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前言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的重点项目,国务院明确要求对国家重点监控的污染源和治理设施实行自动在线监测.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目标的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和城市人居环境科学问题已成我市实现城市建设特色发展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对我国城市人居环境领域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的城市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是以“地理区位”为单位的居民自治区域,是城市基层管理组织的基本单元。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在新的形势下,社会成员固定地从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已被打破,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社区式管理模式,以改进和加强城市基层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城市的内涵、与依法治市的关系及其实现途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城市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相互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和谐城市是民主法治、安全有序、宽容开放、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充满活力的城市。构建和谐城市与依法治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依法治市是构建和谐城市的核心、手段和保障,和谐城市是依法治市的重要目标。实现和谐城市,必须不断完善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和领导方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改革,推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推进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最权威的生态城市定义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下面对生态城市作进一步描绘: 市民素质高“生态城市”是指在该城市中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们受着良好的教育,科技事业比较发达并且能够有力、持续地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事业的发展。 天蓝地绿水清 在生态城市里,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 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城市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有的原材料和能…  相似文献   

6.
葛冉 《法制与社会》2010,(15):264-265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破环状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全球绿色新欢’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各国政府目前不仅要采取积极的环保政策来控制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同时,在恢复环境生态系统过程中提高社会中普遍成员的环保意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并以环境教育法制化予以保障,从而使全社会成员树立绿色意识,同时提高环保法律意识,在全社会中建立普遍的环保意识使绿色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论“虚拟财产”的合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虚拟财产”合法化问题,既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向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法制为适应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的契机。本文拟从我国首例“虚拟财产”诉讼案件出发,对“虚拟财产”合法化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期待为网络世界的“游戏规则”创造一个绿色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我们到省内一些地方的调研情况看,当前,影响经济环境优化的诸多因素中,法治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关键性的因素。抓好“法治因素”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管齐下”,但首要的是,在社会成员、司法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中优化司法理念,突出强调纠正“四种思维定式”,强化“四种法治意识”。一是要纠正司法活动神秘化的思维定式,强化公开透明的意识。司法公开是与司法活动神秘化相对立的。司法活动神秘化是封建专制制度下司法的一种典型特征。由于司法是秘密进行的,人们无法了解和监督,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加强,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与法律的规定、与“三个代表”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代表履职意识不强。不少人大代表认为代表是一种荣誉,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没有一种高度的“受托于人民”的责任感,因而缺  相似文献   

10.
法律现象属于社会发展的主观方面,即它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关系”。那些不依赖于个人意志的物质生活条件,乃是法律现象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从本体论意义上讲,法律调整的最深刻的根源,来自于一定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必然性要求。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始终是法律调整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际 ,经济全球化浪潮也随之扑面而来。“全球化”已经成为描述我们生存状态的共通性话语 ,并且深入到人们生活的许多领域和层面 ,成为一种时刻影响人类活动的客观历史进程。从现实来看 ,全球化是一个悖谬的过程 :它在确证和实现人类发展的同时 ,也使得阻碍人类发展的“问题”迅速蔓延 ,其主要表现就是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本文试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法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传统法学理论的更新。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  相似文献   

12.
社会契约的“订立”旨在使人类摆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作为国家“存在原理”,社会契约主旨是解决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问题,其终极关怀是人民的福祉——保障安全、自由、财富和尊严等。但这些可欲的价值的实现须符合一种正义的原则和道德要求:平等对待和惠及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合作体系中的每一个立约者。平等、互惠构成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基础和道德义务,也是社会契约和社会秩序的实现条件。在这一意义上,不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契约目的就不能达到,政府合法性就被质疑。弱势群体保护需要对社会契约进行动态完善——创新保护模式、着力后续调整、突出经济权利、建立诉讼制衡机制、高扬人本立约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在突飞猛进。撤县改市、撤地改市的活动层出不穷。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城市就有城市病。在诸多社会病中,最棘手的要数城市犯罪了。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其实,还应当看到在任何时候,民都是以安为地。安全是安身立命之地,安全感是头号心理卫生。尤其是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民便从“以食为天”转化为“以安为天”。 为了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就必须对安全感的对立面——犯罪率有个清醒地估计,准确地预测,以便采取相应对策。这里的“估计”、“预  相似文献   

14.
张万金 《江淮法治》2010,(17):13-15
8月13日至16日,记者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对滁州、宿州等地进行了采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许多地方在经济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如果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环境意识,资源将支撑不住、环境将容纳不下、社会将承受不起、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5.
余秀青  贺涛 《法制与社会》2010,(28):228-232
我国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特殊群体。由此形成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然而,失地农民由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意识和行为转化为城市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期,期间他们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本文通过客观提出失地农民问题,进而从理论分析入手,揭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的制度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根本思路和一些具体对策,期望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一 《法制与社会》2010,(23):207-207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趋势,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重塑正确的生态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已成为当前我国生态型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道路交通秩序,整洁、干净、美化的城市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整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增大,公共环境越来越复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平安城市和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监控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尤其受到重视。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这些一线城市已逐渐着力向智慧城市靠拢——智慧北京成为首都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也是未来十年北京市信息化发展的主题,上海重点围绕公共服务领域打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发展,广州作为全国三大互联网出口枢纽地之一,近几年构建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框架,也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城市中,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担负着维护城市设施、保护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其行政执法权是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权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服务型政府对构建“和谐城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严峻挑战,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必须有新举措。第一,严把进口关。要求新进的执法人员,除了应符合公务员招考条件外,所学专业最好是法律专业或管理专业,以逐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第二,加强思想教…  相似文献   

20.
瞿关明 《刑警与科技》2008,(23):185-18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年轻男女结婚者越来越多,中国再次迎来了生育高峰期,越来越多的年轻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宝宝。幼儿园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精彩人生从这里起步。这也是社会对幼儿园的充分肯定。正因为如此,幼儿园本身的定义不再仅仅是“托儿所”的概念,父母也越来越多从综合的角度来考察一个幼儿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