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东城区和平里地区,提起修脚师孟建设,真是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他带领修脚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咨询和修脚,不收他们一分钱。要问孟建设为什么能把社区所有的老人当成亲人?这他还得从刚来北京时说起。  相似文献   

2.
董莎莎 《当代党员》2011,(12):42-44
2011年9月9日,巴南区鱼洞街道化龙桥社区。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窗内,节日喜气在欢声笑语中洋溢。社区里的十多位空巢老人聚集于此,吃月饼,嗑瓜子,快快乐乐过中秋。  相似文献   

3.
在宝坻区宝平街道西南楼社区。经常能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她天天在社区里忙活,却不是居委会的正式工作人员,也不拿社区一分钱工资,她就是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编外“小巷总理”的李迎春。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滋味     
我叫刘秀军,住在芍药居社区,今年61岁。都说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话没错,在我们社区,老人就占到常住人口数的15%。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对很多人来说,是梦想,在我们社区,却已经变成幸福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3月28日,记者在青神县黑龙镇建川社区活动中心采访时看到:电视室里,一群老人正高兴地看着电视节目;棋牌室里,一群老人正尽兴地玩着麻将、扑克;阅览室里,有老人正认真地读书学习;健身房里,还有老人在锻炼身体……建川社区成立于2006年1月,由国家三线企业转变而成。现在,居住在  相似文献   

6.
万凌 《党建文汇》2011,(8):35-35
高温天里,老人成为需要重点关心的群体之一。他们就医、就餐、外出购物、领取养老金等多有不便,需要有人帮一把。很多子女因为工作忙,把老人的生活照料全推给社区,许多琐事都让居委会代办,使得不少居委会助老服务超负荷。  相似文献   

7.
在东城区和平里地区,提起修脚师孟建设,真是家喻户晓。十多年来,他带领修脚中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咨询和修脚,不收他们一分钱。要问孟建设为什么能把社区所有的老人当成亲人?这他还得从刚来北京时说起。1978年孟建设从河北来到北京,专干修脚的活。初来乍到,很多澡堂子不让他进,他就在外面拉帘子,摆上了地摊。虽然修脚的  相似文献   

8.
季婕非 《党建》2020,(2):51-52
1月10日中午,推开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老年食堂的门,融融暖意扑面而来。30多位社区老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欢聚一堂,为社区两位高龄空巢老人朱月仙、关瑞华庆生。为了让空巢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怀,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以后每月中旬都会为空巢老人举办福寿满堂生日会。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滋味     
我叫刘秀军,住在芍药居社区,今年61岁。都说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这话没错,在我们社区,老人就占到常住人口数的15%。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对很多人来说,是梦想,在我们社区,却已经变成幸福的现实。我们社区有个红芍社。在这里,有一群党员和群众志愿者,专门为空巢老人、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依托着红芍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社区里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为了让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有一个充实、幸福的晚年,许多社区都组织了唱歌跳舞、书法绘画等活动。但仍有一部分老人感到孤独,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的,读不了书、看不了报,又不愿与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1.
歪奖正着     
皮实 《当代工人》2011,(21):25-25
一位老人在小乡村里休养。他往所附近住着一群孩子,天天喊叫,追逐,打闹,这令老人无法休息。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告诉孩子们,谁叫的声音最大,谁得的报酬就多。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金边南路社区,有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热心为社区服务,维稳巡逻、清理垃圾、扶贫济困……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多年来,这支2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用他们实际行动感动着社区的居民,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说:"他们是我们这个美丽社区里的最美的人……"  相似文献   

13.
张向阳  秦汉飞 《党课》2012,(24):40-40
“扶建工作组带给我们社区最大的变化,就是为我们建立了一套社区发展长效机制,培养了一支专职社区服务队伍,营造了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社区。”日前,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何家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这样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4.
"阿姨,您慢点。"一大早,首汽第四分公司"的哥"王新锋,准时出现在西城区六部口社区一居民楼下,搀扶66岁的空巢老人王英,乘坐自己的出租车去人民医院做化疗。而王英老人所做的,就是提前一天给王新锋打个电话。"现在打车难,而我只需给王师傅打个电话,他就准时来接我。"王英老人说,一年多来,王新锋没有收过她一分车钱。"那就是王英老人常提起的‘活雷锋’!"因为经常出入六部口社区,社区里的很多居民都已经认识王新锋了。今年37岁的王新锋已开了8年的出租车,免费接送的老人早已不计其数,他没有统计过自己到底帮助了多少人,只是床头的一个小本上,记录着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和所有服务项目。"老人给我打的每个电话,我都记在小本上,确保每次服务都能准时。"王新锋感慨地说:"诚信最重要,一句话的承诺也必须做到有板有眼。"在王新锋的后备箱里有一个装满零钱的油桶,里面的钱都是乘车的老人们执意要给的。王新锋就把这些钱都攒了起来,在去年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他把钱全都捐出去了。王新锋说:"这些钱是我替老人们捐的。"  相似文献   

15.
赵树宴  严冰 《党建》2010,(11):41-42
提起著名剧影艺术家黄宗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黄老编剧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和唱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通过朋友介绍,我们辗转找到了黄宗江的电话,怀着忐忑的心情拨了过去,话筒里传来洪亮的声音,热情、健谈,但对我们的采访,老人婉拒:“最近太热,身体又不太好,等凉快点再说。”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老人同意和我们见面,但表示,这是最后一次接受采访了,时间定在7月热天里一个下午的3点。  相似文献   

16.
从小事做起     
一天早晨,记者来到了丰台区东高地街道梅源社区。在社区小公园,记者一眼就认出了刘国振。因为在来之前,社区书记对刘国振的描述是:在公园里,老人们手里拿的是健身球或收音机,只有刘国振手里拿的是抹布、小锯等工具。  相似文献   

17.
空巢老人问题是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装移所引发的社会现象。比起物质上的匮乏,更让农村老年人难以面对的是一个文化衰落,渐失活力的生存环境。乡村是空巢老人最后的栖息地,乡村文化是空巢老人精神最后的寄托,乡村文化的衰落使空巢老人原本就孤寂的生活扩大化了。空巢老人渴望的是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而不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悲情黄昏。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导致的不可逆的潮流,我们做不到给老人一个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晚年,但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友爱和谐的大家庭。解决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除了从政策、制度等层面入手,还应该立足乡村这个人们长于斯,终于斯的环境,立足于乡村文化这一乡村生活的生命内涵,重新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利用好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乡村社区养老的作用,给空巢老人一个不再悲情的黄昏。  相似文献   

18.
边现龙 《党建文汇》2002,(19):15-15
近年来,海口市各级党委不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在完成“一个居委会建立一个党支部”的党建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全市三个区共设立为特困居民,下岗职工服务的各种机构120多家,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还分别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为社区特困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记者同志,你一定要帮我们好好表扬表扬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大兴采访时,有位社区居民反复叮嘱记者。居民口中的党员服务队,说的是大兴供电公司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服务队。从2006年成立至今,他们有险必抢、有难必帮、有呼必应,赢得了居民的众口称赞。  相似文献   

20.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1月19日清早,路上行人还稀稀落落。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府学社区的安大年却提着保温壶,来到张自忠路3号院80多岁的空巢老人董淑琴家里:“趁热尝尝,这腊八粥我用小火慢熬了大半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