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整风运动不仅是一场教育运动,也是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确立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活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全党提供总结历史经验之思想武器,推动总结历史经验之进程,催生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形成,并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思想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延安整风研究党的历史是为了克服党内长期存在的严重的主观主义,亲历者以切肤之痛认识犯错误的思想根源是理论学习无法替代的。反对主观主义是要“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在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毛泽东的方向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方向是高级干部在历史比较中形成的共识,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思想是延安整风运动研究党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我革命精神的伟大的党,延安整风运动积累了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我们党通过不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形式,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保证了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新时代,我们党要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延安整风运动在党的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举措。将中国的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是这次运动的主线,它的发生、发展和影响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延安整风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不论于历史还是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艰巨而又复杂的过程。就其内涵来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提炼和概括。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关系密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延安整风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延安整风运动作为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进程。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学院着眼人才培养目标,依托自身地缘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坚持把弘扬延安精神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延安革命传统教育的形式方法,通过见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坚定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追寻延安时期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切实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回顾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学习延安时期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强化履行使命的历史责任感等做法,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成熟。  相似文献   

8.
延安整风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样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和最根本的方法。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党风、学风和文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党风、学风和文风,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最终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以及"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从根本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纠错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纠错动力、纠错任务、纠错方法以及纠错反思四个环节,它们有效地保障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具体化和时代化。其中,延安整风运动、七千人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纠错机制运行的重要历史事件。而延安整风运动则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纠错机制运行的最典型案例,它所包含的机制运行规律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的考察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延安整风运动原因,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和彻底肃清教条主义的需要;延安整风运动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包括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创作、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报在推进大众化的作用、对大众化对象的层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和纪律规范;延安整风运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有:理论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加强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保障、新闻媒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渠道、分清大众化对象的层次性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全部实践进程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长征的落脚点和走向全国胜利的新起点。延安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并巩固发展,为中国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集中教育广大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功效显著的范例。回顾延安时期特别是整风运动,总结延安整风运动中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纯洁性建设经验,并结合新时期纯洁性建设的特点,对现阶段更好地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延安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结合的强大精神动力,传播实践延安精神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孙建领 《工会论坛》2011,17(1):74-76
延安整风运动中是中圈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普遍的、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和思想教育运动,它成功打破了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损失的“左”倾错误的束缚以及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同际决议神圣化的根深蒂同的错误观念,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都是与整风运动中的党内的学习运动是不可分开的。  相似文献   

15.
延安整风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以延安为中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以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为切入点,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总结回顾延安整风运动,学习"整风精神",对于推动党的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党的领袖群体,聚集的是当时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一群儿女,他们是在中国革命火与血的考验和历练中,形成的最佳人才组合。他们在延安领导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业,度过13个春秋。并从延安走向全中国,走进北京,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本文着重探讨了这一群体形成的原因、特点、历史贡献和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中共政党文化成熟的标志性阶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命名的意识形态、以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党精神和以“三大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政党作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这一时期政党文化在党内达到了较高的融合性,政党已有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信仰和态度在党内得到各级干部和党员的高度认可。延安整风之后,党内思想更加一致,组织更加纯洁,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随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而获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认真分析当今中国和我们党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领导干部赴延安进行党性教育,对于净化灵魂,增强党性,实践党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历史上体现“三个代表”思想最充分的时期之一。所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源头,而“三个代表”则是延安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关于“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就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与延安精神二者的统一。江泽民同志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三个代表”的精辟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是全党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纠正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