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益诉讼写入新《民事诉讼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众多学者对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一致的看法是公益诉讼的适用需待司法解释和诉讼实践的充实.笔者认为解决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这种诉讼的诉讼客体的清晰描述,即诉讼标的的确定.确定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有两个路径:一是将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作权利化描述,以此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提供直接的提示;二是为解燃眉之急在既有的实体法范畴内,将公益诉讼视为法定的诉讼担当,由司法解释划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诉讼实施权边界.  相似文献   

2.
王姝亚 《人民论坛》2011,(7):128-129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对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要意义。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实践中,对诉讼原告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成熟经验的借鉴,提出完善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拓宽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并确立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中国家公诉人的角色等。  相似文献   

3.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计珍 《前沿》2005,(4):114-115
行政公益诉讼是相对于行政私益诉讼由非法律上利害关系人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在我国这仍是一司法盲区,但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简要介绍,论证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应采用的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公共利益代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制度的基本目的是解决社会纠纷与冲突,当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新的纠纷类型时,必然要求创设新的诉讼形式予以救济。当前我国公益纠纷的不断出现为诉讼审判实践带来了新的课题,也令司法机关直面这类纠纷公益代表权资格的争议。本文始终带着解决国内问题的强烈意识,重点考察各种代表机制的利弊,进而主张我国应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主要代表、个人和社会团体为补充代表的公益代表机制,以期为我国公益诉讼研究的推进和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环保法》第58条有明确诉讼主体、扩大可诉范围的亮点,也存在规定过于原则、法律效力不高、诉讼主体狭窄的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陷入能提起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数量少、"法律规定的机关"范围不明确、作为环境公益诉讼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不能开展、"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环保法庭"低受案率"的困境。面对这些问题,要解决,更要反思。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环境诉讼主体的范围、消除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恐惧、完善环境保险制度使政府不再为污染买单、引入"原告奖励"制度来降低环境公益诉讼的成本,提高环保法庭的受案率。  相似文献   

6.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指检察机关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而无人起诉的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判决有关违法行为无效,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的活动。我国虽尚未建立该项制度,但是域外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构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在我国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基本职责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较之普通公民、环保组织或环保行政部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仅具有职能上和制度上的优越性,同时也具有司法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当环境公益遭受侵害,环保行政部门怠于履行职责,或公众又无力或不敢维护环境权益时,检察机关通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对侵害行为予以司法上的救济,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的环境诉讼形式,也是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9.
夏云娇  王国飞 《理论月刊》2007,(10):109-112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侵权现象时常发生。据此,国内一些学者建议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案。从研究成果来看,对什么是环境公益诉讼这一前提性、基础性问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界定环境公益诉讼概念及其主要特征,进而探讨律师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公益诉讼就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每个检察院办案全覆盖到破解"老大难",从做实法定领域到积极稳妥拓展新范围,从开拓创新开局破题到规范理性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套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1.
公益诉讼是指任何组织和消费者都可以根据法律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首次写入公益诉讼内容,即新增的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规定原则性过强,剩下的具体制度设计工作全部依赖最高人民法院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是,公益诉讼是作为诉讼权入法的,而中国的诸多部门法中并无相应公益法权的实体法规定,公益诉讼权的规定显然是对实体法的一种超越。公益法权具有天然的社会权本质,要顺利实现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须完成公益诉讼的路径转化。以公益法权的社会权属性为据,为其寻求宪法上或民法上的权源,以实现公益法权实体法的弥补与司法配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利益博弈时代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健  李伟  张锋 《桂海论丛》2006,22(4):90-92
利益搏奕时代下,利益群体分化组合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形式多样化,出现私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划分,传统诉讼理念以私益救济为核心的制度安排逐渐受到挑战。科技管理活动具有公共效益性和公共侵害性双重特征,往往易出现公、私利益的交叉和冲突,公益诉讼是解决科技管理中公、私利益矛盾的重要途径和长效机制。我们以法经济学分析为视角来考量公益诉讼的机理,并在对公益诉讼理念重新凝练的基础上构建了公益诉讼的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大论坛》2011,(12):36-38
康菲溢油事件善后处理远未结束,其将面临来自国家海洋局、环保公益组织、个人等提起的相关诉讼。此中,环保公益诉讼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来打击污染破坏环境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因为民间公益社团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和利益中立性,在公益诉讼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武威 《岭南学刊》2009,(2):68-71,105
现行诉讼制度基于直接利益关系原则而对诉讼主体资格有所限制,这影响了公益诉讼制度社会和法律功能的发挥。应当将公益诉讼主体扩展为国家检察机关、社会团体与组织和个人,同时在根本制度、诉讼费用、奖惩机制以及法学教育与法律知识的普及多个层面进行完善与改进,以健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6.
唐开元  陈海燕 《求索》2010,(5):165-167
针对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漠视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事件呈大幅上升的趋势,而传统诉讼在追究用人单位公益违法行为方面存在不足的状况,笔者在考量劳动权保障与公益诉讼之间的契合性,以及如何处理公益诉讼与传统诉讼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及时引入劳动权保障公益诉讼机制,认为这是目前解决劳动公益案件、维护不特定多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设施致人损害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公共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仅依靠政府管理、舆论监督以及传统的民事及行政诉讼等方式,已经不足以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更不能及时发现及解决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如何利用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个公民保护公众利益的权利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公益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之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大量涌现公益诉讼,但结果却是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国法律对此方面的规定尚是空白。因此,为了保障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急需在法律层面上建立相关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杨雪 《人大建设》2010,(8):44-45
行政公益诉讼考察 公益诉讼最早可溯源古罗马时代,它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市民均可提起。  相似文献   

20.
刘清泉 《传承》2010,(12):142-1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侵害时有发生。然而,往往因为当事人不适格而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因此,在我国构建公益诉讼制度就尤为必要。为此,从公益诉讼的概念、我国建立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如何构建公益诉讼制度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