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江论坛》2009,(6):F0003-F0003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光谷就是武汉发展的缩影。光谷从无到有,变化太大太多。如果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光谷就印证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与飞跃。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武汉光谷”的战略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微电子之后,光电子又一次掀起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建设“武汉光谷”,提高区域创新和竞争能力紧迫而重要。方兴未艾的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为我们建设光谷提供了战略性导向。“武汉光谷”应当及早顺应分工、协作和网络化的经济趋势,通过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来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武汉“光谷”建设最缺乏的要素是企业家和技术创新机制,这一方面要靠开放引进来弥补,另一方面更要靠建立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专家持股制去激励。要建设好“光谷”,必须解决目前尚存在的政企不分、学企不分、条块分割等问题。“光谷”建设必须坚持开放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开放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自主创新。要实现“光谷”的加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开拓市场为手段。  相似文献   

4.
武汉“光谷”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光谷”建设最缺乏的要素是企业家和技术创新机制,这一方面要靠开放引进来弥补,另一方面更要靠建立经营管理者和技术专家持股制去激励。要建设好“光谷”,必须解决目前尚存在的政企不分、学企不分、条块分割等问题。“光谷”建设必须坚持开放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开放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自主创新。要实现“光谷”的加速发展和规模扩张,必须以效益为 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开拓市场为手段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报告(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经济圈,是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和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科学决策,也是建设和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圈、应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圈的文化建设是近年来社会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提出武汉城市圈即文化圈观点的基础上,指出在武汉城市圈的文化建设中,应深入挖掘圈内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武汉城市圈文化软实力,凸显武汉城市圈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光谷”是武汉再造产业优势的世纪工程,也是武汉人抢抓机遇,蓄势待发,实现经济腾飞的“民心工程”。现在,“中国光谷”已落户武汉,武汉人乘上了进军光电子时代的首发列车,这是武汉人的光荣和骄傲。但是,谁都清楚,国内几大城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逐步形成,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举国一致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也在日益发展。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武汉市提出并实施“和谐武汉”建设战略的第二年,“和谐武汉”建设进程如何?有什么特点?难点是什么?应如何加以推进?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伟 《湖北政报》2010,(22):2-2
<正>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推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探索完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0.
汪祥旺 《政策》2013,(9):45-47
<正>江夏区原为武昌县,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是武汉市重点规划建设的6个新城组群南部新城所在地。近年来,我们按照十八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要求,抢抓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围绕率先建成武汉南部生态新城的奋斗目标,以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民生和生态改善为目标,以规划和要素保障为支撑,以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灵魂,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