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 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相似文献   

2.
萨茹拉的信     
张叔叔:您好!近来工作还忙吗?你们那儿的天气还是那么湿热吗?我们这儿的天气从现在开始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忽冷忽热,真让人受不了。我回来后特别想念你们。还记得吗?有一次您来我的房间里和我们谈心,您坐在那张椅子上的姿态特像我的爸爸,您和我的妈妈谈话时我便坐在一旁观察你的一举一动,有的动作像得不得了,好久没有看见过爸爸坐椅子的样子了,我真的好想爸爸呀!已有7年没有喊过“爸爸”这两个字了,我渴望在梦里梦见爸爸,想看看他现在是否还好,但我很少梦见爸爸,有时我梦见他背对着我,我使劲地喊爸爸,爸爸却始终不理我,…  相似文献   

3.
1968年夏末秋初,外间关于抄家的传闻,引起了我的警觉。我想到了爸爸董必武在国共合作时期的几张照片,敢对妈妈说:“爸爸那些有国民党党旗的照片可能碍眼吧?”妈妈抬头看了看我一本正经的脸,哺吨地说:“那是历史呐…··”我镇怒了:“嘿,要是承认历史,党内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叛徒、特务呀?!”妈妈叹了口气,到房里把相本抱了出来。我和妈妈坐在地毯上,翻查起照片来,并且一下子就把“嫌疑犯”搜到了。爸爸这时甩着胳臂走了过来,指着检出来的照片问:“找这些照片干什么?”我仰视着爸爸,说:“烧呗。听说又要抄家啦,这几张照片…  相似文献   

4.
“啪——”一叠厚厚的奖状证书重重地甩在我面前,刚从招生办回来的父亲怒视着我说:“这有什么用!”望着眼前的奖状证书,我不禁黯然泪下…为了中考关键的两分,父亲为我四处奔波,可是却没有半点佳音,得到的,唯有众人的半点同情。奖状证书,落到了地上,一本、两本……鲜红的奖状证书呀,那是我生命血液的痕印;是我灵魂的留影。“嘶——”一大叠奖状,在爸爸手中变成了碎片。爸爸,您撕碎了我的心,撕破了我三年后当老师的梦。我,只觉心脏,在无端地跳动;血液,在  相似文献   

5.
刘怀廉 《半月谈》2003,(18):56-57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言辞简约,却寓意深刻。它提醒我们要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把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认为,要把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就必须在思想和工作上坚持做到“五个第一”。  相似文献   

6.
汤怡蓉 《人民公安》2006,(16):58-59
初见陆海光,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高大。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人显得热情而内敛。随着一句“我将满足你的提问”的开场白。我们便开始了对陆海光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父亲这棵树     
杨惠兰 《创造》2012,(6):67-68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记得我3岁多的时候,爸爸回家来看望我们,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相似文献   

8.
开颜集     
儿子:爸爸,我在科技小组里做了一个指南针,把它送给您吧! 爸爸:你留着玩吧,送给我干吗? 儿子:您不是常常在外面喝酒以後分不清东南西北吗?  相似文献   

9.
諷刺与幽默     
頭髮和鬍子——爸爸,您的頭髮已經脫光了,而您的胡子却又黑又粗,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的鬍子比我的頭髮年輕二十歲。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一个立秋后的下午.在北京西黄城根南街9号院内,我叩响了崔乃夫工作多年的那间办公室的门。“请进、请坐。”老部长伸手指向屋子一角、一张小圆桌旁的椅子,随后从大写字台后面走过来,与我面对面的坐下。这时,我发现了他写字台对面有一把报适宜“来访”人坐的椅子,可他却选择了与我仅隔那张半米之高的小圆桌交谈的方式,使人感到一种民政干部的作风。相对而坐,细细观察.老部长身着一件白衬衫、外罩一件半旧的浅米色夹克衫红润的面应两鬓染霜依然是那么精力充沛。谈话从民政开始,渐渐走入了慈善。崔会长,您过去是从事中国社会保…  相似文献   

11.
“矮”这个字眼我不喜欢。偏偏这个让我生厌的字要与我终生为伴,因为它那么惨无人道那么不友好地与我的身高结下了生死相依之缘。1.64米的“小号”男人还算堂堂男子汉吗?往往一些人在藐视的眼神里在讥嘲的话语中顽固地写着这个问号,于是我也开始埋怨造物主“玩乎职守”,在我身上克扣了“材料”,赐我一个在身高问题上的性别错位之身。  相似文献   

12.
一枚邮票     
九月中旬的一个早晨,雨渐渐沥沥地落着。邮局里,我正往发稿信上一张张地贴邮票,一个怯生生的童音在身边响起:“叔叔,能买您一张邮票吗?售邮票的阿姨不在!”小女孩戴着一顶红帽,大约八、九岁,脸蛋红红的,一只小手里捏着张一元的钱币递向我。看着她那祈求的眼神,我不由自主地撕下一枚邮票:“小朋友,拿去吧,把钱收好。” 她很顺从地收起钱,接过邮票, 说了声:“谢谢叔叔!”便小心翼翼地 贴好邮票,把明信片投进了信箱。 “小朋友,给谁寄的呀?”我问,“给外地的爷爷奶奶”? “不对。”她认真地摇摇头,晶莹 的眸子扑闪着,…  相似文献   

