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为应对家庭生活领域的变化,上海市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开展家庭服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专业家庭社工人才队伍尚待形成、专业服务水平尚待提高、家庭社区岗位和专业机构比较缺乏等问题.我们应从人才队伍建设和支持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推动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的规模及其所处的困境,使其成为一个急需社会关注与帮助的弱势群体。“阳光家庭服务项目”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服务,并尝试建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本文以该项目为例,论述了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念、特质、内容、方法与机制,总结了该模式的服务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基建于妇女社会工作(物质帮扶)、女性主义社会工作(行动和赋权)和家庭社会工作(系统均衡)的专业与技术,它以女性为轴心,以性别和家庭理论为依托,以婚姻和家庭为处遇,分别从个体、家庭、社会和生态系统层面介入并行动,推动女性面对生活挑战并提升福祉。尤其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是,美国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在立法、组织、人员设置和实务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借此,中国妇女与婚姻家庭社会工作可在原有妇联工作和邻里帮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专业社会工作,倡导一种行政性、志愿性和专业性交融发展的路径,进而形成国家、社会和民众共同在场的多元服务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的规模及其所处的困境,使其成为一个急需社会关注与帮助的弱势群体。阳光家庭服务项目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及其子女提供服务,并尝试建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本文以该项目为例,论述了单亲特困母亲家庭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念、特质、内容、方法与机制,总结了该模式的服务效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中存在着课内实践教学形式化、学生参与被动化的问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实践教学中引入“服务学习”来回应这一问题。服务学习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真实服务来完成实践教学,积累具体经验,反思、内化专业价值,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文中总结了该校探索的经验,分析了在社会工作教育中引入该模式的优点,以及进一步推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满足基层多元化利益诉求、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重点解析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本土化这个核心议题,提出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我国基层社会服务体制的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着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够、社会工作专业性不足、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制约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面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既要从外部寻求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又要从自身要素进行完善,让专业社会工作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文章提出与基层党组织协同共建共治、构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扎根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业社会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学科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主要是:专业社会工作还未跟上社会工作国际化的潮流,社会工作职业化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立足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创建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上海S社工服务队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为例,提出:震灾后青少年的社会关系出现断裂,青少年社会关系的重建是安置点社区和家庭重建的关键。灾后安置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重建青少年社会关系,协助安置点青少年从灾民转化为志愿者,从被救助者转化为自助者。这一转化过程是系统的渐进过程,既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同时,外来专业社工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政名师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0,25(2):F0002-F0002
李爱萍,教育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工作学教授、青少年社会工作专家、上海四惟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心签约教授;现担任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青淌社工站专业督导、上海浦东新区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成员和上海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高级培训师。曾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授、教育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与社会工作职业化不相匹配;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人员缺乏,教育者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社会工作实习不规范、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国情、社情缺乏整合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专业认同的视角,以云南警官学院276名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具有领域特殊性,显现出一定的专业认同困境。年级、专业选择意愿、职业期望、家庭支持、人格等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摸清专业认同现状,有助于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向,稳定从业队伍。据此提出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支持网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专业引进于西方、实务性极强,又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市场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要求而产生。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为政府分忧、为民众解难的高水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文中以《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为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进行探讨,提出理论课程教学应当注重理论的本土化、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以及专业的职业化取向。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是一门融合度高的专业,需要大量实习实践与人性化关怀服务的学科。从各大学社工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看,当前中国社工专业教育已演化为法学、心理学两大学门各自分裂发展的情况。而社保、公管、公关、思政、特教、护理、宗教等专业均和社工技术核心、专业理念呈现出交叉纷呈却又各自发展的态势。文中在广义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基础上,论证社会工作专业的高度融合性,并从社会有些从业人员虽然做着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业务,但却又不肯承认自己是社工员的环境心理因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年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年社会工作者价值观的培养王宇社会工作专业是我国正规教育发展中一个全新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出现,是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需要。社会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社会又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需要社会工作成人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工作成人教育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受制于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不足和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程度不足,广西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从契合视角来看,当前广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课程体系与国际、国家教育标准契合不足、课程体系与专业发展方向契合不足、具体课程之间契合不足三个主要问题,需要教育者在未来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增进不同主体之间的契合程度,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广西社会工作教育提供良好的基本框架,提升广西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预防犯罪体系的体制创新.将青少年社会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体系之中.一方面大力推动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社会工作陷入了政府主导的双重建制之下.这妨碍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成长。转变思路,构建青少年社团主导下的政府、高校和社会多方合作机制才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社会工作模式是一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嵌入式发展。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在教育途径的广泛化、教育体系的规范化和教育意识的常态化方面对其公民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我国将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做到注重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加强专业督导,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优化资源结合利用率,注重伦理原则和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之思考陆士桢当今发展着的中国需要社会工作,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源于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其工作范畴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扶贫救灾、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等。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社会工作关系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前线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实务对象的角度分析,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冲突与限制。中国文化处境下,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是多重和多种关系的融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教育者必须在策略、内容、实践等环节进行调适,以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本土化发展,建构本土化的关系模式和知识,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