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廖根为 《犯罪研究》2008,(6):35-41,47
网上交易犯罪是一种经济利益驱动型犯罪,其犯罪成因可通过经济犯罪基本模型进行研究。作为常见的经济犯罪成因分析模型,犯罪成本收益理论认为:网上交易犯罪与犯罪预期收益有关,犯罪预期收益越大,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直接成本、心理成本、道德成本、竞争成本等间接成本有关,成本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犯罪被惩罚的概率有关,概率越小,犯罪越可能发生;与被发现犯罪被惩治因数有关,已发现犯罪受到惩罚的概率小,其犯罪可能性也越大;还与个人心理恐惧常数有关,心理恐惧常数越小的个人,其犯罪概率越大。所以,可通过犯罪收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侦查措施、个体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犯罪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与重新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实证性研究得出,在三类犯罪成本中,犯罪风险成本对重新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最大。风险本身的存在就说明犯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政府在制定相关的刑事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原则,提高犯罪风险成本,将犯罪控制在一种有限的范围和数量以内,这也是政府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较为合理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犯罪动机是由畸变了的异态需要引起的,将犯罪需要满足的途径切断,能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动机,抑制犯罪行为形成。预防犯罪的刑罚成本与犯罪收益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提高刑罚预期成本就会降低犯罪净收益,甚至使犯罪成为无利可图的行为,从而遏制犯罪。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贾宇  舒洪水 《现代法学》2005,27(1):83-9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以违法犯罪的手段对内进行人身控制,对外进行经济控制。要有效地惩罚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必须提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期刑罚成本,提高由于刑罚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并且通过实施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公共政策,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犯罪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运用理性选择理论的一个简单模型,分析犯罪系统和执法系统的成本收益结构,指出犯罪系统和执法系统的成本收益结构有一种达到均衡状态的内在冲动。因此,犯罪现象在一定范围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犯罪系统和执法系统的相互妥协。本文指出,要防止犯罪,就要设法打破两个系统之问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夏草 《检察风云》2013,(9):55-57
2013年1月11日,欧盟打击网络犯罪中心(以下简称“EC3”)在荷兰海牙成立。据媒体介绍,该中心由欧洲刑警组织主办,中心现有43名工作人员,每年经费约900万欧元。其首要任务是摧毁那些较大的有组织网络犯罪团伙,尤其会关注以下三方面的犯罪:其一,致力于打击并追缴通过网络诈骗等犯罪所获得的犯罪收益;其二,打击诸如网络儿童陛侵犯等犯罪;其三,打击信息系统攻击等对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公司犯罪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发挥组织内部的制约作用影响公司决策,避免其实施犯罪行为。形成公司犯罪内部制衡的关键在于抑制方作用的有效发挥。博奕的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与抑制方和促发方各自的支付成本以及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况下预期收益的差额呈相关性。在进行公司犯罪治理内部制度设计时,可针对性采取降低犯罪的收益差值、增加对于抑制方的成本投入,降低促发方合作成本以及提高促发方不合作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就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最大化假定、理性人、成本、收益、偏好、外部性"等经济学的概念、判断和方法对犯罪这种"外部不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发生过程、社会危害等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犯罪控制策略的理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学和法学的角度去研究犯罪问题,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体系,但无疑为犯罪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网络犯罪和以网络为犯罪工具的网络犯罪,只是"行为指向"标准下网络犯罪的两个归类.除了可以按照"行为指向"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还可按照"行为内容"这一标准而作出对网络犯罪的分类,且其具体包括网络系统或数据犯罪、网络财产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网络人身犯罪、网络公共安全犯罪和网络社会秩序犯罪乃至网...  相似文献   

10.
