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意传播艾滋病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意传播艾滋病具有传播疾病的性质,但其危害特点与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有根本区别。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行为具有故意和过失两方面的性质;传播艾滋病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侵犯的客体是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毋需增设“传播艾滋病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实施报复的案件,时有发生。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对此,人们首先联想到我国刑法关于传播性病罪的规定。   在我国,卖淫嫖娼是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行为。但是,性病患者卖淫嫖娼的,不仅败坏社会风气,与传统道德不符,而且导致性病传播,危害国民健康,故而被予以刑罚惩罚。我国《刑法》第 360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依据这一规定,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  相似文献   

3.
对明知患有艾滋病而向他人提供卖淫的人,司法机关往往以传播性病罪追究刑事责任。随着2013《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的实施以及国家防艾工作的深化,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已趋理性。艾滋病今后不能再算作性病,司法机关对艾滋病患者实施的卖淫行为不宜再定传播性病罪,而应区别对待,视其情节对行为人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  相似文献   

4.
系列杀人案件的侦破工作机制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列杀人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出于相同或相近的犯罪目的,连续多次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恶性案件。本文从系列杀人案件的特点、串并机制、串并方法、预警机制和奖惩制度等方面入手,对建立一种适应新形势的侦办系列杀人案件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幼伟 《人民公安》2007,(14):52-53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两个条款对殴打他人的行为做出了不同的处罚规定:一是对故意殴打他人的行为进行处罚;二是寻衅滋事中对随意殴打他人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表示,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中国艾滋病传播形势同样十分严峻。截止到 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2517例,比 1999年增长了30%。专家预测的中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经超过60万。 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刊发新闻要用实名自3月22日实行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规定,为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杜绝虚假不实报道,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刊发时要实行实名制。乡村将全面通油路国家发改委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资金对全国县乡公路进行改造和升级。到2010年,县乡将全部实现通沥青路面。国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勘察设计,2006年初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剽窃、抄袭可开除学籍将从今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开除学籍。艾滋病实行网络直报3…  相似文献   

8.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潘贵玉表示,目前艾滋病正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中国艾滋病传播形势同样十分严峻。截止到2000年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2517例,比1999年增长了30%。专家预测的中国实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经超过60万。这些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相似文献   

9.
非法搜查罪     
非法搜查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成住宅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中的司法工作人员。其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和住宅安全。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搜查他人身体或住宅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是无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擅自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也可以是有权搜查的机关或人员违反法定程序对他人身体或住宅进行的搜查,如滥用职权、擅自决定非法对他人的人身或住宅进行搜查等。《刑法》第245条第1款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  相似文献   

12.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采取不区分构成要件故意与罪责故意的单一的实质故意概念的立场,不存在三阶层赖以存在的犯罪论体系之基础。《刑法》总则第14条第1款明文规定了"故意"的概念内涵,并且将"社会危害性认识"作为成立"故意"的条件,这与不定义"故意"概念的德国刑法、日本刑法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德国、日本刑法学理上给"故意"所下的定义存在较大的差距,也不同于规定单一的实质故意概念的俄罗斯刑法。认为我国刑法可以与三阶层体系完美契合的观点,明显忽视了我国刑法规定单一的实质故意概念这一规范障碍,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双重的形式故意概念不具有合理性,它会导致一些案件处理的复杂化。无论是出于逻辑自洽还是功能自足的考虑,我国采取中国特色的单一的实质故意概念,不承认"故意的双重地位",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民族研究》2010,(5):78-78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 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8.
《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我同意将论文(题目:)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未经《贵州民族研究》编辑部书面许可,我不会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相似文献   

19.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损害商品声誉、商业信誉罪、诬告陷害罪、诽谤罪等的相似之处在于行为人捏造或传播了虚假的信息。刑事实体法对主观要素规定的繁简决定了主观事实证明的难易,将诽谤罪等的构成要件简化为"明知是虚假事实而传播"将给司法证明带来极大困难,"明知是虚假事实而传播"的行为也缺乏处罚必要性。我国刑法理论及立法对诽谤罪等相似罪名的解释和规定选择"虚假性"或"主观恶性"两个标准之一即可。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是指无处分权人将其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物权法》将动产的善意取得和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合并在一起作出规定,但由于动产和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规则不同,其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