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4,(31)
青少年是个人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旺盛、可塑造性最强、接受幸福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创造幸福是教育的目的理念,通过对中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程度的调查,从多角度审视中俄青少年的幸福感程度的现状,同时也为提升中国青少年的幸福感提供借鉴与启示,增加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3)
为了了解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活活力等情况以及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160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状况良好,结果和几年前的研究相比偏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90后"一代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90后"青少年总体发展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水平居中,学校生活方面发展水平较低。年龄、学校类型和城乡差异是影响"90后"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时下对"90后"青少年的"标签化"论断,本文认为,应该将青少年研究视角从"问题"取向转为"发展"取向,将青少年看作有待开发的积极个体。  相似文献   

4.
对西安市某社区贫困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市贫困居民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发现低保居民与非低保居民在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且在领悟家庭外社会支持和总体社会支持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低保居民对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较低(不满意58.6%,48.4%)。  相似文献   

5.
彭君 《学理论》2014,(7):104-105
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学家以及著名学者开始对青少年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展开研究。虽时间上很短,但对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收获也不少。主要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基础,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变化采取追踪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分类。通过比较,来描述其人格,以及婚姻等因素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10)
当今中国爱国主义研究的伦理-政治范式难以回答"一般民众的爱国主义状况究竟如何"等问题,而需要向实证研究的范式转型。基于2007和2012年"全国公众价值观状况调查"数据的探索性研究发现,我国受访对象总体上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水平,男性、低年龄组和单身群体更高;在阶层差异上,"小学以下"阶层、"高收入"阶层和"下层群众"的爱国主义水平偏低;爱国主义精神越强,对工作重要性、生活幸福感、人际信任、人际公正感受、政治重要性、政治兴趣、民主状况、越轨拒斥、我国尊重人权以及环保意识等越表示肯定。最后讨论了研究意义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主观幸福感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态度,它反映了人对个人生活总体的评价和满意程度。主观幸福感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它标志着个体心理生活的质量。和人的其他态度一样,主观幸福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原璐璐  侯利文 《学理论》2013,(10):96-97
基于2012年3月对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发现洛阳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88.7%的城市居民对生活感到满意;在洛阳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文化程度和收入变量因素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显著的,职业变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上海、武汉和天津三城市"90后"青少年的人性观。研究结果表明,"性本善"是当前青少年的主导人性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性善观";随着年级升高,人性观趋向于"性恶",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性善观"比例依次下降;青少年住区周边治安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与其人性观的发展显著相关;青少年的人性观与其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性观越倾向于"性善",青少年所呈现出的网络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状态就越正向。  相似文献   

10.
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幸福程度的主观性指标,直接反映了学生对高校的认可程度。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幸福感与归属感进行调查问卷,综合考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地域、性别、年级、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学生兴趣爱好、专业学习、生活规划多方面指标。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整体幸福感较高。  相似文献   

11.
赵艳琴 《学理论》2010,(18):77-78
幸福,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表示人们对生活惬意的感受和肯定的评价。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幸福之上,而是转向了公共幸福,而公共幸福的基础就是公共生活,只有在公共生活领域才能获得公共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6年"中国真实进步微观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志愿服务参与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这一结果不受样本异质性的影响;参与志愿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社交能力、信任感和公平感,进而影响了幸福感;参与政府组织的志愿服务的"幸福效应"不显著,而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和多渠道参与对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多渠道参与。  相似文献   

13.
潘瑾菁 《学理论》2011,(34):83-85
幸福感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含了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很多人认为幸福感仅仅是个人单方面的感受,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表明人们的幸福感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强烈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好坏与国民幸福感指数是成正比的。以构建幸福赣州为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结合了大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然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探讨,辩证地、科学地去把握和理解幸福感,进而为幸福赣州的构建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贺克臣 《学理论》2011,(24):72-74
近年来,"幸福"成为大众舆论、各种媒体乃至官方高层最热络、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例如网络上百度搜索结果高达180万个词条。"幸福感"更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最振奋人心、也最令人憧憬的词汇,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最温暖的词汇。结合温家宝总理不久前与网民交流时有关幸福的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6)
幸福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情况。从幸福心理学界定、幸福感界定、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和社会舆论。幸福感教育的措施如下:开设课程,让大学生感受幸福;增加幸福的情绪体验;树立端正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6.
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评价和体验,是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能够影响大学生毕生的发展。贫困生是民办高校的特殊群体,现实中许多贫困生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心理上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感受不到大学生生活的幸福。要使贫困生从思想上解困,使贫困生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民办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紧密联系贫困生的实际,以培育贫困生的幸福感为起点和落脚点,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生活,使之能够享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资助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份名为《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提出了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等八项调查结果。 读罢这条消息,心中不仅生出这样的疑问:这被调查的"3859人"能否就代表"中国"。据报道,这次调查不过"访问"了7个大中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西安、成都)、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3859人。中国东西南北有  相似文献   

18.
曹健 《瞭望》1999,(40)
时下,社会调查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行当,各种调查机构不断涌现,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最近,记者接触了几位天津第一批社会调查员,他们在城调队都干了15年以上的居民调查工作。他们和同事们及时、系统、准确地提供了大量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社会经济变化数据和分析资料,对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聊起入户调查,这几位调查员竟充满了感情,她们说,自己干的这个活几,是从社会的神经末梢——家庭中发现社会的发展、变化,能真实地反睐老百姓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最大的感受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搞高了穆怀玲,今年42岁,干…  相似文献   

19.
林婷  陈鹤  郑晓瑛 《青年研究》2012,(3):75-84,95,96
本研究使用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未婚青少年过去12个月内拥有多性伙伴情况。分析发现,中国青少年多性伙伴行为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性行为年龄过小、收入水平高等等。而具有商业性行为、有过性骚扰和强迫性交经历、经常浏览黄色网站等因素愈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市中学生消费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中学生的消费资金来源、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了解到当今青少年的消费特点、消费模式 ,对引导青少年正确地消费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