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知识(TK)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新课题,在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制下,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不当侵害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突出问题。作为“传统知识”的侗族大歌由于没有有效法律机制的保护同样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不当的侵害。本文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侗族大歌知识产权保护当务之急应在署名权、改编权、演唱权、演唱者权、传播权、经济利益分享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商标权和专利权保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萍 《求索》2008,(1):74-7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已日益受到重视,这是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以著作权模式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模式,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换,实现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综合性保护。商标法应该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纳入其保护范围,明确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同时,应当针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特点,修改专利权的获取要件,以便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李磊  邹德东 《前沿》2005,2(6):108-110
在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日渐消失。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这种境遇,法律制度应该做出某种能动的反映。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进行经济立法,而且要进行文化立法,以保护脆弱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首先要明确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立法原则,并依此为指导,抓紧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政法律制度,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朱国良 《青年论坛》2014,(6):108-112
用法律手段保护民间文学艺术是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问题首先是由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发达国家中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相对较弱.比较法视阈下,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尽可能既要与现行国内国际立法实现有效对接,又要坚持立法重构,以有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传承、记录、整理和汇编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和管理智力创造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法律制度。我国是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比较晚的国家,因而与发达国家及世界惯例尚有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在医药领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认清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存在的必然性,提出适合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适用原则,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栓成  史艳英 《前沿》2011,(5):173-176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其生存状况日趋恶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尤其是如何用知识产权保护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本文通过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和特点、保护现状和知识产权保护难点的分析,提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可能模式和一些具体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璧 《思想战线》2005,31(5):6-11
知识产权是一种竞争性资源要素,拥有知识产权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进行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时的地位。运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条件、文化观念、法制环境等与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在相关制度的选择与政策安排上必须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蔡雅洁 《人民论坛》2013,(18):243-245
欧盟及其成员国特别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并将之视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欧盟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以维护其内部单一市场为目的,由欧盟层面的法律和成员国层面的法律两部分组成。在新形势下,欧盟提出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规划,集中指向数字化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了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地区纷纷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开发,这也引来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保护的法律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现有的法律保护体系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无法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司法途径来保护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中,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却并不理想,为此,应当强化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并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并在国际间通过了一系列的条约,建立了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随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1980年成立了专利局;1982年颁布了商标法;1984年通过了专利法;1990年通过了著作权法;1991年实施了…  相似文献   

13.
吴凡文  王千石 《前沿》2015,(2):77-79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附则部分的规定,肯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确认了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性,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价值诉求、权利属性、权利主体及客体等方面与传统的知识产权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逾越其中的天然障碍,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知识产权的保护必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思想工作》2009,(6):22-22
吴汉东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系统需要吸收人类共同的法律文明成果,移植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理念,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多元文化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中实现改造和重构。知识产权文化现代化转型,需要一般社会条件的综合作用。推动法律文化的变革与转型,其主要根源来自一定社会内部存在的处于变化状态中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形成法律文化再造的运动能量和运动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知识产权经济价值及实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赋予其权利特殊性来看,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是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公开性、可复制性、精神财产性是知识产权的经济特征。普通高校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秘密、校名校誉等知识产权既具有法律意义,又具有经济价值。高校知识产权在实践过程中,应从知识产权评估转化机制、成果的二次开发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知识产权成果的经营、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途径实现其知识产权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版权/工业产权"二分法思维造成了外观设计法律保护模式的多样性。我国将外观设计纳入专利法保护的立法模式已不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外观设计产业发展的需要。专门立法模式不仅可以突破知识产权传统分类的局限,而且可以避免重叠保护带来的过度激励,使外观设计法律保护制度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我国信息技术中的知识产权已受到我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同角度的保护。然而,由于英特网、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盗版侵权等问题,使现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在当今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保护标准国际化、保护水准高程度化的需求下,世界各国对现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开始进行调整、强化,以切实维护本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美国、日本及欧盟都已经开始了有关信息技术对知识产权保…  相似文献   

18.
邢璐 《青年论坛》2007,(1):87-89
传统知识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是传统知识保护中的重要方面,而专利权保护又有其独特的优势及缺陷。在认清我国现有专利权保护制度对传统知识的保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情况下,完善现有专利权制度,使其与传统知识的保护以及其它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9,(10):89-89
舒洪水、贾字在《法学家》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采取不断修订国内知识产权法和制定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手段,以适应国际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应分析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并从知识产权自身的特点、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经济、文化和法制等方面,对我国的知识产权犯罪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