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的小说观     
我很喜欢读小说,也学着写小说。我对小说有自己的理解,认为小说其实应该叫做“心说”,就是用心说的。作家把自己心里想要说的话和所写人物心里想说的话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说来有头有尾、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又有意义。我爱读这样的小说。我也学着写这样的小说,《爱的咏叹》、《梳头娘姨传奇》等小说就是这样的习作。我不知道这样的小说是不是叫做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但我不管这个,我有自知之明。我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用心写,用心说。写作的实践,读者的鼓励,使我增强了责任感和信心。偶然…  相似文献   

2.
1988年,对我及许多同龄人来说,是奔赴“广阔天地”的二十周年;1978年以来的十年,对我们中许多人来说,又是走出阴影、命运发生大变化的十年。 新的生活并未割断旧日的友谊。一起插过队的朋友们有时抽闲小聚,酒酣耳热之际,或谈起往事感慨系之,或论及当今的一些腐败现象扼腕叹息,或提到某人在某公司挣了大钱,多少有些欣羡,但自己又很难下决心走这条路…… 我知道,在同龄人当中,我是比较幸运的。在这十年中,我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1975年,是我插队的第七个年头。当时,条件好一些的同学们已相继离开农村,剩下的知青不多了。年底,下到旗(即县)里一批招工指标,据说是最后  相似文献   

3.
范小青写小说,大概也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吧。从前看她的作品,文字是干净的,思路是清楚的,此外也难说有什么特色。她是主张写实的,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但是触而不深。84年我在江苏部分青年作家作品讨论会上发过一次言,当时范小青也在,我讲到当时江苏青年作家难于形成自己特色的原因在于不敢放手写,不敢正视现实。他们知道哪些可写,哪些不可写,看见别人写到什么程度,就跟到什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在H国参观博物馆近三个星期。在它的首都B市住了两星期,到它的东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城市参观了三天。途经S国首都M市来回计三天三夜。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朋友说,何不写它出来! 这是很难的。我知道,“外国也有”和“外国的月亮”是我们中国开放门户以后形成的两个典故。言为心声。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走出国门的人回来谈论外国社会时事风土人情的两种典型的心态的结晶。加上时间短,见识少,很难说出什么来。所以大前年去了一趟J国,我一字不提。国外朋友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我一言不答。  相似文献   

5.
路的随想     
“路是人走出来的”──鲁迅先生如是说。的确,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就自然成了路。马克思写《资本论》,曾将椅子下面腿坐得深深地陷了下去,也可以说是路的一个点。列宁踱步,竟然踩出一条光滑的道来。邓小平同志下放在江西时,因在住地天天散步,将原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伟人如此,普通人也不妨一试。“路是人修出来的”──筑路工人如是说。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交通事业,修路,可谓是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一种能动性活动。看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那编织在国土上的经线、纬线,大到铁路,高速公路,小到…  相似文献   

6.
宋洪 《瞭望》1991,(18)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青年时期是诗的年代;到了中年,可以写小说;年纪再大一些,就可以写一些散文和杂文。这些话在一般情况下无疑是对的。但我觉得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除生理上的因素外,也有其他因素在。最近读了  相似文献   

7.
茶香飘四海     
王向东 《侨园》2001,(3):32-33
中国的茶以及由茶而兴起的茶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有条横贯亚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几乎同我国的万里长城齐名。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伟大创举。这条路可谓世人皆知。可是您是否知道还有一条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但却鲜为人知的“茶路”。这条“茶路”,使茶传入异域,香飘四海,反映了我国古代开放的历史。海陆并举的“茶路”,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之大,可以从他们语言中对茶的称谓管窥一  相似文献   

8.
新春三愿     
一愿今年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去年。二愿今年脑体倒挂现象不继续发展,更好是开始有所扭转。三愿今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胜利。 如果我交上这么一份答卷,这完全是我真诚的愿望,写出来也不费什么力。可是我怕《瞭望》编者为难,发表不发表都不太好办,发表则怕人人都写上类似的这么三条,我相信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愿望;不发表则退稿难于措词,你不能说我这么写有什  相似文献   

9.
时光老人是无情的,那逝去的往事,一缕缕,一片片,缀连起来,渐渐清晰,在我眼前铺成了一条步入中年的路。 干政工15年了。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体验是如此丰富:沮丧与希望、困惑与感悟、忧伤与喜悦。但说句心里话,我不后悔!  相似文献   

