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潮荣 《法制与社会》2010,(27):174-175
信访作为中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在过去和现实中都发挥着政治参与、权利救济、化解纠纷三大功能,在制度设计上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治理的特殊需求。本文基于此对社会治安管理论的群众信访治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早在1998年,沈阳市公安局即着手实话为期3年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确实起到了震慑犯罪、遏制犯罪的作用。但从几年的运行过程看,确实存在时紧时松、合力不足,抓实力度不大,建设不够系统等问题。2004年上半年,沈阳市公安局党组确定将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当前公安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倘若能将这种举措系统地、长期地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效地遏制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但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个宏观问题,我们必须把它放到全市社会治安整体高度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2,(19):71-72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情况,实务界与学界开始注意并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关问题。本文探讨了流动人口及其成因、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以期能为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提供基础且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徐冰 《法制与社会》2013,(7):247-24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同时也加剧了各地各区域之间人员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交流融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犯罪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流动人口犯罪预防和治理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5.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01,18(4):43-4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的管理无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对策性研究,仍然是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诸多部门和行业,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安管理社会化的前提是社会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实现社会治安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一要从政策法律层面科学界定政府和社会各自的责任。让公安机关集中精力履行其核心职能,并为社会组织或个人进入该领域留下足够的空间、利益并给予相关保障;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的优势,调动专业企业、自治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起政府专门机关与社会组织的适当关系,使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但公安机关应始终主导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白非 《法制与社会》2012,(20):195-196
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突出反映了社会管理制度的相对滞后和"单中心"治理结构的失衡,集中暴露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的不适应。完成社会治安由政策方式向法律方式转变,由"依法行政"向"法治行政"的转变是社会治安管理制度建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杨瑞军 《河北法学》2011,29(3):196-200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对社会治安的管理逐渐系统化。诸如:惩治政治犯罪、杀人伤人等伤害罪治安处理、侵犯官私财物行为的治安处罚、赌博饮酒的治安维护、制止淫乱行为等社会治安管理,这些管理措施维护了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治安史上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今天的社会治安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管理权是自治机关社管类自治权其中一项。民族地区自治机关流动人口管理自治权存在着现实必要性,但当前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管理仍然存有滞后现象,应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因地制宜,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发生巨大变迁,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这一问题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甚至是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破窗理论”是从心理角度分析犯罪现象延伸发展的原因,主张以控制“犯罪场”为基本手段来防控犯罪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我国防控因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犯罪剧增现象,具有借鉴意义。“破窗理论”的应用,应当从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实国情出发,深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宏观制度上“防破”和微观现象上“修窗”相呼应的防控体系,并使二者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2.
刘崇钦 《法制与社会》2012,(26):195-196
面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公安机关经过长期的摸索,运用警务协作的形式,探索建立了具有内外警方“双向互动”特点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警务机制,经过实践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鉴可思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影响,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外来人口日趋增多,流动人口给"流入地"带来的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目前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社会治安影响的分析,就流动人口"流入地"的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玮 《法学论坛》2002,17(6):10-16
当政策的性质决定了广大民众不可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自发地积极参与综合治理 ,由政府强制性地实施该政策就是必要的 ;这种强制活动不能依赖于政府对政策的政治责任 ,必须要有相应法律的约束和保障。综合治理的政策实施方式既不能解决强制性及法律保障问题 ,建立经常性的工作体制 ,又不得不解决由于实施体制不适应而逐渐积累形成的严重治安问题 ,造成了波浪型实施“严打”的现象。综合治理将会逐步由政策实施方式为主的阶段进入以法律实施方式为主的阶段。当前 ,实现这个转变的法律、体制与观念等条件还不够充分。采用法律实施方式及其体制的核心问题 ,是从社会治安出发 ,科学合理地调整党政之间、各国家机关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分配 ,使发展经济与社会稳定的政策之间保持平衡 ;以民众享有的社会安全保障的权利为出发点 ,把政府放在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位置上 ,强化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当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开展实地的调查研究,管理好、服务好流动人口,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大课题,对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保定市流动人口的现状提出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法学会于九月十二日、十三日两天召开了综合治理学术讨论会。会议就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综合治理”的概念与会同志一致认为,综合治理无疑是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把各条战线、各个单位和各个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教育的、文化的、行政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打击犯罪、改造罪犯,挽救失足者,积极地消除犯罪原因和因素,从根本上预防犯罪和减少犯罪,争取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有些同志认为“综合治理”应做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讲,综合治理可以理解为治理犯罪或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从广义上讲,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宪法学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宪法学涉及的理论问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十个方面的学术问题 ,以供读者研讨。  相似文献   

18.
王楚 《法制与经济》2010,(9):52-53,5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给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流动人口也给城市带来了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减少城市犯罪的关键。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城市犯罪,本文拟从出租屋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减少城市犯罪,以期建立一个依法管理外来流动人口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变化加快了我国城市化步伐。如今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出现大批的流动人口,由于有关人口流动管理领域相关制度和法律仍存在着空白和限制,流动人口犯罪率也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尽快填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预防流动人口犯罪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流动人口概念为起点,对流动人口犯罪管理、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公安流动人口的管理进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要建立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农民与这个社会的和谐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经济压力是农民犯罪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压力是诱导农民犯罪的主要动因。二是农民对经济压力的反应不是突然的,虽然有突然到来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