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中游地区,是楚国早、中期的腹心地带;江淮地区,是楚国晚期的政治、经济中心。随着楚人以江汉平原为基地逐步向长江中游乃至江淮地区拓展,楚文化亦渐次渗透到上述地区。而作为文化重要裁体的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自然与楚国历史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楚国历史文化与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都市的关系,对于辨析长江中游乃至中国南方都市的文化基因及其演进轨迹,揭示楚文化与蛮濮文化、百越文化、淮夷文化碰撞与涵摄的奥秘,以及促进长江经济文化带的生成与发育,都不无裨益。 武汉 自春秋中期以至战国中期,今武汉地区一直处于楚国的腹心地带。楚人最早控制武汉地区,是西周晚期。《史记·楚世家》记:“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至于鄂。”熊渠所伐之“鄂”,在今湖北鄂州市境,是扬越(百越族最主要的支系)的经济  相似文献   

2.
台湾师大陈大络教授和厦门大学杨国桢、陈友平教授说:“中原人是闽台人血缘之根”,“闽台与中原古代语言相通”,“闽台文化虽有自己的特色,但与中原文化本质上相同。”厦门大学著名方言学专家黄典诚在文章《寻根母语到中原》中说:台湾同胞“寻根的起点是闽南,终点无疑是河南”。不久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研讨会上,包括台湾在内的专家、学者和旅游工作者通过考证和对大量事实进行研讨后,得出的结论是:豫闽台千余年前是一家。河南是大多数台胞的祖籍地1986年12月,福建举行“漳州1300周年纪念”活动,特邀河南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袁朝 《世纪行》2007,(12):27-29
楚国的历史长达800年,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中原政权发生关系。公元前11世纪,楚人的先祖鬻熊率族人参加联军,随周武王讨伐商纣王。西周建国后,鬻熊后人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子(《史记·楚世家》),立国于荆山一带,“筚路蓝缕,以辟山林”,在荒山野林开垦土地,艰苦建国。春秋时,楚国建都于郢,迅速发展壮大,兼并了长江中游许多大小邦国,成为强国。楚庄王为春秋五霸之一,一度“问鼎中原”,有北取中原之志。战国时期,楚进而吞灭吴越,其势力西抵汉中,东临大海。所谓“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成为战国七雄中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强大国家。  相似文献   

4.
《九歌》在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及中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有一个从越文化到楚文化的演变历程。范文澜先生说:“(楚国)在广大国境内,有苗族华族和许多其他种族,居民相互间交流方化,产生以巫文化融合华夏文化为基本的楚文化。各种族也就在同一文化中大体融合了。”因此,探索《九歌》流传过程中的演变及中介,是寻找打开《九歌》迷宫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张亮 《求索》2013,(2):81-83
《201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记载了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的一件霸伯盂。其铭文中记载了周王派使者蔑历霸伯之事,内容涉及西周时期的宾礼。霸伯孟铭文中记载之史料及其相应的西周宾礼为以往铜器铭文所未曾有。铭文记述了傧礼、贿礼、俎礼及赠礼等一系列前后相连贯的西周待宾礼仪,可与《仪礼·聘礼》等礼书互相发明.证明《仪礼·聘礼》的记载于史有据,亦表明西周早期宾礼已相当齐备。同时,该铭文所记西周宾礼在仪节过程、所用礼物及礼节具体程序上都与《仪礼·聘礼》有不同之处,这表明西周早期礼制尚未定型。作为传世文献补充之作.霸伯孟及其铭文对研究西周礼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管仲重金求鹿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王霸事业上的“假想敌”,整日里都在琢磨如何削弱楚国。但楚国的军事战斗力很强,这让齐桓公很头疼。  相似文献   

7.
伟大诗人屈原,其创作、思想、言行,属于何种文化思想体系呢?与当时的中原文化、楚文化是何种关系呢?本文就此试论之。 一、当时存在的两种主要文化 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两种文化,一个是中原文化,一个是楚文化。 当时中原文化,主要是以儒学伦理道德思想为核心并以法家思想作补充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三: 1.强调实践理性,否弃宗教观念。如: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14日至20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在宝岛台湾成功举行。期间,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先后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河洛文化与台湾》等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精辟地论述了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并用丰富的史实、风趣的表述,深刻地阐述了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历史渊源、对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了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本刊摘登徐光春同志主题演讲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普遍,具有许多社会功能。主要有: 1.宗教功能。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这些崇拜祭祀活动中,鱼是主要的祭品。《国语·楚语》就有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士食鱼炙,祀以特性;庶人食菜,祀以鱼”。可见,楚国在祭典中,庶民是用鱼来祭祀祖先的。苗族先民绝大部分居住于楚国境内,历史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都与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用鱼祭祀祖先,用鱼作祭品,不仅在古代,而且至今苗族地区还保持这种习俗。笔者的家乡凯里市舟溪一带的吴氏苗族,每年“吃新节”(七月半),他们祭祀祖宗的祭品是12碗饭,12双筷子,12杯酒和12尾鱼等;傩祭是  相似文献   

