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洗牌,国家宏观调控和土地政策的不断调整,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生存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显现出弊端,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和运行机制,人事管理与效益等诸多方面遭遇困难处境.企业改制与整合成为必然选择.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理论,借鉴国企改制经验,分析了传统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结构和改制动力,得出以"明晰公司产权、构建制度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内容的改制思路,以期推动实现国有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明珠 《共产党人》2010,(16):35-37
上半年,在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宁夏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运行态势,开发投资高速增长,商品房销售增速回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上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0.81亿元,同比增长49.4%,增幅提高了9.1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明房地产宏观调控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并结合现行政策提出了一些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宏观调控的过程。调控的目标是"三个基本":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以2003-2009年的数据分析,上述三个目标均没能实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不足、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掣肘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自然属性等。完善房地产调控机制的基本着眼点是,优化房地产政策过程,防范房地产市场变异。  相似文献   

5.
“房产新政”与武汉房地产市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国家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稳定房价为主要目标,从土地、货币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从效果上看,虽然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中央决策和部署作了大量工作,使得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2006年,国务院针对稳定房价问题又提出了六条意见(“国六条”),同时通过转发建设部等九部委以“国十五条”的方式进一步对“国六条”进行细化,这些措施将对武汉房地产市场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将从…  相似文献   

6.
崔浩 《党课》2006,(9):64-67
从2003年开始,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价格上艿长过快、投机炒房过热现象,由此也拉开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序幕。经过近三年的调控,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仍存在少数大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今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矧》(“国六条”实施细则),再次对调控房地产市场提出了相应政策。随后为严格贯彻“国六条”实施细则,深圳市政府发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勘,出台了10项新政以调控暴涨的楼价,被称为国内第一个地方房地产调控实施细则。北京市建委和北京市规划委也根据“国六条”的相关内容制定出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反映出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已经走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化调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看好,已成为与股票市场并驾齐驱的投资热点。房地产的开发速度、价格升幅与投资获利都相当惊人,同时,市场交易中的不当得利行为也十分普遍,从而使得一些地区炒卖房地产牟取暴利的现象日益严重,国家收益大量流失,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房地产开发过热、规模过大、市场行为不规范等种种弊端。因此,加强宏观调控,坚决制止房地产交易中的不当得利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管理,不断探索房地产市场管理新模式。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从计划性福利分房、住房商品化向"购租并举"的方向发展,党和国家通过"去库存"、"限购令"等调控政策保障市场稳定运行,创新了房地产市场的管理方式,完善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明珠 《共产党人》2008,(16):48-50
2008年上半年,宁夏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稳定房价,从完善住宅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和住宅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大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增幅比上年同期高21.7个百分点;商品房屋施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32.8%和24.6%。  相似文献   

10.
赵霞 《学习月刊》2011,(17):24-25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猛。房地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房地产信贷规模持续膨胀、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由此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由于"泡沫"定义本身尚存在争论,我们用"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代替"房地产泡沫"来描述我国当前房地产的市场状况,即房地产价格脱离由基本面因素决定的价值而出现的持续上涨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宁夏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房地产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从完善住宅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和住宅保障体系以及稳定房价等方面入手,加大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但房地产价格涨势逐季攀升,房地产价格调控工作面临的问题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来建强 《廉政瞭望》2007,(12):23-23
尤如一场雨,9月以来有关部门出台的房贷政策将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从"火热"中"冷却"下来。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效用正在逐步释放……中介"歇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房地产市场寒意阵阵,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企业要度过寒冬,关键在于把握形势,勇于创新,加强管理。一、吃透政策,把握形势面对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形势,很多人对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对房地产未来有很多担忧,很多疑惑。对此,房地产企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10月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采取"救市"措施以来,除二手房市场成交量活跃外,一、二级市场的成交量和交易价格并没有明显的回暖迹象.本文从中央和地方政策背景出发,分析当前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上的政策变化对市场预期及参与者行为的影响,论述了政府"救市"的政策效应及房地产市场的后期走势,同时以杭州市为例概括了2009年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各级市场供需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表现出极强的带动作用,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房价过快上涨也导致投机需求增加,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加剧地区之间和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国民经济比例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取向,即改善供应结构、加强银行监管、提高进入门槛、激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土地市场等,并从房价过快上涨引起的问题得到一些启示,对国家如何更好进行宏观调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政府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农民进城、城市空间布局等诸多难题.浙江广厦"天都城"的探索是政府与民企各展其能、合作推进城市化的有益尝试,其间蕴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已值得深入挖掘;年初以来新宏观调控政策带给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新难题,更值得从国土资源、政府公信、民间创业冲动三方共赢共保、统筹兼顾的高度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房地产业因需求的刚性和自身的惯性,继续呈量增价升的态势。进入2005年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增无减,继3月17日提高房贷利率之后,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国八条”,七部委又推出了组合对策。在国家宏观调控重拳出击下,房地产业过热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后续的政策走向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分析1.房价成为众矢之的2004年以来,中国诸多城市房价只涨不跌且涨势惊人。央行去年10月底动用加息“利器”也难抑房价上扬之势。去年四季度,中…  相似文献   

18.
武恒聚 《奋斗》2007,(10):44-46
自国家对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新政策出台以来.至今已有两年的时间.很有必要对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进行认真总结回顾.正确估量调控的效果.关注当前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地实现加强宏观调控所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高房价已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同时,高房价也造成了房价与收入比偏高、房地产空置率过高和房价租金比增大等问题。文章认为,高房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从多角度着手来采取措施。当务之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出现过多泡沫;二是加大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为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约束房地产商的行为,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正确引导.确保房地产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是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实现者,地方政府常为谋取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引发自利性行为。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人为制造住房需求;片面追求高地价,谋取巨额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托市”;地方政府直接介入房地产市场及部分行政人员的寻租、设租等自利性行为无疑都是影响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失灵,破坏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危及了地方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引发了居民家庭高负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