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城的主人 〕 1949年5月16日,这是武汉人民永远难志的喜庆巳子。 这一天,江城百万市民如同液滚春沏涌上街头,呜鞭乐舞,击鼓高欧,迎接人民解放军人城,狂欢武汉解放,欢呼新武汉诞生: 在欢乐的竹炮锣鼓声中,一辆军吉普车风尘仆仆驶进中山大道,缀缓穿过热烈欢呼的人群,拐向一元路,疾驰到汉口槽明饭店门前停住. 稍顷,从吉普车上走下来两另一位是江城人民熟识的陶铸.他们举目审视一旺饭店大门四周,便并肩同步迈进门去。 这里原是宋子文的公馆,抗战后改为德明饭店。谁也没有料到,现在竟成了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武汉解放后的第六天,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宜告成立,谭政任主任,陶铸为副主任,这是江城武汉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中原局机关刚创办的《长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特大新闻。 陶铸又在武汉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从枪林弹雨打出来的肉铸,已不是在白沙洲那个草屋给工友们讲故事的小伙子了,他已是成熟的中年汉子,眉宇间透出沉稳、自信、果断的气质,一眼望上去,使人觉得他是个有魄力、善于思考的人。 他年官力强,精力旺盛,表现出一股雷厉风行的作风。军管会一成立,他立即开展接管武汉工作。这些天,他日夜奔跑三镇了解情况。 陶铸深知,武汉虽已解放,可潜伏在城里的  相似文献   

2.
陈毅与厦门     
陈毅与厦门的关系要追溯到1929年。 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公民小学召开。陈毅是大会的主持人之一。他代表前届前委作了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陈毅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党内争论问题及分兵问题》。大会选举的结果,把毛泽东从红四军前委书记的位置上选了下来,陈毅  相似文献   

3.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4.
正"天南一柱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说的是陈毅,因为他有着元帅外交家、元帅诗人的美誉。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他是一位大忠大勇的战将,他的青松气质和不怕断头精神,彰显出他高贵的品格。没有赶上南昌起义,但是在部队行将溃散时他挺身而出八一起义的那天,陈毅不在南昌,他没有赶上这次起义。在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当中没有陈毅的名字。在此之前,他奉中共中央的指示,正率领一群军校学员从武汉乘船赶往南昌,  相似文献   

5.
陈毅微服出峡抵达武汉,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共党委书记.不久,发生"七一五事变",汪蒋合流.七月初,陈毅辗转经由九江赴南昌,未及赶上八一起义部队,旋又向南,终于在临川赶上起义部队.周恩来分配他到北伐时叶挺担任过团长的"铁团"73团当指导员.在起义军失败溃散的危急关头,陈毅协助朱德整编的这支队伍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最初基础的一部分.1928年1月,朱德和陈毅发动湘南起义,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色军旗,朱任师长,陈任党代表.这年4月,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朱任军长,毛任党代表,陈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6.
1990年8月11日晚10点多钟,民警蒋德国正在派出所值班.忽然,他发现大墙外有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他立即警觉起来.遂出来盘问.其中一个把身份证掏出来递给蒋德国.由于天黑看不清,蒋德国提出到有灯光的地方看看,那个人回答:“不用了,我这儿有火柴.”正在这时,站在蒋德国身边的另一个人从腰间猛地抽出一把尖刀来,狠命地向蒋德国右胸刺去……蒋疼得“哎哟”一声,随后掏出  相似文献   

7.
陈毅(续一)     
(六) 陈毅“受党中央委派到武汉分校,参加分校的领导,任校党委书记。”但“党委书记是不公开的,公开的身份是准尉文书”。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在紧要关头,陈毅挺身而出,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这时,武汉分校已缩编为教导团,炮兵大队则缩编为炮兵连。一天,陈毅卷起裤脚,挟着布鞋,  相似文献   

8.
莫元钦 《党史天地》2009,(1):28-37,42
1946年3月,武汉江城仍春寒料峭。 中共地下党员李声簧一早来到汉口江边码头,他站在码头上,默然凝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他希望江面上出现那艘小火轮。  相似文献   

9.
曹录生 《世纪桥》2005,(5):44-47
“英雄肝胆亦柔肠”。在几十年的峥嵘岁月中,陈毅与张茜志同道合,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动人肺腑的情感乐章。我爱这战斗的春天陈毅直到40岁才成立家室。1939年,陈毅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七大”以来的情况,住在他的挚友处。1938年春,张茜响应正在武汉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号召,参加新四军,在军部战地服务团工作,是演剧队和歌咏组的成员。陈毅任第一支队司令员,经  相似文献   

10.
陈毅有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第二。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陈毅最疼爱他的小妹妹陈重坤。尽管兄妹手足情深,但在原则面前,陈毅对陈重坤同样  相似文献   