10.
楚疆述略     
让我们先看一看文献记载中楚疆域的发展。《史记.孔子世家》载:“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这些说明立国之初的楚国只不过在今豫西南和鄂北一带拥有一块弹丸之地,惨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八百年的历史写下了楚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楚文化因袭中原文化的厚重因子,汲取了周边地域文化众长,又保留了楚地独有的文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壮大起来,与北方黄河文化并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楚国艺术大概可包括青铜器、漆木器、玉器、漆画、帛画、简文古隶、金文鸟虫书等。在东湖之滨、文谷之畔,湖北省博物馆陈列着众多楚国文物,记录了  相似文献   

12.
豫政办〔2006〕49号有关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文化厅和省台办制定的《“情系中原-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情系中原——两岸文化联谊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总体方案为贯彻  相似文献   

13.
刘玉堂  张硕 《世纪行》2007,(10):10-11
楚民族是一个颇具开放精神的民族,楚人的先民生息在中原,与夏族、商族、周族都有密切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封闭的。楚国的君臣奉行的方针,按《左传&#183;襄公十三年》的说法,叫做“抚有蛮夷”、“以属诸夏”。可见,楚人的民族偏见相当淡薄,民族政策较为开明。因此,尽管楚国灭掉了60多个中小诸侯国家,但在它辽阔的疆域内部很少有民族性或地方性的叛乱发生。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楚国从西周时期“土不过同,”辟居荆山一隅的小国,逐步发展到战国时期“楚地千里,带甲百万”的泱泱大国,其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春秋初年楚国实行了一条正确的扩张战略方针,并运用灵活的战术,伐灭周边一系列小国,镇守中原之门户,为楚国立足于历史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历史上小国迅速发展后来居上的一个典型。一、楚国军事扩张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6月2日上午,由河南省政协书画院、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台湾颜真卿书法学会共同主办,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承办的“根之情”海峡两岸大型系列活动“给力中原经济区”。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5,(4)
<正>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与各诸侯国朝、聘、盟、会频繁,赴告、吊葬、贺庆、犒师、请成、乞师等外交活动不断,随着邦际往来和涉外事务的日益增多,楚国形成了由外疆至宫庭,由地方至中央的较为完善的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交官体系。太宗楚国太宗史料记载较少,西汉刘向《新序》记载:"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秦圭  相似文献   

17.
《国语》为了解先秦工匠文化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国语》中的“工”具有职官统称、工官、手工业者、乐师等丰富意涵,揭示了当时工匠之亦工亦官的身份属性。而“工”之职官展示的工官种类的多样化面向,说明当时可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官管理系统。《国语》中亦展现了工匠身份的两种类别、匠技的世传属性、匠作的生态属性等微观的工匠生活。在此基础上,《国语》还呈现了工匠文化与礼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礼文化如同一个隐形指挥棒,驱动或者规约匠作活动,反过来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并影响礼文化。  相似文献   

18.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资最富的国家。用苏秦自寺话来说:“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策一》)“粟支十年”,这明显地是指楚国粮食充足;“带甲百万”,过去常理解  相似文献   

19.
春秋中、后期、倚江傍海的吴、越崛起,与“皆在江上楚蛮之地”的楚国分庭抗礼。从此,春秋争霸战场上的战争形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陆上作战转变为水陆两路作战,我国古代最早的水军(《左传》记载,当时称为“舟师”)开始出现了。正如清人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春秋左传兵谋表叙》中总结的:“传文所载,初年仍古法用车,最后毁车崇卒,吴楚越则用舟师。”本文拟通过对楚国水军及水战的探讨,反映春秋争霸战史的一个侧面。舛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40多年前,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编导了豫剧《朝阳沟》,一时间唱红全国;40多年后的今天,“朝阳沟”又成了有心人的卖点。这个卖点,就是“朝阳沟”的文化品牌中的“含金量”。河南登封的曹村和河北武安的列江,都说自己是正宗的朝阳沟,都凭借与《朝阳沟》编导者的渊源,以“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为当地发展造势。他们为什么要争“朝阳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品牌”争夺战中,究竟有没有胜负?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