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春音 《群众》2009,(8):64-66
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世界主要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了学习会。他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前记者了解到,为贯彻党的十七大"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精神,福建省慈善  相似文献   

3.
高层点击     
《人大论坛》2009,(6):M0002-M0002
胡锦涛5月22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统筹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带给商业保险机遇,使得商业保险可以在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农村保险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商业保险也面临着社会保险发展带来的“替代效应”和企业经济条件限制的挑战.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应端正认识、做好宣传,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降低替代率、减少企业缴费比例,从而促进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统筹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社会对发生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首先是劳动者)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商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财产因意外灾害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补偿。很明显,社会保险的保险对象是人,商业保险的保险对象既有人,又有物,这是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区别,除此之外,请看——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社会对发生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首先是劳动者)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商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对财产因意外灾害或人身伤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补偿。很明显,社会保险的保险对象是人,商业保险的保险对象既有人,又有物,这是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区别,险些之外,请看——  相似文献   

7.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被首次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提出了社会建设要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建立起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它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目的在于保证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社会保险的内容在社会保障中所占比重最大,可谓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保险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重要内容。从功能上来说,社会保险制度被还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观察与思考》2009,(11):10-10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多层次内容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当前改革中的一项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较紧迫任务。目前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险在运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 社会保险变成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存保证,是国家行使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纯粹的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险性质包含福利性、社会性、行政性、单一性等特点,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业性质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三大支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最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最基础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保障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有关国家和地区适应本国本地实际、服务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满足相关人群生活发展需要作出的调整收入分配、保障民生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迅速提升、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民政局李宗明认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注重四个坚持。一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因此,我们务必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总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二要坚持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5.
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一样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和商业保险的现实需求决定着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因此 ,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给予大力扶植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传统的慈善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丰富,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普及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是新时期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为此,本刊策划了此专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始于50年代,对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起过应有的历史作用。现今,中国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正由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过渡。为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建立起一套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下面六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模式的社会保障新体系非常重视社会保险,它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各种社会保险基金,将国家…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在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疑对我国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制度安排,是社会成员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直接承担着维护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任务,构成了社会保险无法保障或保障后家庭收入仍然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群体的一种"兜底"保障.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些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而所有这一切,进城农民工要想拥有却是极其的艰难。在人们的思维里,农民依靠的是土地,土地已经给了他们社会保障的来源。现实情况是:受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目前只覆盖到城市职工,对其采取强制性社会保险政策,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但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更是无从谈起。进城农民工时刻面临着工伤、失业、疾病等职业与生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在城市里却没有社会保障可以依靠,大多数民工选择回乡克服风险。这样,城市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农民,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