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由家庭的文化生活而产生的、在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和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家庭及其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发挥家庭的文化功能,是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由具有婚姻关系以及由之派生的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并且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组合的初级社会群体,它是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形态,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的存在和发展是健康、稳定的,那就会对整个社会起到稳定的作用;反之,如果它的存在和发展是不健康、不稳定的,对整个社会就会起到破坏作用。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保障家庭健康稳定的有效形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民族素质,振兴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稳定社会秩序,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一、…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大家济济一堂,在这里隆重举办“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建和谐家庭·促和谐社会”论坛,共同研究探讨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望我国和谐家庭建设的美好前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此,我代表全国妇联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同志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家庭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每个人人生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家庭的优良文化传统。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深刻道出了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国际社会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将家庭发展纳入了国际人发大会《行动纲领》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赋予了家庭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社会规范、道德教育、文化传承、情感满足的基本载体,家庭对社会成员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作为社会保护的重要机制,家庭在养老、疾病、社会扶助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与社会化保障机制一起,构成社会成员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安全屏障;第三,作为社会安定团结、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特征及社会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前沿》2010,(10):149-15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国家的治国方略。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文化教化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涵,突出其历史价值,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对保持国家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5,21(2):89-9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化的进步程度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妇女是家庭的主要维系者和建设者,对家庭文化建设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家庭文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广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沉、最根本、最持久的要素和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建设重点,承载着民族文明进步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异样的价值观念。当代中国树立、坚守什么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富 《前进》2008,(5):18-20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我们祖先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哲学智慧,是理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以及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核,它不仅闪烁着东方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东波 《理论月刊》2010,(4):177-179
大众文化在满足大众的生理需要和心理欲望的同时,也异化了大众的人格,弱化了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导向功能,瓦解了传统道德体系。要确保大众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德育也要与时俱进,并从家庭启蒙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9.
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民生问题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日益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关注、解决好民生问题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发展水平、稳定状况和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反映在家庭领域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重视家庭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一、家庭文化活动的由来与发展家庭是妇联传统的工作领域,50年代围绕“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60一70年代开展这一活动的着眼点是促进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视野不断拓宽,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智慧,往往能够给予人们有益的启示。在当代中国,中华和谐思想与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产生了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它们具有互动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全面小康的社会,必须是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和谐文化全面彰显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及其和谐文化,必须以全面小康作为内容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三个方面揭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互动意义与现实价值:一是在宇宙观上,达到天人关系的和谐,换言之,使社会主体与自然客体保持和谐相处,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在人际关系上,达到群我和谐,人我和谐,换言之,使社会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形成良好愉悦的社会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家庭之间和谐,单位之间和谐,整个社会都和谐;三是在人与内心的关系上,做到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好正义与利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丽华 《求索》2007,(5):156-158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仅能够通过提高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从而发挥其批判的功能——排斥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同时也通过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用各种文化形态去发现并培育积极因素,凝聚积极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对我国社会的建设维护功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走向更和谐。  相似文献   

13.
<正>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家庭一直是中国社会维系个人生存和发展、商品消费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经济功能、抚育功能和养老功能成为社会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基础。调查和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如何促进家庭和谐,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促进家庭和谐应加强对家庭领  相似文献   

15.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5,(12):4-5
小康生活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吃穿住行,它最终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一种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的综合小康。  相似文献   

16.
李玉珍 《中国妇运》2005,(11):28-3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和可延续的单位。健康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紧密围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最细小但最坚固的细胞,是人们以夫妻关系为纽带,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的共同生活形式。马克思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尽管人们常常将家庭与炽热的爱情、纯洁的亲情和不变的承诺关联在一起,但家庭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和人生的避风塘,而不可避免沾染上社会的烙印。家庭暴力就是家庭关系中最阴暗的一面,这甚至可以上溯到古代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家庭稳定与健康,关系到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健康。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促进精神文明的要求,我们健全机制,创新载体,自觉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开展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健全的机制是工作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14,(8):F0003-F0003
近年来,岳阳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的优势,立足“家”字做文章,引导广大妇女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践行者、良好家风的倡导者,进一步发挥好家庭的人才基地培养作用、和谐文化培育作川和社会稳定“安全阀”作用,实现了“家庭和美、社区和睦、城市和谐”。  相似文献   

20.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不仅拥有独特而灿烂的传统家风文化资源,也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宝贵的"红色家风"。步入新时代,家风建设依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逐步构建一套相对稳定的、促进家风向善向上的长效机制,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