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雷声 《理论视野》2010,(8):10-13,1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服务性。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存和发展具有合理性的基础;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关于"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出如何在"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含义、本质特性、理论内容以及理解路径的设计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大而全"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说,它是关于以人为本的"人的解放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即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批判性、文化性和学术性的基础,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要以实践性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故应放弃和清除那种被学科视界所分隔的理论布局和内容设计,在一体化视界中使之合逻辑性、合思想性.为此提出五种理解路径:恩想史理解、概念理解、本质内涵理解、理论功能理解和"具体的总体"理解.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拥有多重内涵,呈现整体性特征。这一过程在实践中的拓展,给实现"中国化"主体的历史创造性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依托于党的实践而转化为现实,凝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中,表现为理论生长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聚焦了主体能动性与客观"时势"的统一,由此催生了"习近平思想"的产生。"习近平思想"的形成,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凝结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聚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联系所赋予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在主客观统一中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4.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个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各门学科的体系化;另一种理解是指一种整体性精神,即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整体性的精神规定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不同路径出发论证了作为方法论原则的"整体性",提出各自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解读,并试图在超出机械决定论和简单还原论的基础上重建国家和社会的统一;试图在本体论层面对"整体性"范畴作澄清,但最终陷入一种偶然性和异质性逻辑,并开启了对"整体性"范畴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全面解构。这些讨论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即要从实践纲领出发来理解马克思的"整体性"范畴,用一种辩证的"整体性"方法去研究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交互性和内在演化上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整体性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论题。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思路的需要,我们力图破除机械思维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精深之处。本文力图追根溯源,基于逻辑与历史的方法,从四重维度:前提性维度(自然环境)、关键性维度(实践)、共时性维度(社会结构)、历时性维度(社会形态),梳理并透析社会的有机特性,形成对社会有机体的全面把握,以更深切认识"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发展彰显了其三个方面的内在理论逻辑:树立科学时代观,坚持"大时代化"与"小时代化"结合;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时代化的统一;树立与时俱进观,坚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统一。正是这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特点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其政治性主要表现为学科设立和发展的官方主导性、研究内容的政治性和研究问题的意识形态性;其学术性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队伍、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本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难度很大.本学科同仁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根据这个特点推进本学科建设,为党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提供扎实的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应该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际情况五个方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整体化的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通过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整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经历了从形式的整体到历史的整体再到革命的整体的深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整体性是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乌托邦情怀与关怀人的统一。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向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否具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以及能否实际开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检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上是否具有理论自觉的标志。历史经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根据历史经验,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预测是:将继续强劲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再次与西方激进政治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趋势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是否必要?其一,在文本视域下,反映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理诉求;其二,在问题视域下,体现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现实意义.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何以可能?一方面,取决于研究对象,即客观上是否存在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态;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即研究者是否形成了有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态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路径何在?不妨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时代背景、文化土壤、实践基础、现实依据、科学支撑、战略布局、总体目标、实现路径、独特贡献等十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加以阐释,尝试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的一种路径,体现的是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同时预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29)
柯尔施这一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在其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即整体性与完整性。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表现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上,以及对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认识上。在作者看来,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关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的相关研究,对于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通过对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完整性的分析,以期对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从理论内容、奋斗目标和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转变观念、树立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习和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探讨已经进入到以下两个文献之间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44年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两个文献都是“手稿”,但是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个”手稿“涉及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三个重要人物的理论:黑格尔、费尔巴哈和亚当·斯密。中外学者都非常关注。《44年手稿》在西方曾引起“马克思热”;《提纲》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曾引起热议。但在方法上都是单一文本的研究,不可能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内在关系解读出来。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与这三个历史人物的理论联系起来的,又是如何从他们的理论中脱离出来的。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原理很少深入地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说是不注重方法问题。今天我们对以上两个文献的研究采取不同的方法——理论驿站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文献之间的联系,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论历史的逻辑的揭示出来。理论驿站的方法是从恩格斯的《资本论》第二版“序言”中学来的。恩格斯的这个“序言”很有启迪性。研究它对于我们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特征就是:立足现实、剖析现实和构建现实的有机统一。从方法论上看,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等都寓于这种统一中。这种有机统一也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功能或精神。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则不同,它包含但绝不等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学术发展形式上,"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当然是通  相似文献   

19.
秦宣 《理论视野》2010,(3):9-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内容上,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从建设主体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建设力量的关系,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整体性的研究与建设力量;从建设平台上,要注意协调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着力搭建整体建设的平台;从管理机制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管理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理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核心内容加以重视。这是构建强有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学术集成创新的关键,并以此带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教师理论素养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