10.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11.
小伟 《侨园》2013,(2):33
最近,笔者去了趟印度.在印度的两个星期里,我从南到北,一路造访了不少城镇,也在火车、巴士上路经无数乡村和无边无际的田野.沿途看到的"圣水"、神牛、咖喱,还有与我主动攀谈的路人,这一切对来自异国他乡的我别有一番韵味.倘若有人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印度的厕所."  相似文献   

12.
我一生从文,文章越写越短,想写得长一点也写不出来;而且又有很多作茧自缚的“怪癖”,以短克长。例如,我使用的稿纸,过去是500字一页,现在是用来写小说的400字一页,写随笔的300字一页。副刊向我约写随笔,限定3000字以内,我最多写到300×6,1800字左右。杂志约我写这类文字,要求5000字,我顶多给他写十张(300×10)。  相似文献   

13.
学会等待     
原金春 《侨园》2011,(8):45
前日到外地出差,车过一小镇前面发生交通堵塞,许多机动车停在路上。一同事说:"我知道有一条道可以绕过小镇。""好啊。"其余同事附和道。于是,司机倒车驶向那条路。但那条路面很窄,仅供小车通行,而且路况极差。我们行驶了一会前面竟也发生了拥堵。耗时两个多小时总算回到了公路主干线上,而且,由于路面坑洼,车底盘被刮,估计  相似文献   

14.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15.
东方螮蝀介绍我 一本论海派小说的 书,捧读之下,大快朵 颐,几年来寻寻觅觅, 如今居然找到了自己 的根;原来我虽不写 小说,归根结底,却还是属于海派文化培养出来那一流的。这本书就是吴福辉写的《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原来的书名实在拗  相似文献   

16.
黄震 《民主》2019,(10)
<正>一、选择教育减负这个题目的原因教育减负这个题目,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我当初坚持要做这个题目,也是由于我心里有一种感触。现在教育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做法急功近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是又在沿着这条路越陷越深。很多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学习到很晚,所以教育减负这个问题,可以说一直都没破解。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一个入校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2018年也是高考恢复四十周年。高考恢复的这四十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不停地往前奔跑,但为什么我们越跑越快,越跑越累?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初心在哪里。所以我想,教  相似文献   

17.
行到水穷处     
《民主》2017,(12)
正写短篇我是新手。不不,准确一点说,是多年生疏之后寻摸着重新入门的那样一种人。回想40年前,跟大多数年轻写作者一样,我也曾是从短篇起步进入文坛的。上世纪80年代有几年,打开"报刊小说选目",同一个月的目录里能见到我的三四处名字,可见年轻时也是个勤奋的女孩儿。可惜写来写去写不好,总在潮流之外转悠,也入不了评论家的法眼,自己觉得很无趣,遂放弃短篇,专攻中篇,后来又迷恋上了长篇,再后来更是  相似文献   

18.
误解     
远道退来一份陈稿。再大的作家,退稿都收到过,因此我毫不难为情。为了敝帚自珍起见,修修补补,拟收集子。一位女士见了说:这篇退稿还要什么,另写一篇新的吧。说得好轻松,“另写一篇新的”,要知道,我写文章跟生孩子差不多,也有一个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想早点出生,也可能是早产儿,放在温箱里不知道活得下去活不下去。再往深处一想,那位女士可能存在一点误解,什么误解呢?即是说:会者不难,反正你学会写文章了,另写一篇就是了。这种误解,其实好多人都有。我有一位高龄朋友,天天洗冷水澡,却告诉我一个秘密:“几十年如一日,天天洗冷水澡,可逢到寒冬腊月,清早往冷水里跳,每次还要思想斗争。”这是大实话。“几十年如一日”,总可以说“会”了吧?可是“每次还要思想斗争”。写文章一样,哪怕是多老的作家学者,如果要写点  相似文献   

19.
说诚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但我很长时间不知道它的出处,也没有去深究,直到读《论语》时才知道这原是圣人之语。《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相似文献   

20.
刘继兴 《各界》2013,(9):9-11
张恨水的众多小说中,有一部长篇小说《虎贲万岁》(又名:《武陵虎啸》)是纪实小说。 这是张恨水一生唯一的一部纪实小说。张恨水一直以来不主张以小说去纪实,他说:“小说就是小说,何必去惹下文字以外的枝节。所以我取《金粉世家》的背景,完全是空中楼阁。空中楼阁,怎么能作为背景昵?再换个譬喻,乃是取的蜃楼海市。蜃楼海市是个幻影,略有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虽然是幻影,但并不是海怪或神仙布下的疑阵,它是太阳摄取的真实城市山林的影子,而在海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