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永欣 《思想战线》2012,38(4):63-66
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思潮中一个重要派别,借助其结构—功能的分析法,能够深化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依照该方法的启迪,意识形态亦包含三层基本结构:认知—解释层、信仰—价值层、策略—筹措层。意识形态是社会矛盾的补偿形式。这样,在如何应对社会矛盾上,意识形态的三层结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对意识形态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能够深化对意识形态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将为如何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启示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彻底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旧意识形态”中的各种错误思想,充分记述和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根源。这一批判,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实质上适用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旧意识形态”。一“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意识形态是高级形态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根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基础。这一点,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前,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没有看清楚。他们总是从根…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必须从大众文化控制权的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形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研究意识形态,是一个崭新且很重要的维度.意识形态,应从语言中寻找.意义领域是意识形态的考察地.意义的形成是多种社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意义能够引发人们的社会行为,并可物化为具体的社会制度.意义服务于特定的权力一利益关系,这是意识形态的基本运作机理.而从语言维度来诠释意识形态,可以视为是对马克思等人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这些思想本质上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科学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颠倒性和虚假性,揭示了其与德国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本质联系。以此为逻辑前提,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问题包括:意识形态的根源、本质及其生产机制,以及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了历史唯物主义解答,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的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原理基础。不仅如此,浸透其中的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和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意识形态,亦称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体现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从意识形态的内容来看,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也反映了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不仅归功于经济之发展,而且得益于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作用。意识形态宣传范式因时而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其演进轨迹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呈现出不同特征。一是"站起来"时期,党和国家对社会具有绝对优势,意识形态宣传依赖于自上而下单向传送的运动式形式。二是"富起来"时期,因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力量的逐渐发展,在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中,党和国家逐步寻求社会力量的合作。三是"强起来"时期,充分利用新媒体条件,意识形态宣传逐渐形成党—国家和社会力量强强合作的新格局。这一演进过程,体现了治理理念在意识形态宣传中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揭开了意识形态内涵的神秘面纱,并把这一概念推进到大众视野。然而,不少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虚假的意识"、"颠倒的意识"这一解读维度之中。实际上,马克思把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看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强调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在思想意识中的系统反映。它是一种属性,而不是实体。要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逻辑内涵,应当关注以下维度的分析:认识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阐释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价值论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本质;社会学意义的意识形态,主要分析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其来源、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展明锋  赵莉 《理论月刊》2002,3(6):89-90
“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而又复杂敏感的话题。由于“左”的或右的思想影响,人们对意识形态往往产生种种误解。其实意识形态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并有其独特的内在矛盾。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作用,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所以导致对实践指导的失误。本文将毛泽东邓小平的意识形态理论作对比,深入地剖析了二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旨在说明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只能“量体裁衣”,而不能“削足适履”。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永葆“意识形态”之活力,使意识形态正确地指导实践,推动现代化各项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意识形态领域,一般将所有有关科技的思想上层建筑统称为科技意识形态。科技意识形态与科技是一种共时性、共生性的存在,其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而日渐增强。由于科技意识形态具有亲和性、隐形性和非政治性,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因而它在现代社会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政治引领、经济引导和文化导向作用,并对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形成了全面的转型和超越。但是,与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样,作为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科技意识形态同样也具有双重性。因此,需要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维度、价值论维度来认识和把握科技意识形态的性质和作用。创新性地认识并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科技意识形态的优势,加速中国的科技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第一生产力和强大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12.
郭燕来 《前沿》2013,(9):20-24
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政治伦理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在现代社会当中,这二者共同营造着现代民主政治社会的合法性诉求。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社会意志和国家的统一,政治伦理构成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袁小云  许丽平 《求索》2012,(3):110-112
齐泽克作为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继承人,对黑格尔和马克思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开辟了意识形态理论新场域。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社会意识,还是一种社会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三种形式。齐泽克把意识形态当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幽灵",把意识形态界定为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的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但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又存在其难以逾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论保持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面临着四大主要矛盾: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性与意识形态多样化倾向之间的矛盾;党的意识形态的强势性与社会选择理性增强之间的矛盾;党的意识形态的解释力与社会受众期望差距之间的矛盾;党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与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全新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要保持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必须明确一个重点,遵循两个规律,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交往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讨的重要范畴,其核心内容是基于物质生产实践的人的交往关系。物质交往包括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内容的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协作关系和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生产。协作可被看作为生产方式的技术形式,商品生产则相应为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由此,《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探讨的"交往"范畴实际上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研究中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概念,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16.
完整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入手,由此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性、政治性及其现时代发展和价值。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辩证法这四重维度看,马克思在对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和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总体性与特殊性存在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虚假与真实及其他相关蕴涵,意识形态的先导、维护或批判功能的蕴涵,意识形态的过程性与相对独立性的蕴涵。  相似文献   

17.
当科学技术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时,它也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内生成了一种全新的、偶像化的“技治”意识形态。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本身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相互交织、渗透,有着密切联系的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层面所蕴涵的意识形态思想,使它的理性力量逐渐突显,人们只偏重于科技系统的“动因机制”问题,并在无意识中认同了它的合法性、合理性社会存在,这是科学技术时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决定了不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也面临诸多特殊的困难和挑战: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进攻的众矢之的;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期,过渡性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失序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容易造成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误解;作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削弱;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面临着祖国统一的历史性难题,也必须跨越国际社会接纳中国的世界性鸿沟等。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于品海 《人民论坛》2015,(2):214-218
人的思想是哲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源泉,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和哲学的批判力量是中国现代化思想自觉的重要议题。这一方面需要突破意识形态的教条主义,在思想基础上重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需要拷问哲学的使命与边界,使哲学更好地驾驭意识形态。正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与哲学的追问与诘难,我们才不得不再一次重返中国思想,从中国思想的现代形态里寻找哲学的边界和意识形态的新动力。中国现代化要自觉驾驭和掌握意识形态,必须让哲学重新朝向思想,从思想中汲取养分,转而为意识形态提供思想养料并保持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性监护。  相似文献   

20.
论意识形态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燕来 《前沿》2010,(10):10-13
"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