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臻 《理论月刊》2008,(4):12-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政治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运行的桥梁.本文认为,加强政治参与机制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而且其能促进政治稳定、实现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及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民主和谐论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文章从对现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探讨中,提出了民主和谐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以民主巩固建设民主、以民主创新深化民主、以民主治理提升民主,以民主共识凝聚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3.
宋瑞聪  张爱军 《前沿》2008,(6):33-36
针对二战后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罗伯特·达尔提出了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他认为民主就是“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政治决策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通过竞争、协调、妥协、交易而形成。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使直接民主与问接民主有机融合在一起,他系统地提出并构建了权力约束的社会削衡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游磊 《江苏政协》2013,(1):38-39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将其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发展协商民主指明了方向。一、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实现方式,村委会实行直选,坚持直接、平等、公开、竞争的原则,为中国的乡村治理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民主因素,也为农村妇女参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妇女参与村务管理不仅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农业、农民、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檀秀侠 《新东方》2006,(10):16-18
中国之所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其初衷就是为了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容易产生家长制及堵塞大众民主参与现象的政治模式。“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时代人们的共识。我国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乡镇民主选举、农村村民自治以及政府政务公开、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发展民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和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旨在对以公民的政治参与促进政治和谐的相关问题做一些初步的研究。一、“减压”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揭示其有别于西方的特殊规定性,并且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这意味着在选举民主之外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又一类路径探索。理论的创新持续推动着基层人大、政协富有成效的协商实践,然而实践过程也遇到结构层面的政策体制束缚、技术层面的协商机制应用不足等问题,折射出与理想范型的差距,也应成为今后相关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重要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发展,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范畴、目标模式及实践方略,在赋予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以新内涵的同时,与之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范碧鸿 《桂海论丛》2002,18(6):30-32
“民主”既是一个政治学概念 ,也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意蕴。正确认识民主的道德内涵和功能 ,对正确理解民主政治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民主的道德功能主要是弥补政治民主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可以促进人民民主政治观念、责任政治观念、开放政治观念的树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了警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警察职能的发挥、警察权的行使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其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民主政治建设与警察及警察权的行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警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建立法治型警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基石,镜鉴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润养分,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有着鲜明理论根源、历史必然和实践体认。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概念提出、要义阐释到实践定向,形成了以功能地位、本质特征和实践路径为基本架构的完整理论样式。在未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不断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引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日益显现出激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磁力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向维维 《传承》2010,(21):56-57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当前在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们必须理性解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无疑会为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促进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制度积累与渐进替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制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在民主政治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并启动了迈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转型进程。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一种制度积累与渐进替代。权威主义体制与民主体制双轨并存,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促进了新旧政治体制的渐进替代。中国的发展型民主是一种不完善的过渡性的民主政治形式,不可避免地存在旧体制遗留的或新体制引发的各种问题。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主政治,才能确保中国民主转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当前在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们必须理性解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无疑会为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促进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为解决晚期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与社会治理危机,提出了协商民主理论。它以语言学为基础,将协商民主看成交往、协商、商谈行为,但构成协商民主的语言还原主义、公域理论、生活世界理论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的利益结构及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缺乏对个体利益要求的正视,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中并没有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正常利益追求与利益竞争的机制和规则,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大运动"、"大民主"的方式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视利益结构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利益变化,依然必须正视人民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竞争是选举的核心要素,竞争机制引入人大选举是民主政治的要求.自荐候选人参与人大选举既是竞争的产物,又促进了竞争在人大选举中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自荐者成功竞选人大代表的实例,但基于目前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荐之路仍然存在多种障碍,应该在人大选举中建立并完善竞选机制,充分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18.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新概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战略谋划。协商民主的概念虽然提出于西方,但在涵义上与中国政治协商相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有着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世界经验的价值。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更大优势在协商而不在选举。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系统构造,其深刻性在于将协商民主从社会覆盖、工作向度、普遍要求和运作规范等方面得到提升.协商民主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窄渠道、小口径的实践形式,而成为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中具有全方位的制度系统和工作机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形式载体,其政治生活的覆盖面、民意吸纳的包容性、参与范围的广泛性,需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供给,需要形成规范运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志会 《传承》2010,(9):112-113
竞争是选举的核心要素,竞争机制引入人大选举是民主政治的要求。自荐候选人参与人大选举既是竞争的产物,又促进了竞争在人大选举中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自荐者成功竟选人大代表的实例,但基于目前相关的法律规定,自荐之路仍然存在多种障碍,应该在人大选举中建立并完善竞选机制,充分保障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相似文献   

20.
后发展国家政治发展的现实表明,各国的上层精英正在力图掌握民主化的主导权,各派政治力量在转型中达成妥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由上层精英尤其是一党长期执政的强国家主导的民主化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在中国,尽管不同的民主化路径都有其合理性,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更为现实的选择。然而,从世界的民主化进程来看,从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扩展通常会存在严重的动力不足的问题,不健全的民主机制会成为"民主特权"的获得者手中的工具,以此来反对民主的进一步发展。而适度的党政分开是推动民主化的重要的制度动力,无论从经典的民主理论还是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实践来看,它可以保证政治参与和政府绩效两个机制都发挥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后发展国家中党政分开与一党长期执政之间出现了相互依存的情况,它使得民主化进程稳定而有效,同时也为执政党提供了新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