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篼干部",长顺县敦操乡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称呼,自然而亲切。全乡34名乡村干部34个服务点,34个为人民服务的背篼,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特殊载体,是服务群众的零距离方式。背篼里,背的是食盐、酱油、面条,是种子、化肥、树苗,随着背篼进入麻山深处的,是民生和发展,是鱼水情深。背篼干部身上,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
在全省农村,各地按照省委要求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民活动.通江县城的"背篼公寓"就解决了务工农民露宿街头的问题.该县日进城务工的农民有100多人.这些人吃苦耐劳,成天背着背篼,有人需要劳力时,叫声"背篼",便蜂拥而至抢活干.于是"背篼"就成了务工者的代名词.一到夜里,城区大街小巷的街沿上,他们夏天一床油布,冬天一张油渍的棉被往街沿上一铺,便以背篼口作枕过夜.为解决"背篼"露宿街头,通江县出资租了能住百人的旅馆,建起了"背篼公寓",按旅馆业管理,每晚只收0.5元钱.由"背篼公寓"我体会到了执政为民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陆岳 《理论与当代》2012,(11):23-24
"践行宗旨、务实苦干、克难奋进、永不懈怠"的"背篼干部"精神,是贵州黔南地区基层干部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精神,是对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其精髓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其现实目标是实现后发赶超。深入挖掘、领会"背篼干部"精神的内涵,才能能使党员干部从对背篼干部的直观评述深入到"背篼干部"精神的理性思考,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真正得到解放和提高,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使"背篼干部"精神焕发出生命力,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引领贵州后发赶超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14,(8):F0003-F0003
在九龙坡区陶家镇,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他们用背篼背着医疗仪器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为他们进行体检、治疗,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背篼医生”。这支“背篼医生”队伍由陶家镇卫生院53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免费为镇内373名残疾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当前,贵州全省上下正掀起学习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精神的热潮。“牢记为民宗旨、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所在,它体现了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学习“背篼干部”精神要做到以下“五个着重”。  相似文献   

6.
长顺县敦操乡全体干部长期以来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坚持走村人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锻造了可贵的“背篼干部”精神。照我的理解,所谓“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国劳动模范──“蔡背篼”肖登国在巴中市的城乡,提起原任巴中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中共巴中县委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蔡大发,许多人马上会想起他有一个风趣的外号──“蔡背篼”。“蔡背篼”的来历蔡大发出生于1927年巴中县下八庙乡...  相似文献   

8.
裁判规则是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根据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所创制的作出案件裁判结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依据,是法律原则或者法律规则的具体化、清晰化形态。构建裁判规则的必要性主要在于:法律规则存在模糊文义;存在法律漏洞。构建裁判规则的基本方法是法律解释。广义的法律解释主要包括:对法律规则模糊文义的法律解释;法律漏洞补充。法律推理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裁判规则模糊文义的适用需要运用形式和实质相结合的法律推理。  相似文献   

9.
杨正平 《当代贵州》2012,(13):14-15
近年来,敦操乡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背着背篼进农家,以“不畏艰难、甘于奉献、践行宗旨、勤政为民”为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贵州时代精神,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法官职业化是对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一种反思性、批判性的创造;和谐社会进程中进行法官职业化建构,法律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思维是形成法官职业化的基本条件,法律解释是法官职业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3,(31):38-39
在贵州的乡土上,一代又一代贵州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建设家乡.10年来,基层“贵州人”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背篼校长”刘恩和;跪着工作却让所有站立者钦佩的老师陆永康;“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背出鱼水情深的敦操乡“背篼干部”……在他们的奋斗、精神与成就中,我们看到贵州人的身影,为他们自豪,从中汲取力量;同时,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贵州人”,等待我们去发掘.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塑造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霞  赵业福 《理论学刊》2007,(11):100-102
法律信仰构成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成熟度,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表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严重缺失,这也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塑造公民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有: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完善立法,加强立法的亲和力;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构建公正的司法体制;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背篼干部”。长顺县敦操乡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称呼,自然而亲切。全乡34名乡村干部34个服务点,34个为人民服务的背篼。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特殊载体,是服务群众的零距离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树立法治思维,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首先应掌握法治思维的主要内涵。法治思维是指遵循法治理念,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并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和过程。作为一种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具有特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得出法律结论的主要方法的法律推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各种矛盾。本文对法律推理的各主体间;法律推理的前提;法律推理的主客体间;法律推理的思维与实践;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与统一进行了哲学的分析,以助于对法律推理的特点和规律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多动腿,群众就少跑路;我们多动嘴,群众就少烦心."这是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背篼法官"郭兴利总结出来的心得.过去26年的基层人民法庭工作经历,使他明显感受到司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一项项改革措施紧锣密鼓出台,法治进程正在加快脚步.但是,把群众摆在第一位,用真诚讲法,在实践中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郭兴利始终不变的坚持.  相似文献   

18.
冯玉军 《前线》2014,(10):11-14
<正>历史早就证明,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是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其要旨是:重要的社会关系必须由法律调整;法律规范必须明确、肯定、具体,具有可诉性和可操作性;法律体系应当结构严谨、内部和谐、内容完备,各部门法之间、各种不同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要彼此衔接、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与哲学上的认识论密切相关。客观事实是法律事实的基础,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法律事实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认识的统一。客观事实进入法律领域转化为法律事实,要有证据证明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客观事实必须具有法律意义。法律事实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竞合,法律事实还必须与规范事实相竞合。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1948年给刘少奇的一封电报中,谈到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策略问题,包含了毛泽东对法律策略性的理解和关注,即重视法律的功能性、工具性和现实性("法律三性")。"法律三性"是毛泽东法律思想中"法律策略主义"的直接表现,重视法律策略主义,可以拓展和丰富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对目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实施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