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推拉理论对影响外国人在华非法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外国人来华就业的推力因素主要有地缘经济因素、人口结构、跨境就业政策、政局稳定性以及非法国际通婚等,而中国内地的拉力因素主要有经济引力、市场因素以及移民网络(包括非法移民)的形成。在推力和拉力的相互影响下,入境非法就业外国人将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这种趋势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需要立法与执法合力治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通过聚类方法将我国不同地区差异类型化的基础上,分析外国人来华目的及不同来华目的对居留和融入意愿的决定模式。研究首先基于各城市外国人基本情况,将不同地区分为起始型移民地和自延续型移民地,并指出区分这两类地区的关键因素是移民社区的发育成熟程度。在此基础上指出,外国人来华身份选择和居留意愿同样基于"最小成本-最大收益"原则,在不同国家类型间有不同作用方式:来自发达国家的来华外国人,倾向于在自延续型移民地就业,以降低适应成本,实现人力资源最快最好的回报,并且不在中国居留;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来华外国人,倾向于在起始型移民地留学,以通过制度保障先行适应中国,寻找发展机会,以探索未来在中国居留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纷纷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调整移民政策,招揽人才。可以预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华寻求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控制外国人就业与引进优秀外来人才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尽快健全我国的外国人就业法律制度,是全球人才战略背景下我国出入境管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郑功成 《中国人大》2012,(10):27-27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50多年,人员出入境日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外国人中入境就业的已经是数以十万计了,外国人非法在我国就业的也数以万计,至于中国出国就业的劳动者更以百万计了。因此,强化对我国劳务输出的有序管理和进入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的规范管理,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对此,我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4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建立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制度,是中国移民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规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对移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永居制、目前国内技术人才紧缺状况等关键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偏差,不论是办法的宏观架构、立法思路,还是技术移民制、投资移民制、亲属团聚移民制的细节设计、具体操作,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消耗了中国作为移民法后发国家的优势,阻碍了中国移民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容忽视和回避,值得认真、细致地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  相似文献   

7.
张旭 《小康》2010,(8):52-54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人也愈发在意自己的国际形象。《小康》采访五大洲的外国人,从他们与中国人交往的故事中,提炼中国人的诚信形象。  相似文献   

8.
姗姗来迟的2012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弥补了中国绿卡制度缺失、持卡人待遇的不足。然而,能享受《办法》规定待遇的都是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适用对象人数太少,也加大了中国绿卡执法成本。绝大多数持中国绿卡外国人来自发达国家,在中国过着优越生活,中国绿卡赋予其普通民众权利的价值并不大。要疏通持中国绿卡外国人转中国公民的途径,消除外国人在中国的不确定感。未雨绸缪地建立移民融合制度,不让曾经在许多国家出现的种族冲突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外国人渐渐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外国人入境、居住、就业等涉及社会事务方方面面,对外国人的服务与管理仍然是个新课题,其中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广东警方的选择是,会同有关政府部门联合执法,就开展外国人综合治理工作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变“孤军奋战”为“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0.
在欧盟一体化的进程中,支持欧盟各国实施移民控制的法理基础是各国宪法对"公民身份"及其权责的基本规定.围绕"公民身份"认定的立法是整个移民控制法律架构的核心基础.以"外国人"为对象,围绕"入境"、"居住"、"就业"三要素进行的具体移民控制法律设计则是其主要内容.实施移民控制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强化外控机制和内控机制两个方面.欧盟各国的移民控制政策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是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有着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外国人随处可见。外国人渐渐融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外国人入境、居住、就业等涉及社会事务方方面面,对外国人的服  相似文献   

12.
数字     
22万人 公安部的消息,截至2011年底。在华就业外国人约22万人,约占在华常住外国人总数的37%。主要为三资企业工作人员、教师、外企驻华机构代表。 4.8万亿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8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移民研究领域的关键议题。本文以健康的社会影响(SDH)框架为理论起点,利用2018年"在华外国人调查"(SFRC 2018)的杭州样本,从社会融入、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地位三方面去探讨影响在华外国人健康的核心要素。结果显示,拥有在华就学经历有助于提高国际移民自评健康和主观健康获得,在迁出国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助于提高自评健康,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国人主观健康获得显著偏高。本文强调,要将在华外国人的健康研究置于中国特定的诊疗结构背景中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利好之一是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大量外国人也涌入中国.在增进了中外交往和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违法犯罪案(事)件增多等不和谐因素。近年来。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问题在我国比较突出。急需有关部门积累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法雄制度。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外国人入出境管理是新时代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和提升我国移民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外国人入出境管理存在配套立法缺位、体制运行不畅、监督机制乏力、保障体系不全等问题,构建面向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外国人入出境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迫在眉睫。对此,须运用法治化思维推进我国移民管理体制改革,在强化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和满足外国人入出境需求的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外国人入出境安全风险防控的法制体系、运行体系、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艾亚军 《新重庆》2006,(11):19-21
移民就业问题是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好的一个罩大问题。不解决移民就业.就很难让移民稳得住,更谈不上逐步能致富。为此.笔通过深入对石柱县库区移民就业现状情况的调查.就如何有效解决库区移民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移民就业工作的现状(一)移民就业与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共重庆市委九次全会召开后,各部门、各地区更加重视移民就业工作,由市移民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等13个部门组成的三峡移民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分类实施,定点落实,解决"零就业"成效显著,移民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庆市基本建立健全了移民培训体系,市、区县都成立了移民培训领导小组,各区县移民局都设立了移民培训机构,市政府命名了21个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各区县设立了100余个培训基地或培训点,对移民培训工作实行了专项考核和目标管理。2006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移民,就业率达到50%以上。移民培训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培训对象由移民干部为主转变为移民为主;培训内容由政策法规为主转变为劳动技能为主;培训目的由促进移民搬迁安置为主转变为解决移民生计、促进移民就业为主。  相似文献   

18.
罗素舆中国固有文明李永辉1925年4月,鲁迅先生写了一篇题为《灯下漫笔》的杂文,他感叹说:“但是,赞颂中国国有文明的人们多起来了,加之以外国人。”近70年后,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人又多起来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也难怪比起鲁迅那个时代来,现在的中...  相似文献   

19.
问: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有何规定?哪类人员可以免办就业审批和就业证? 答:台港澳人员在中国内地就业的管理与外国人在中国内地就业管理是不同的。对此原劳动部于1994年2月21日和1996年5月1日分别颁布了《台湾和香港、澳门居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加入WTO,跨国企业和境外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国内,在带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用工矛盾。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就业的过程中,原来与国内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例如社会保险缴纳、加班费支付、非法解雇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外国就业者的身上。因此催生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