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信仰,强化法治自觉,常紧法治紧箍咒,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中运行。扎紧权力的笼子。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时下,有的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的信奉"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的人治思维,有的信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庸俗理念,肆意挥舞权力大棒,以权谋私、以权治事、以权压人的现象屡有发生。推进以法治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治理,是通过公共组织实现的。代表公民权利行使的社会团体应当以维护公民权益为已任,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手中的权力,改变依靠人治来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的习惯做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法治的前提是公权力受到规范和约束,依法治国以依法治权为逻辑起点,在依法治权中实现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约束权力,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冯梦成 《世纪桥》2007,(8):48-49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在各方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但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态中,找不到法治的土壤,有君权而无民权,有臣民而无公民,有人治而无法治。在历史演进中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国家释权与社会增权的过程。依法治权的本质是体现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权的治理理念是法治,依法治权的核心要义是监督和制约权力。从以法治民到依法治权,要注重把传统民本思想转换为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去除传统"法治"文化的糟粕,培育现代法治精神,汲取传统"礼治"精华,将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权力界限是有限政府的核心问题。从宪政法治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并应遵守法定权限、合宪和权能分工与制衡这三个原则;从民主权利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界限应止于人民的授权范围,民主权利将约束政府权力;从市场经济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应始终厘清“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的界限,当好“掌舵人”的角色;从公民社会来看,有限政府的权力行使不能侵入公民私人领域,政府治理权力与社会自治权利平等,社会能有效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7.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建设的范畴,其核心是依靠政党和国家法律确立政党权力、行使政党权力与制约政党权力。政党法治建设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党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政党法治建设离不开党内民主,党内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推进政党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也保证了政党法律的有效性。政党法治化要通过党内民主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看点:古代的"以法治国"和今天的"依法治国"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将法律置于工具地位,后者则奉法律为权威。以法治国,意味着法律处在权力之下;依法治国,则意味着不管权力有多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不仅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还把权力关在法律的笼子里。制度的笼子是防止权力的滥用,法律的笼子是惩治权力的滥用。编好用好这双重的笼子,才能更好地使权力依法运行。公元前6世纪左右管子提出"治国使众莫如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会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良好的法律意识,追求科学性、前瞻性和先进性的心态法律文化是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关键。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权力观念,明确法律是控权的,而非治民的;树立法律至上的价值观念,坚定对法律的內心信仰;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法律心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0.
构建权力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中国如何使制约权力由理论变为实践,走出“以权治权”及其局限和“以德治权”的困境,应深入探讨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三者并重的权力制约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姚朴 《先锋队》2014,(6):20-21
法治是一把爱憎分明的手术刀,它切割的是危害党和政府肌体健康的毒瘤,任何行使法治权力的行为主体都不能心慈手软,网开一面,而必须保持对腐败的零容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报告特别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国家和公民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与行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各级政府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政府四大职能,在行政理念上要实现五个转变,即:在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上实现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力双重回归的转变;在法制观念上从侧重治民、治市向治官、治权转变;在政府职能上由无限权力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转变;在责任制度上从片面强调公民责任向强化政府责任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行政命令向依法办事转变.在行政实践上要切实提高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自我完善、拒腐防变等六种能力,在行政目标上要努力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学习政府和廉洁政府.  相似文献   

13.
腐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公共权力的异化,要反腐就必须治权。在中国政治生态背景下,要治权就意味着必须要认真考虑执政党的执政规律,科学配置权力,对公共权力实行制约与监督,从权力运作的规律出发,建立预防腐败产生和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体制机制,即制度设计。但在进行具体制度设计时必须克服重实体轻程序、重原则轻细节、重制度轻机制和重规范轻约束等倾向。  相似文献   

14.
汪晓萍  黎凌 《理论导报》2012,(8):42+47-42,4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在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同时,政府亦应重视自身的文化建设,从而奠定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政治基础。对政府而言,其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法治文化。因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以及代表人民意志的法律的授权,政府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在法律的范畴内进行,政府的文化建设也应注重"法治"的特征,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的法治文化。政府的法治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内在逻辑,即通过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构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在这个逻辑中,法治政府的构建应放在突出地位。法治政府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是要约束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道理很简单,法治政府第一位的是治官,第二位是保护公民权益,第三位才是治民。法治政府集中体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价值理念和刚性导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作为整体来说是国家权力原所有者。但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却是人民委托的国家机关及基公职人员。国家权力的先例不当或滥用,是产生腐败和损害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现代民主政治在确立“人民主权”原则的同时,也确立了法治原则。法治原则不只是限定公民不得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求国家权力必须置于法制的规范之下,其整个运行过程(包括权力的配置、获取、行使、监督等环节)都必须严格依法,从而使国家权力既有合法的权威,又不致损害公民的权利。所以,以法来严格规范国家权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权力清单制度不能与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政府建设、权力运行制约等宏观改革课题相提并论,作为一项具体制度,它有独特的功能价值,有自身的局限性。权力清单应视为官方制作并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其制度价值在于提高政府权力的透明度,如此定位才能避免法理上的问题。根据权力清单制度的价值定位,要适当调整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科院宪法学家李步云最近说,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意义重大,需要我们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依法治国属“法治”论,是相对“人治”而言的,既治民也治官,但根本目的、基本价值和主要作用应当是治官。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法律只是一种治理老百姓的手段,它已成为某些干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实际上从法律本身来看,它的核心作用是解决权利与权力这两个问题,即保障个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对个人、集体与国家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合理的分配与调节;同时,对政府的权力和行为作出规定,以防止其权力过大和滥用权力。官  相似文献   

19.
制约权力的实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论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但是在当前中国如何使制约权力由理论变为实践?本文论述了“以权治权”及其局限和“以德治权”与其困境,探讨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的三者并重的权力制约新路径,并从这一视角出发解读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相似文献   

20.
行政权力是最具侵犯性的权力.行政实行首长负责制,权力相对集中,强调命令与服从,享有行政优先权和自由裁量权,使得依法行政成为依法治国中最困难的部分.如何保证行政适当,防止行政失当,其核心和关键是实行法治化行政或依法行政.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化行政?行政当依何种之法?怎样防止行政立法过滥?如何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间的关系?不论是从理论上说,还是从现实需要的迫切程度来看,这些问题已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法治化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无法律即无行政”.当代英国学者将法治原则概括为:“1.政府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法律;2.法治原则不局限于合法性原则,还要求法律必须符合一定标准,具备一定内容;3.法律原则表示法律的保护平等;4.法律在政府和公民之间无偏袒.”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