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帆  李小红 《前沿》2011,(5):29-33
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凭借承认理论而闻名于世,从承认理论到多元正义构想就是其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鉴于此,本文拟从对霍耐特的承认正义理论入手,围绕着时代诊断与承认正义理论的关系,集中探讨了霍耐特承认正义理论对如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这是摆在当前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许卫超 《前沿》2008,(11):63-64
霍耐特试图在后形而上学的视野中重构社会理论规范,由此将规范性和经验性相融合,开始了他的返回本源的道路———回到耶拿时期的黑格尔。以黑格尔的承认思想为基础,霍耐特在对主体间相互承认的三种形式:爱、法律和团结的双重分析过程中,构建了“为承认而斗争”的理论的基本框架,试图创建一种崭新的以承认道德和形式伦理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以此作为对现代承认理论之现代回应。  相似文献   

3.
承认理论一直以来是一个被遮蔽的话题,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阿克塞尔·霍耐特对承认话题的引入,承认理论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将劳动当成一种实现主体间相互承认的活动,劳动成为一种真正的承认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的承认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作为"伦理生活"的实践探讨的是"伦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问题。哈贝马斯以语言交往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取代黑格尔意义上的精神的自我反思,把民主视为现代伦理生活的基础,实践和伦理生活都被囊括在交往行动之中。沿袭哈贝马斯主体间性的分析框架,霍耐特实现了从"语言交往"到为实现道德认同而进行的"承认斗争"的转向。然而,哈贝马斯关注的是语言交往和实践商谈的程序条件而忽略伦理的实质内容,霍耐特承认交往实践中的形式的伦理生活缺乏一种伦理的本真意义,"伦理共同体"的建构仍是一项未竟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唐慧玲 《前沿》2014,(19):17-18
任何一国的良性政治运转都离不开公民的服从,公民服从不仅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真正的公民服从是公民基于相互承认基础上的自愿服从。承认理论视角下的理想公民服从,应消解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构建"承认的共同体",并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的主旨是国际民事诉讼中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文章从对"外国法院判决"的概念界定入手,介绍了各国及国际社会关于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立法,比较分析了各国及国际公约规定的关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在各国的不同程序规定加以总结.同时,论文联系中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的规定,研究了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了韩美双方共同的敌人,韩国临时政府开始努力争取美国的承认.尽管韩国临时政府为争取美国承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出于其战略利益的考虑以及临时政府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美国始终不愿承认韩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8.
对外国离婚判决的承认是外国判决承认中的一个特类,许多国家都对其有专门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就颁布了《关于中国公民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程序问题的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进行专门规定,欧盟也先后形成了《布鲁塞尔公约Ⅱ》和《布鲁塞尔条例Ⅱa》,对婚姻判决的承认做出了专门的规定。通过中外承认离婚判决制度比较,可以发现法国、德国、日本等不同国家对离婚判决的承认各有特点和优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以来,至今,"不承认主义"时时处于"甚嚣"状态.而与此同时,又必然对另一种对立物大搞百分之百赞美勾当.很少(甚而绝无)对昔日的历史,包括我们都曾兴冲冲投身的历史,做到客观而冷静的承认--既承认其"非";哪怕它有九十九条错误,仅有一条正确,也承认其"是".  相似文献   

10.
是否应当承认片面共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承认片面共犯符合我国立法本源、立法目的和刑法的具体规定,有利于合理地解决刑事责任问题,也是打击犯罪和节约司法资源的需要,且符合国外承认片面共犯的通例,应当承认片面共犯。  相似文献   

