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脱贫是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核心任务,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治理的顶层设计存在缺陷,治理的责任主体不到位,治理“管控模式”不完善,村规民约陷入自身困境。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法治路径是:民族地区乡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制,推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民族地区乡村法治建设,赋予民族地区乡村的村规民约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既要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 ,改变西部地区落后的面貌 ,又要保护西部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应树立“预防为主 ,源头控制”的观念 ,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 ,改善环境法的实施条件 ,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使地区经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地区核心竞争能力是使地区获得部分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地区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地区在内部软硬环境等方面具有的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且不易被模仿的,能够给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形成地区经济特色,不断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独特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涵义:局部优势性。核心竞争能力存在…  相似文献   

4.
地区主导产业是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的简称,是能够对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起引导推动作用的产业。地区主导产业具有参加区际服务分工和带动区内其它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一个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益和进程。地区主导产业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在选择时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既是国土广袤、资源富集的地区,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的合作,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共同促进西部大发展,是西部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共同利益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的发展又离不开战略,地区文化和地区战略安排是一种互相制约和互动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地区文化视作整个地区战略的一个基本战略要素,视作和地区制度、地区经营同样重要的战略要素.  相似文献   

7.
周石 《实事求是》2001,(2):43-45
我国国情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西部大开发为地区间平衡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一、我国地区间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在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东部地区 ,使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获取市场信息、进行要素与产品交流等方面拥有比西部地区更为有利的条件 ,吸引了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该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 ,西部地区在要素配置竞争和产品竞争中均处于劣势地位 ,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呈现日渐扩大的趋势。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是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区范围很大,如何加快开发开放,要精心部署,通盘考虑,统筹规划;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加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开始,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据统计,在1979年至1995年的17年间,我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为9.8%,东、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2.8%和8.7%,东部地区高出西部地区4.1个百分点。这使一度缩小的地区经济差距又呈拉大之势。在近几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中,东部地区占65%以上,西部地区仅占15%左右,在全国人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中,东部地区超过平均数4成以上,西部地区只有平均数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是构筑在中国国情和发展大格局基础上的战略构想,将这一战略构想运用于浙江省地区发展战略选择,对进一步加快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非均衡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地区发展的恢宏构想 邓小平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全局和加速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出发,提出了通过非均衡发展带动全国大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相对统一的战略构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为完整的体系,它包括: 第一,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分析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之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时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由此可见,小平同志提出地区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最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要有效地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区教育,则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少数民族地区自身所拥有的社区教育资源。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利用进行探讨。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分析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开展社区教育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后发型地区”的概念,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以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与失误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战略措施,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新路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做好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这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党建工作来推动民族地区做好群众工作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乡镇财政的现状与特点是我们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出发点,民族地区经济交易过程不通畅,信息通讯不发达导致信息不完全,成为制约民族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民族地区的乡镇财政建设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0个省区市,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西部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公路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其建设目标是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和提高运输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运输能力、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交往、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缩小区域社会发展的差距,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公共服务理念滞后、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平衡、供给区域不均衡、社会协同缺乏等诸多难题.从我国国情出发,新时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国家的大力支特是重点,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是支撑,少数民族地区的自身发展是核心,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的落实是关键.为此,需要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事权、财权,完善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有序开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建设资金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让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既包含着对青海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厚关爱,又包含着对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繁荣进步的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发展的瓶颈在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主要表现在产业体制成本、市场需求和产业技术等方面。选择合理的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