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感二则     
钱逊君子求诸己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求诸己、求诸人的“诸”字,是“之于”二字的合音。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己方面来要求。这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人们工作不如意,往往怨天尤人,埋怨环境条件不好,别人不了解自己,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材小用,牢骚满腹,情绪低落。凡事不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只是埋怨别人,这就是“求诸人”。针对这种情形,孔子提出要“求诸己”。在《论语》中有多处讲到这一思想,孔子反复说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  相似文献   

2.
姚杰 《学习导报》2014,(15):52-53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篇。这是孔子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寡”和“均”一直寄托着人们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预期。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也存在着“寡”和“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逢轩 《奋斗》2003,(10):56-56
人的心理不平衡、委屈、冤枉。进而气愤、急眼……一般都是因遭遇了不公,真的不公或自以为的不公。古有“不惠寡,患不均”说,我看严格讲该是“不患寡,患不公”。那么为官者的公正廉明主持公道。便是人们所巴望、赞扬的。连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都发感慨:“这样的公正严明,执法如山,人民怎能不信  相似文献   

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中的这两句话,人们谈前一句的很多,谈后一句的却还没有。为什么不谈?难道教的人都没有“困”过,或者都不知有“困”么?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大概一当老师,还谈自己在教学上的“困”,是很失尊  相似文献   

5.
“高薪养廉”,这是个既新又老的话题,至今人们仍在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每一次调资增薪,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怀疑者亦有之。《白氏长庆集·使官吏清廉》中说:“臣闻为国者,皆患吏之贪,而不知其贪之道也;皆欲吏之清,而不知清之由也。臣以为去贪致清者,在乎厚其禄,均其俸而已。”白居易认为治国者,都以官吏贪污为患,但却不清楚官吏贪污的根源“在于禄不均而俸不足”,以致官长侵吞下吏,下吏侵吞百姓,尽管日用刑罚也不可能惩贪劝清。我认为,“厚其禄”有助于官员廉洁,但“均其俸”更重要,不患寡而患不均。本文试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商讨。其一,…  相似文献   

6.
管淑珍 《党课》2013,(10):110-111
《说文解字》上讲,“达”的意思是“行不相遇也”。行,《尔雅》上讲:“行,道也。”在甲骨文中,行字写作十字路口的样子,而“行不相遇”是畅通无阻之意。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 ,笔者利用本人收藏的革命历史文献进行了一些版本研究工作 ,发现在一些有关毛泽东著作版本的著述中存在着与事实不符的问题。笔者先后写了“谁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晋冀鲁豫版《毛泽东选集》清样本和初稿本”、“关于《毛泽东自传》最早中文译本的再商榷”、“《基础战术》不是毛泽东著作”、“《态度问题》不是刘少奇著作”、“对‘《毛泽东自传》发现整理出版始末’一文的质疑”、“胶东新华书店出版《毛泽东选集》是翻印大连版吗 ?”、“关于《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一则疑问”、“1 93 6年没有出版斯诺有关毛泽…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2,(3):24-24
《北京日报》刊登中宣部新闻局原局长钟沛璋的长篇文章《资本主义研究之我见》。文章指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患了一场长达几十年的“恐资病”。  相似文献   

9.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10.
曾祥云 《学习论坛》2010,26(3):56-60
在《墨经》一书中,后期墨家学者详细阐述了“辩”的对象和任务,提出了“辩”的认识原则和道德要求,具体探讨了“辩”的基本方法,深入分析了“辩”的胜负问题。我国学术界以西方形式逻辑理论来解读《墨经》的辩学思想,是不符合《墨经》作者本意的。  相似文献   

11.
卢诚 《求实》2006,1(Z3):9-10
主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多元论,不是一元论。但其主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就谈到“和谐”的问题。他说:“与自身不一致不和谐的精神(更不)会尝到什么真正的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和谐     
正公平与和谐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追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公平与和谐又是一对孪生兄弟,公平是和谐的内核,有公平才有和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平即和谐,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6,(1):38-38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文共有29处提及“违反有关规定”或者“不按照有关规定”。“有关规定”是指哪些规定,是否可以明确列出?中央纪委法规室:《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具体条文中提及的“有关规定”,是指一旦实施了《中困其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具体行为,是否构成违纪的前提性规定。也就是说足否构成违纪要以是否违反了有关...  相似文献   

15.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2003年上半年,湖南有16名厅级干部、121名处级干部“中弹”落马,落马之因多为一个“钱”字。这使我想起了《国语》中的一篇文章。《国语》立言: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说的是韩宣子虽然有了公卿官位,却没有多少钱财,叔向认为韩宣子为官有德,所以才贺宣子之贫之穷。从反面讲,倘若韩宣子“不忧德不立,但忧钱不够”,叔向吊之还来不及,还祝贺他干什么?读《国语》,再看看现实中那么一大批中弹落马的厅处级干部,鄙人想学着叔向给公仆贺贫。何谓公仆?《辞海》称公仆为“公人”,是“指封建时代衙门里的差役”。《现…  相似文献   

16.
李淑媖、肖学信所著《国共合作简史》中第37页,在阐述陈炯明叛变革命对孙中山的打击时,引用了孙中山的一段话:“文率(即陈炯明——笔者注)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作者将“文率”解释为陈炯明,是不符合原意的。“文”是孙中山的自称。《简史》中引用的这段话出自《致国民党员书》一文。在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编辑先生赐鉴: 寄来今年《红岩春秋》三期已经收到、谢谢。《风雨大家庭》一文已仔细拜读。张宣先生与我家是世交,算是我的父辈。“文革”后来川大曾见过一面。 关于先祖父少咸公“文革”中的情况传说较多,但均有出入。先祖父于1966年8月患胆囊炎住进华西大学附属医院,一月后病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1,(26):67-6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相似文献   

19.
我很有兴趣地在2001年第4期《党史博览》杂志上,读到阎长贵先生的文章《历史事实必须澄清——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 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中央有无“约法三章”?我对此不持肯定态度,也不持否定态度。 我持不肯定的态度,是因为至今已经公开的中共中央档案中,没有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我在《江青传》中曾经提到台湾方面公布的王若飞日记曾记载“哟法三章”,见诸于台湾陈绥民所著《毛泽东与江青》以及崔万秋所著《江青前传》。但是,台湾方面没有公布王若飞日记的手迹,因此不足以作为肯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王充在他的哲学著作《论衡》中,有不少地方论及修辞的问题,“疾虚妄”、“务实诚”,就是他立论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篇》)“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对作篇》)“疾虚妄”的另一面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