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博 《世纪桥》2009,(24):54-54,57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牲格的六个像l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谈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徐元超王炳壮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即人”这句西方管理名言,正是企业文化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当然,与西方企业文化不同的是,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所要造就的...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及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楚婷 《学习月刊》2009,(16):22-2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跨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中西方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想要充分发挥跨国企业的优势.了解中西方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显得甚为重要.与此同时.在这两种企业管理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选择性获取西方管理之精华.舍弃西方管理之糟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传统文化中法家的依法治国,也可以简称“法治”,但它同西方的法治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法治完全是另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是指一个社会不是由人统治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传统具有突出的人文特征,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尝试从下面两层意义上去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特征和性质:一方面,中国文化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神话、巫术的影响,显得相当理性、成熟;另一方面,中国没有像西方和阿拉伯世界一样进入由一种超越的宗教、至高的人格神君临一切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明显的宗教超越特征,而是始终将自己的思考限于人世间,尤其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在此世所能取得的精致的文化成就,而对垂直的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扩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都不甚注意。所以,不仅系统的神学教义相对阙如,系统的自然科学也不太发达。  相似文献   

6.
李岩峰 《世纪桥》2011,(3):152-153
众所周知,世界上每个国家请客人吃饭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宴客现在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在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哲学理念等方面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之间的的文化差异也很大。透过中西方不同的宴会礼仪和习俗,可以清楚的看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不同场合下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以中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理论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探讨中西方文化理念差异。通过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宴客习俗和礼仪,人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从中西方管理差异的表现出发,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深层的起源和根基,在管理规律、管理方式和管理技巧与艺术方面提出独特的见解,目的在于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国式管理制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标准与西方理论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8.
伍方荣  匡勇进  谭受清  王伟 《世纪桥》2008,(3):149-149,151
西方现代文化崇尚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片面地扩展人的外在世界,提倡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而忽略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让人感到精神世界的空虚、孤独和寂寞;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的东方文化,通过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人的外在活动的空间,人们只能无限地扩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企图在超越外在世界中获得精神的自由和幸福。因受到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西方高尔夫文化注重人的进取、好强等外在人格的发展,而东方高尔夫文化则侧重于人的情感等内在人格的深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促进高尔夫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我们应致力于改造西方高尔夫文化,扩展东方高尔夫文化内涵,实现东西方高尔夫文化的交融,并充分发挥高尔夫文化的教育功能,塑造内外兼修,知、情、意、体、能五者统一的现代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正"人创文化"与"以文化人":哲学家黑格尔说:凡熟知的概念,往往是无知的。文化这个概念也一样,东西方学者对文化的界定和看法各有侧重,不同阶层对文化的价值和把握也有差别。顾久:确实是这样。文化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山中的人,无论是中西方,还是具体到我们的党、政、士、民等各阶层,对文化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把握。我们从《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的定义来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强调是人而非上帝创造了文化。这个定义是西方  相似文献   

10.
文化管理与管理文化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8)
管理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管理文化其实就是管理中的文化意蕴,是文化特征在管理中的体现。文化管理是管理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是两个概念,两种视角,两个侧重点,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克服单方向研究的弊端,有意识地用管理学和文化学知识武装自己,并将两种知识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定可以丰富和发展文化管理与管理文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牛弘在公元583年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论图书馆学的文献——《请开献书之路表》。而英国的伯里在14世纪写成西方中世纪最富影响力的论著——《爱书》。这两部文献是东西方被完整保留下来最早的图书馆学文献,在图书馆学史上曾产生极大的影响。牛弘与伯里是开拓东西方图书馆学理论的双擘。将二者加以比较的目的在于研究“超越国界、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界限以及时代界限的图书馆实践和理论”,①了解中国图书馆学在世界图书馆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牛弘,中国隋代的图书馆学家(公元545-610年),字里仁,今甘肃泾川北人。开皇初任散…  相似文献   

12.
《时代》作为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之一,由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亨利·卢斯和布里顿·哈登筹资6.8万美元于1923年创办,其观点代表并影响着人们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 在《时代》创刊至今的80余年里,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回顾《时代》封面上那些在不同的文化底色下描绘出的一个个中国面孔,也许可以让我们对自己进行一次与以往不同的回访。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开放多元的全球化的新形势,高中英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涉及西方文化的篇幅,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下面我们就高中英语课程中涉及到的西方文化的篇幅以及它们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和评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堪称历史之最,西方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西方交流日益频繁.因此,来自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影响,交流融合;中美两国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迁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形成了各具风采的国民性格.例如:中国人的群体意识,美国人的个体意识;中国人讲求和,美国人强调争;中国文化求稳定,美国文化求冒险等.本文将从国民性格的六个侧面分析其不同及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玉凯 《新视野》2001,(1):38-40
公共管理社会化,是西方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国家在这方面得到了相当的发展。那么,作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中国,能否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其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分析。一、西方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启示西方的行政改革浪潮已持续了20多年。其中公共管理社会化在其行政改革的历程中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深化。综观西方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第一,西方公共管理社会化,从本质上讲是政府管理功能不断适应外部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我们知道,西方国…  相似文献   

16.
<正>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也影响到东方国家。在中国近代,认为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二元对峙的观点曾十分流行,当时不少人认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只能批判自己的文化,走西方之路。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掩盖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曾长期互相影响,东方文化也曾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是在19世纪西方国家取得了世界发展的主导权后,它们将西方文化标榜为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断向外传  相似文献   

17.
文化本身的发展,主要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积累、继承和弘扬。无论"文化"有多少种定义,说到底就是:人化,化人。前者是说人创造了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后者是说文化反过来可以"化人"。文化需要建设、发展。但是,它的建设和发展,与经济、科技的建设和发展并不一样。经济和科技可以试验,可以量化,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以允许失败,失败了可以重来,尽管会付出很大甚至是惨痛的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与西方其他理论对现代社会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在于:《资本论》考察现代社会时具有二重性视野,而西方其他理论考察现代社会时只具有一重性视野。科技作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成为《资本论》研究的内容之一。与《资本论》考察其它问题一样,其在考察科技发展时,也持二重性的视野,认为科技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紧张,并给予我们分析科技发展双重性问题的辩证视角。领悟这一本质内涵和辩证视角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不同国度或同一国度不同时期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选择的争议,并看清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我们对科技的社会研究的转向和政策引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对同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既与不同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选择的立场有关,也与不同体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秉持的研究方法有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这两个体系对于经济研究中人性的认识和概括的不同,其核心差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曾凡跃 《探索》2002,4(6):103-105
人的发展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和依归。中、西方因社会体制、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人的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之不同;主体的权利实现与道德完善之不同。反思中西方人的发展的历史差异,确立以个体发展和人的权利的实现为基础的人的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对当代中国现实地推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