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犯罪对象(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其特征:(一)必须是由故意犯罪产生的物;(二)必须是他人而不是自己犯罪所得的物;(三)必须是有形物(如货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公文、证件,等等).至于是不是被害人对该物有请求权,是不是违禁品,可以在所不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普遍,犯罪分子在因特网上开辟了新的犯罪平台,由于网络犯罪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很多人误以为网络犯罪即计算机犯罪。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概念提出的界定,然后阐述了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王红 《天津检察》2008,(5):25-26
笔者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中的“掩饰”与“隐瞒”的理解是: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的网络犯罪是指用来规制各类利用网络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的罪名集合.以保护法益为标准,刑法中的网络犯罪可分为利用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与纯正网络犯罪两大类,利用网络实施的传统犯罪保护的仍然是传统犯罪保护的法益,纯正网络犯罪保护的则是网络中新生的、独有的法益.依此二分框架检视既有网络犯罪的设置,可发现既有的网络犯罪设置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省2001-2006年网络侵财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用而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在犯罪数量上增长异常迅猛,犯罪结构上成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最为主要的犯罪形式,在犯罪主体上呈现出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在犯罪手段上反映出犯罪人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状况。对此,随着电子商务在经济结构中必然成为最为主要的交易支付模式,防控和惩治网络侵财犯罪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席娜 《法制与社会》2010,(14):128-129
本文着重探讨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名适用、本犯能够成为该罪主体及对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理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曾勇 《法制与社会》2012,(19):287-28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互联网在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交等活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网络病毒、网络赌博、网络诈骗、色情传播等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据统计,网络犯罪的问题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世界上80%以上的网站都存在安全漏洞.本文认为,网络犯罪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并与现实社会的犯罪问题交集在一起,具有随机突发、隐蔽快捷、覆盖面广和影响性大等特点,给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将在网络犯罪的背景下,在对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详细阐述网络犯罪具体的控制措施,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7.
汪璐 《法制与社会》2013,(9):272-273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了新型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愈来愈多,危害性极大。这种犯罪已经成为刑法所打击的一种典型犯罪。因此,对于网络犯罪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网络犯罪的概念、特征以及它与计算机犯罪联系都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各国网络犯罪的现状,并且就网络犯罪的应对做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贪污贿赂类自洗钱犯罪认定,以贪污贿赂犯罪事实成立且本犯占有、支配贪污贿赂所得及其收益为前提。洗钱行为本质特征是掩饰、隐瞒上游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掩饰、隐瞒不是洗钱行为方式。应厘清刑法第191条规定的5种洗钱行为,贪污贿赂犯罪本犯采用转账等方式使用犯罪所得及收益进行小额日常消费,形式上符合洗钱罪规定,但无处罚必要性。洗钱罪是故意犯罪,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不是洗钱犯罪目的,贪污犯罪本犯认识到其行为能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来源和性质,即具有自洗钱犯罪故意,行为人动机、目的不影响主观故意认定。  相似文献   

19.
游巳春 《人民检察》2012,(13):31-35
我国经济社会体制重大转型过程中,贪污贿赂犯罪问题的存在,给社会造成了巨大损失,成为社会秩序安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大障碍,成为我国迈向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绊脚石。在社会经济体制重大转型过程中,监管制度的缺失,决策的不透明,贪污贿赂行为被查处的概率较低,使得贪污贿赂成为高收益、低成本的行为。探求刑法投入的成本最佳量,以求得提高刑法收益,其核心是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经济分析作为众多研究方法的一种,不能解释所有的贪污贿赂犯罪现象,所用的效用这个概念也较主观,不可量化。但是,就贪污贿赂行为人行为选择而言,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是可以适用的,也可以给刑事政策的制度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被告人为实施犯罪而投入的财产性犯罪成本,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法益损失,故不应从犯罪数额中扣除.法益的主客观属性决定了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存在互相补充和修正的可能,被害人法益受损不应片面关注被告人危害行为的数额,也应兼顾被害人的转化收益并从损害结果中扣除,从而使犯罪成本的间接扣除具备了正当性逻辑.法益衡平须具备位阶要件、意图要件和效用要件.在一定条件下应赋予被害人法益选择权,使法益衡平具备了认定犯罪事实和恢复受损利益的双重功能;在恢复性司法品格下探索法益衡平的适用路径及其与刑事和解的程序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