11.
罗强 《传承》2009,(8):116-117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成了韩美双方共同的敌人,韩国临时政府开始努力争取美国的承认。尽管韩国临时政府为争取美国承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美国出于其战略利益的考虑以及临时政府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美国始终不愿承认韩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2.
认同、承认与通向合作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与承认是近些年来兴起的重要学术话题。在历史的维度上,可以看到,农业社会中的家元共同体中所包舍的是群体认同的形式。到了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用“自我持存”的斗争消除了群体认同,并使承认关系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性关系。然而,工业社会的承认关系出现了异化,以致造成了自我认同、相互承认与普遍斗争共存的矛盾局面,并在社会组织化的过程中将工业社会中的人们编织进了一张斗争之网中。要终结工业社会普遍斗争的状态,就必须从组织变革入手,通过合作制组织对官僚制组织的替代去实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而实现对工业社会中的认同与承认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3.
借助王思斌教授"承认理论"在专业社会工作上的阐释成果,在对北京社区青年汇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分析与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北京社区青年汇为城市社区的青少年服务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管理关系的不顺,服务能力不强,以致不可避免地出现运营管理的问题。建议通过改进政府的承认,准确定位社区青年汇的专业地位,理顺管理关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增强青年汇社工的自我承认;通过承认双方的良好互动,获得社会承认,推动社区青年汇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志晟 《求索》2011,(1):158-160
美国国内州际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宪法第4条第1款的完全信任和尊重条款,其核心特点是在一个共同国家的基础之上,实现司法体制的协调、规则和结果的统一化,以及州际法院判决的自由流动。在长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美国国内州际法院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规则基本得到了统一,同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相比,州际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比较宽松、程序比较简便,对于拒绝承认和执行的情形有着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霍力 《前沿》2013,(12):81-82
“国家间的条约已经放弃民间战争受害者个人的对日赔偿请求权”是阻碍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一大缘由,依据“日台和约有效论”判断中国及其国民对日索赔请求权已经放弃是日方的解释之一.日本政府对于缺乏缔约资格的中华民国政府予以承认的因素有:领土的有效统治不具有决定地位、国际社会其他多数国家承认的情况以及政府承认与联合国代表权的关系,这些因素应符合国际法上政府承认的理论与国际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相互承认原则是指各国共同作出承诺,以监管标准的最低限度协调为基础认可对方的监管规则,从而对跨境金融服务开放市场,其基本精神是在消除贸易壁垒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而促进监管竞争,自发地形成最优的监管标准。这一原则的确立与欧盟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方法的转变有着密切联系,其普遍推行也是这种新的一体化模式成功运用的结果。实践表明,这一原则是不完整的。在促进监管竞争、实现服务自由方面,这一原则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上已经成立,但却不具备作为法律人格的一些基本要件--这样的"公司"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这即是所谓的瑕疵设立公司,其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许多不便,而我们的法律又在这方面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更是大大困扰着司法实践.本文从一则案例谈起,对其中所涉及的公司瑕疵设立问题进行浅显的探讨,以期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对这类问题在实践中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其根本区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是以“契约论”为基础,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体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是立足于公有制经济基础,超越了“资产阶级法权狭隘眼界”,把“道德承认”作为国家治理视阈中的价值原则.“以德治国”具有内在客观性,而“依...  相似文献   

19.
北伐前后,中国存在北京政府和国民政府两个政府,在北京政府为正统的前提下,国民政府的国际承认问题一直为国内外各方所关注。国民政府为取得国际承认,极力展示自己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并逐步调整外交方针。列强由最初的对抗国民政府,到调整对华政策并最终承认国民政府。中国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国民政府的国际承认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20.
在欧盟国际私法统一化进程中,以国际民事程序法的统一成效最为显著。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是国际民事诉讼程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布鲁塞尔条例Ⅰ》(重订本)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扩大了承认判决的范围,废除了执行许可审查程序,并增加了被申请执行人的异议权,奠定了其在欧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地位。欧盟议会与理事会在民商事领域先后制定的其他条例,沿袭了《布鲁塞尔条例Ⅰ》(重订本)关于判决承认与执行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以自动承认为原则、拒绝承认与执行为例外的一般特征,进一步推动了欧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