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和共识,但是也涉及两个基本理论问题需要加以澄清.即"多样和谐"与"一元主导"的关系、和谐与矛盾和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立论依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即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为了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郑重结论。(一)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大、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已经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指出: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全面小康”两者的现实起点一致,目标一致,实践过程一致。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纲领性文献。本文仅就其中几个方面谈一点学习体会。一、这一理论的提出具有哪些现实针对性?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各方面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民占全…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以后,理论界对和谐社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我想就其中一些理论问题谈点看法。一、只有在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和谐关系,所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从古代社会的孔子、墨子、孟子等提出的“和为贵”、“兼相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近代太平天国洪…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是平等与公正的社会,应是一个充满诚信的社会,应是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在是热点话题。这是因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恩格斯指出,社会的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前景是看好的。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它才刚刚破题。在这方面有不少理论和实践课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做出科学的回答。本文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明确告诫全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体现经济与社会的统一、民主与法治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具体说来,需要重点抓住以下十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作出了明确部署。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弄清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一、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弄清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在近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中,笔者认为存在一种狭隘化的倾向,即把和谐社会归结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不利于整体推进和谐社会建…  相似文献   

13.
卢诚 《求实》2006,1(Z3):9-10
主源: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是多元论,不是一元论。但其主要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就谈到“和谐”的问题。他说:“与自身不一致不和谐的精神(更不)会尝到什么真正的和心安理得的快乐。”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明确地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价值理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党的历届领导人非常善于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文化资源并进行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真正把“和谐社会”提到了科学理论高度,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列宁曾经说过:“迈出最勇敢的前进步伐的是早就成为理论研究对象的那个领域,是主要从理论上、甚至几乎完全从理论上耕耘过的那个领域。”可以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举措之前和同时,充分地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诸多理论问题。为了从理论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本文从理论支撑角度,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一、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明确告诫全党: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构建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当代全球性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主题。以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发展理论发生了重要转向,其主要成果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发展观的重大创新。它在现实方面起源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特别是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实践;在理论方面它首先起源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同时也积极地借鉴了现代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发展理念上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社会结构合理:(3)社会各阶层各得其所、互惠互利,其间的利益关系能够不断得到协调;(4)公平正义,特别是通过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来实现的公平正义;(5)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两个问题容易引起误解,需要特别加以重视。 一、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必须全面理解,决不允许加以分割或断章取义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首先,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只有作为一个整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以来,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特征、内涵及如何构建等问题,理论界、学术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认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理论界关注最多的话题之一,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的研究;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对于以上三个方面,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已经陆续发表、出版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和著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加以评述,不仅有助于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