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报告中这些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政策基础。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当前,各级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把新农村文化建设摆上更为重要的突出位置,在注重组织领导、注重规划建设、注重载体创新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要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更好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要着眼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把"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创新和改进社会治理方  相似文献   

4.
多元竞流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崭新局面,我们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要在多元文化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地位和核心引领,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思潮发展的旗帜和方向,真正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活动;更要在传播创新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世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创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观念文化的发展创新是社会形态走向文明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中华民族新时代的观念文化体系.这个观念文化体系的建设,要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根本,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要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充分借鉴和积极消化不断进步的观念文化新成果.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观念文化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注重建设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工会应如何增强机遇意识,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更好地实践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大工会工作创新的力度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工会工作的创新。(一)工会工作的思路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党的十五大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在投资主体、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工会组织面…  相似文献   

7.
崔宝清 《新长征》2009,(12):42-4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肥大繁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们要按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源远流长,纷繁复杂;是否都具有“和”的性质,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实现,值得我们辩证地吸纳、消化、去伪存真,以解决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冲突与融合、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熊辉  谭诗杰 《新视野》2012,(4):109-11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正确把握红色文化内涵,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度挖掘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素材;提炼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和创新传播形式,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搭建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0.
冷溶 《学习论坛》2008,24(1):5-18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要求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努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毛淑梅 《世纪桥》2014,(12):39-4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采取多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什么样的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实际上是要求建设能真正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文化。我们要深入研究主导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内在规律,进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在大力推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今天,为什么要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呢?因为这个理论体系的根和源、前提和基础,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之中。当前我们党所倡导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理论极为重要,但是任何的"进"与"新"都要以老祖宗学说为基点和起点。发展离不开继承,创新离不开坚持;一定要在继承中讲发展,在坚持中求创新,否则就会走偏方向。同时,继承也离不开发展,坚持也离不开创新;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继承,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地坚持,否则就会凝固僵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文化的“四大作用”,即“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要发挥其作用,就要求:一是要用先进文化、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引领时代风尚;二是要法威德明兼治,才能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四是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才能推动发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这样才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定位;发展文化产业,是驱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引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文化产业振兴战略;要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将发展实绩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体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繁荣文化市场,细化促进文化消费的具体措施;要树立国际视野,积极有为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8):51-51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目前在青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8,(2):1-1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也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以更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构建起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明确地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谋划更加全面、协调、均衡,进一步充实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结合,系统地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魏琪 《实事求是》2013,(1):101-103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农牧业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还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法值得深思。结合新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文化自觉"应该成为全新疆人民的普遍观念,我们要正确处理新疆民族文化的扬弃和创新的关系,理性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以更加自觉与自信的态度扎实推进新疆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