11.
陈毅不嫌职务低罗荣桓甘居下级之下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陈毅正在武汉.起义的第二天,他奉命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急赴南昌.可是,当他历经艰难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却于前一天撤走了.他又不顾一切困难,日夜兼程地向南追赶,闯过了沿途军阀部队、地方民团的盘查和搜捕,终于在临川、宜黄地区赶上了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12.
1927年4月中旬,陈毅在少年时代的同学、川军旅长郭勋祺的掩护下,离开了白色恐怖的重庆,来到武汉,被中共中央军委分到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由恽代英、施存统、陈毅三人秘密组成中共校党委,陈毅任书记,公开职务是该校政治部准尉文书.“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武汉国民政府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唐生智欲将分校秘密围歼,被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察觉,即建议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将其改建为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使这支革命武装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9,(8):56-57
不嫌职务低的陈毅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陈毅正在武汉。起义的第二天,他奉命从武昌乘船沿江东下,急赴南昌。可是,当他克服沿途阻挠与艰险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于前一天撤走了。他又不顾一切艰险,日夜兼程地向南追赶,闯过了沿途军阀部队、地方民团的盘查和搜捕,终于在临川、宜黄地区赶上了起义部队。  相似文献   

14.
项英的一生虽然毁誉不一,但很富传奇色彩。他多少次遇险又脱险,而最后竞死于他所信任的部下之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项英一生最危险的时候,是在红军主力北上以后,他和陈毅留在南方打游击的三年。 油山地处赣粤交界处。到达油山后,项英化名老周,陈毅化名老刘。两个人性格不同,陈毅好动,而项英好静,不爱说话,除了在棚子周围散散步之外,就是看书报,想问题,谁来了和谁谈话。两人都有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11,(6):55-55
1939年初,陈毅率领的新四军驻扎在苏南茅山一带。当时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特别是一些伤病员因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势日趋严重。?一次,他听说镇江城里过去有一个姓蒋的人开办过一所"蕲药仙诊所",主人因世道离乱,故而避进茅山大茅峰的九福宫,专为穷人治病。于是,他立即带  相似文献   

16.
《党史纵览》2007,(6):56-56
在陈毅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大铜墨盒,上面镌刻着他的手迹:"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这是陈毅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陈毅的一生,完全实践了这个座右铭.他虽然功勋卓著,却不愿意别人宣传自己.  相似文献   

17.
据载,解放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时,身边有两个秘书。每当陈毅批文件、做决策时,两个秘书总是说:“你的决定太英明了”,“你的批示太正确了”。这种现象,陈毅当时并不在意,可事后检查起来,他发现在这段时间里做了一些蠢事和错事,心里很不好受。他想:秘书恭维自己虽然不是坏心,更不是有意加害自己;但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意见,总是听一些悦耳的恭维话,就难免犯错误。于是,他决定换秘书。陈毅对新调来的秘书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于提不同意见,并说,只有这样,我们在工作中才会少犯错误。然而,也许是“时代背景”的不同。现在,坚持陈毅同志那种观念的领导似乎在逐渐减少。于是,就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喜谄好谀,非常喜欢听取别人包括秘书那些恭维的悦耳之言。甚至还有少许索谄取谀之人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的黄浦江畔,矗立起一座陈毅市长的塑像,今天,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上海来到外滩陈毅的塑像前,都会满怀深情地久久凝视着老市长,仿佛又在聆听敬爱的陈毅市长那怪做有力的话语。陈毅市长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形象永远留在了上海人民心中。“一切均从人民利益出发”上海解放不久,陈毅在上海市府工作人员大会上作了一次热情生动的讲话。他说,我们是从全中国人民利益着眼的,以这个原则作为判断是非、分清善恶的最高原则。合于人民利益的我们干,不合于人民利益的不干。他说,有人说“政府统治人民”。不是这样。人民政府不是一党专…  相似文献   

19.
陈毅在广州会议上的崇论宏议真使文艺家们如沐春风.然而,他所谈的毕竟是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最关紧要的大问题,因而对诗歌创作的具体问题便无暇顾及了.不过,陈毅终究是诗人,他最关注的文学门类也还是诗.1962年4月上旬,他致信藏克家,提议召开一次诗歌座谈会.4月19日,朱德、陈毅、郭沫若、赵朴初等50多位诗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欢聚一堂,切磋诗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毅以他的赫赫功勋、耿直敢言和富于人情味的鲜明个性而著称.老百姓喜欢他而不畏惧他,知识分子喜欢他而亲近他,政治家和将帅们喜欢他而引为知己.陈毅的忠诚、乐观爽朗、光明磊落和富于牺牲精神的人格风范像一座丰碑矗立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