新人。母亲嫁到父亲家的第七天,就背起包袱,跟着挑着担子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关东,开始了一步三口苦水的闯关东生涯。就在父亲和母亲来到关东的第三年,奶奶来到了我家。那一年的冬天,正当父亲和母亲发愁怎么能让奶奶在我家的第一个年…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马老师:您好!看了您不少心理咨询文章,知道我找到了救星。我是个23岁的女孩,在一家企业打工。现在,我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人际交往处于无人理睬的境地。我如孤魂野鬼,每天独往独来。单位里一百多人,见面如同不认识一般,男同事根本不主动与我说一句话,见了别的女孩却是满面春风。同龄的女孩见了面也仅是一笑,就各自走开。每当看到单位里别的女孩好的形影不离,或与男友相偎相依,我心里羡慕极了。真想加入她们。我曾经做过努力,主动与她们出去玩。可如果是两个伴儿,她们就会说说笑笑走在前面不等我,如果是一个伴儿,就板…  相似文献   

12.
北原 《新青年》2004,(11):31
读初中的日子,已经习惯了母亲为我打理一切.一日三餐、整理房间自不必说,就连每天穿哪件衣服、哪双袜子也都是母亲为我找好放在床头.母亲常说,你学习忙,压力大,妈不帮你一把怎么能行?也好,有老妈为我操持,我倒落了个清闲.  相似文献   

13.
利民 《新青年》2002,(9):22
大二的时候,同寝的兄弟几乎都恋爱了,每天的晚上很少看见他们的身影,只有我常常留守“本土阵地”。我常常自己在寝室里写一些散文,或者是一封长长的信。他们都知道我每个星期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另外一所城市大学的信,他们也知道那是一个女孩,一个对我很好的女孩。我和肖寒高中时就已经相爱了,只是那时没有表白而已。高二那年,有一次期中  相似文献   

14.
一天回家,远远地看到女邻居和她的小女儿站在楼门口,天寒地冻的日子,母女俩穿得都多,小女孩更像一个棉球,圆滚滚的,扬脸向妈妈要求什么。近了才听明白,是女孩要按门铃。那妈妈说,家里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开。小女孩扭捏着。我抱起她,“来,按阿姨家的门铃,有姥姥在家。”回家的时候,我也喜欢按门铃。听到的准是母亲的一声儿“喂———”,我知道她没事儿,这一天平平安安的。我说:“妈———是我———”门便在八楼之上母亲的遥控下“嗒”地一声开了。冬天的时候尤其不喜欢站在外面找钥匙。听到母亲的一声“喂”心中便会温暖…  相似文献   

15.
肖峰 《新青年》2005,(6):40
我是个大二的学生,生活中遇到了关于男女感情方面的困扰。大一下学期,我认识了一个邻班的女孩。刚开始接触,就对她的感觉很好。觉得她性格开朗、健康,这种性格自己挺喜欢。后来,我们经常会选择晚上一起出来聊天,运动。大多时候,都是她主动约我。我是个没自信的人,可她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令我非常感动,觉得她就像我的知己一样。就这样,我们彼此把感情投入进去。在和她交往的日子里,虽然过得很开心,可自己一直也很压抑,觉得和她在一起有压力,因为她是个优秀的女孩,班上成绩不错,而且一直都是班上的班干,身边的朋友也很多。还有一点,我一直很在…  相似文献   

16.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65年7月,那个温暖的夏季的一天所发生的事。那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才36岁,还很年轻,我和父亲都悲伤欲绝。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我们家,他是代表医院来的,想征得父亲的同意,使用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一个失明的人。我简直震惊至极,不敢相信医生居然要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其他人使用。我放声大哭,跑进了我的房间。  相似文献   

17.
母爱     
正每每看到有关母亲的文章,心里都会涌起莫名的酸楚,总想为早逝的母亲写点什么,可脑海里总也泛不上母亲的容颜。如今鲜见谁的母亲没有照片,可我的母亲偏没有照片。周围许多亲人说,你母亲长得像大姨,想她了就去看你大姨。我看了无数次大姨,虽然她老人家对我亲切有加,可我心头总也找不回母亲的影子。记忆深处,总觉得母亲是这样的:白皙的皮肤,慈祥的眼睛,在村里也算大个子女人,见谁都一脸笑意,大抵有着活菩萨的形象。这便是我心头的母亲  相似文献   

18.
最后的菠萝     
冰子 《新青年》2005,(8):9-10
在返乡的车上,我强忍住泪,母亲的病势已无可挽回。母亲清苦、悲凄的一生就像绳节一样,梗在我的心头。世上吃的、住的、玩的、看的,数都数不清,而母亲的世界一辈子就只有老家的山村那么大,要不是做手术进了一次山城,那城市就将成为母亲另一个世界的梦。母亲总想到北京的妹妹那里去看看,却一直未成行。生病后,不要说远行,就连吃饭都渐渐成为困难,以致最后粒米不进,仅靠喝点汤或白开水延缓生命。我手里的4个菠萝沉甸甸的,不知母亲能不能吃?去年回家,邻居的女儿也从城里回来,大包小包中带回两个青里泛黄的菠萝,盐水浸后,给母亲送来一块。母亲吃…  相似文献   

19.
母亲一辈子就生我与哥哥兄弟俩,对待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惟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能跟着爸爸回老家,有时哥哥想跟着去,爸爸总以他腿不方便拒绝了。哥哥大我一岁,两岁时患了一场病,那时我们家才从广西迁到重庆,父母都很忙,把哥的病耽搁了,哥就成了个瘸子,走路一跛一拐的。母从小学到初中,我总穿哥哥穿旧了的衣服。过年时,母亲常到供销社扯几尺布给哥哥做新衣,却每回都没我的份。有次,我忍不住了,哭个没完,冲着母亲喊:“他一个瘸子,能穿出什么样来,还净给他买新的。”母亲一听,像被马蜂蜇了般,扬手就给…  相似文献   

20.
心慧 《新青年》2006,(5):8-9
我对母亲的恨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了差不多半年,累得落了形,可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看着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