13.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着警装。总是着一身很普通的便服,同事和所领导经常问起我的原因:为什么那么轻易脱掉橄榄绿,我无言,后来在领导的督促下,才在需要着装时,我才勉强“掩饰”一下自己的警察形象。   说起来,那还是半年以前的事了——时值初夏,在一次下班,我着夏季警装驾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起交通事故,当时一辆满载木料的小拖拉机侧翻在公路中央,只见一中年男子躺在路中央,浑身是血,不省人事。当时是下午 6时 30分,几位围观的群众用渴望的眼神盯着我的到来,他们多么希望我能停下来为伤者拦一辆车,把他送到…  相似文献   

14.
宽容如歌     
宽容如一首歌,于默默无声中拨动着迷人的旋律,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正要拐过小巷,不想那边走来一位中年妇女,我躲闪不及,结结实实地撞在人家身上。扶起车,我等待着理所当然的责骂。然而,我什么也没有听到,却看见那位中年妇女读了操被撞疼的膝盖,又顺手拾起了我摔在地上的提包,放在了车筐里……多年以后,我仍然深深地记得她眼神中流露出的宽容和挂在嘴角淡淡的微笑。宽容,让我懂得了生活的美好,看到了人间的真情。那份因宽容而在心底升起的暖意,让我学会了善待他人。宽容,是一种人性的升华。宽容如歌@曾…  相似文献   

15.
李汉秋先生:  请您原谅我冒昧地给您写信。  这封信的目的是:我想把您主编的《新三字经》翻译成日语并在日本出版,希望得到您的许可和支持。  我是六十五岁的日本人,4年前,我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习了汉语。那时,我在书店里看到您的《新三字经》,无意中拿起翻了二三页,就看见了“孟母三迁”、“扇枕温席”等的副标题。这种标题使我想起我小时候的事情,因为那时候父母以及小学老师常常给我们讲这种故事。我买了这本小册子回宿舍,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觉得很有意思,并且深受感动。遇到了这本书,我感到非…  相似文献   

16.
事出有因     
事出有因一足球队教练在中场休息时气愤地质问守门员:“你的眼瞎啦,为什么放着球不去扑,却朝人扑?”守门员委屈他说:“那家伙挂着个胸像,我看那上面的照片很像是我的未婚妻。”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7.
童年时,我跟随爸爸妈妈住在印尼邦加一个偏僻的胡椒园。由于我平时跟爸爸睡,出入又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爸爸稍走开一步,我都要大哭大嚷:“爸爸!爸爸!”有一次,妈妈“磨刀霍霍”,打趣地对我说磨刀要杀爸爸。我一听“哇”地哭了起来。哪知坐在旁边的爸爸竟笑开了,一把拉我到他的怀里,哄着我说:“傻仔,你妈是给爸爸剃头,剃个靓头,带你去玩!”这样,我才不哭。果然,爸爸剃光了头,就高兴地把我举得高高的,让我坐在他的两个肩膀上,让我的双手攀着他的脑袋。这时,我居高临下,把爸爸刚剃光的头看得一  相似文献   

18.
当“新闻联播”播出“日本投资与我共建敦煌艺术馆”的消息时,我的思绪便乘上了万里长风,飞跃到祖国西北的一片寂静的沙海中。这里茫茫黄沙一望无际,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使人感到单调、窒闷。然而,朋友,你可曾想到,在沙峰中却有一处独特的风景:高峭陡削的崖壁上开掘了数以百计的石窟,千百尊神佛禅坐其中,形神兼备,既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威严。这里还珍藏着二千多尊彩塑和四万多平方米壁画,气势恢弘,艺术手笔细腻精致,其中的上品“敦煌飞天”已被编入历史教科书彩页。敦煌艺术的成就之高,令世人为之喷喷叫绝。这里被誉作我国“…  相似文献   

19.
一些人事的因果在恍惚的迷离间发生、消失抑或是再浮现,苍生岁老像浮云的流动水雾空空般弥漫。此中的爱恨皆天宇茫茫,幻海一片。   我在触发这样一片感叹的时候,一点儿也不知道一个叫翠叶的女人早已把心打制成一个精美的魔瓶,里边盛着满怀仇恨的魔鬼。   “是的,我想杀了他。我恨他,只有杀了他才能解我的恨 !”翠叶说这句话的时候嘴角挂着冷酷的笑颜。   最初我以为翠叶这个案子不过就是一个简单的情仇案罢了。   据翠叶说她 18岁来 S城打工,曾在许许多多的美容美发店干过。后来经女友的介绍租住在一个叫岑海的男人家里。…  相似文献   

20.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