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实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毛泽东创立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动力论,这个问题才在认识方面有了历史性突破,在实践方面有了根本性解决。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矛盾学说,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论和直接动力论。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探索以体制改革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可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它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客观性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根源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处理问题;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更好地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转变。同时,斯大林在肃反运动中的错误、苏共二十大阶级斗争熄灭论的存在及波匈动荡,使毛泽东明确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基于以上原因,毛泽东对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进行了探索,创立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水平。进一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对于处理当代我国的社会矛盾,特别是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以及思想文化中的矛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并强调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特别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并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江泽民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放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中加以认识,使其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充实,解决的方法更完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论断。斯大林在列宁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正确观点,随着建设的深入,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矛盾问题上陷入了歧途,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前,半个多世纪前曾经争论过的一个课题又成为不少人思考的热点,那就是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制度有无优越性、生命力?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总之,这就是人们关注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矛盾本身就包含着解决矛盾的力量。用对立统一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地分析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是从总体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一个基本思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反映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上来表现为一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为理论指导,以社会冲突的生成过程为线索,以社会冲突的潜伏期、发生期和善后期为研究脉络,探索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对缓解社会冲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再求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说不尽的话题。本文对此加以再探讨,旨在论析这一历史性突破,既是社会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进程,又使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面临众多新的矛盾和困难。在这些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同历史转折时期,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为理论依据,以分析广泛的社会矛盾和主要矛盾为基础,对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都作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时代性的科学理论,是具有批判性的发展理论,是具有时代意蕴的永恒话题。基于中国探索实践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探索与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意蕴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中国当代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解决或缓和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尽快完成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问题。在对此问题准确把握与深刻认知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意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多层次的,纷繁复杂的矛盾体系。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科学,需要认真研究。自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和对待经济落后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未解决好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摆在这些国家面前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此,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百年探索,并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非公有制经济科学理论体系.学习、研究和实践这一理论,对于在新时代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建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矛盾结构体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类矛盾加以科学的分类,认清各种矛盾的地位、作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解决的方式,就可以更好地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运动规律。现将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分类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是肯定存在矛盾的.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批判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的错误观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的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受这个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不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违法犯罪问题成为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焦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和尖锐,农村违法犯罪活动进入了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本文针对绵竹市农村违法犯罪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自身素质、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失地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19.
从苏联宣布成为第一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到今天,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已有50余年的历史了。这5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也正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 这个阶段是从1936年苏联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前后。在这个阶段,斯大林简单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苏联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伟光 《理论前沿》2007,492(3):5-9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索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6个相关问题:(1)和谐与矛盾;(2)和谐社会与社会基本矛盾;(3)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4)和谐社会与人民内部矛盾;(5)和谐社会与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关系;(6)和谐社会与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