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像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捆绑,神鹰叼啄那样,过了80年有余。捆绑的绳索、铁链达9条之多。1978年以后,一根根绳索、铁链被解开。不过,近年有学者提出了所谓的“半年错误论”。其实,观其一生的伟绩,不应戴上贬损的帽子。  相似文献   

2.
“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以一篇题为《飞夺泸定桥》的短文记述了这段战事,收录在1937年2月于延安编成、1942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  相似文献   

3.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杨成武1985年5月,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时,杨成武重返泸定桥。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央红军强渡天险金沙江之后,风驰电掣地继续北上,一路上途径会理、西昌、冕宁数县。企图对红军进行阻拦的四川军阀部队,一触即溃,望风披靡。然而,摆在红军面前...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过四川史实考证两则何成学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长征过四川飞夺泸定桥,在泸定县召开了有名的泸定桥会议,会议上决定派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同志去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然而,关于泸定桥会议召开日期和陈云奉命离开长征队伍去上海的时间或者...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在展示着我党80年波澜历程的中国革命博物馆抚今追昔的时候,心中激荡着的,是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崇敬之情。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中国革命的见证。馆内有正式藏品13万余件套,图片13万余张,参考品10余万件,其中一级品就有2700余件。井冈山红军使用的油灯,泸定桥上的铁链,斯诺收藏的毛泽东戴过的红军帽,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照料伤员用的碗和勺,渡江战役的战船和曾经悬挂在新华门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会匾……从这一件件珍贵的藏品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  相似文献   

6.
张杰 《党史纵览》2006,(8):26-26
泸定桥是高悬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悬桥.桥的主体由一个套一个粗铁环联成的13根长铁索和东西桥头台组成,长101.67米.这13根铁索代表着当时资助建桥的13个省.其中9根并排做底索,上铺木板构成桥面,宽3米,供人、马通行.另外4根两边各放两根做扶手.13根铁索固定在东西桥头台内落井中的卧龙桩上,桥中间没有任何固定物,就悬空吊在大渡河上.  相似文献   

7.
任真 《学习导报》2011,(22):56-56
我想起了泸定桥。想起泸定桥,是因为一张老照片。我随便地翻一本书,揭过一页,再揭过一页,不经意地,泸定桥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小时候在课本上就读过《飞夺泸定桥》,我知道它是一座英雄的桥,始终和勇敢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老虎觉醒     
风声 《当代工人》2011,(19):25-25
一根小桩子,一截细链子,竞拴得住一头半吨重的大象。这是不是很荒谬?可这种荒谬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时,用一条铁链把它绑在水泥柱上,小象力气小,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小象渐渐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大象,凭着力气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仍不挣扎。  相似文献   

9.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0.
习惯与自然     
《党课》2013,(22):88-88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再挣扎。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6,(10):89-89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皎平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调军队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水急,山高地险,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5月25日,红1军团第1师第1团17名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革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160公里,于29目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并在桥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被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A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湾河.使国民常想计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破灭。  相似文献   

12.
泸定桥游记     
正在我60多年的记忆里,走过的桥很多,但印象最深的只有两座桥,一座是赵州桥,另一座就是泸定桥。赵州桥就在我的家乡河北,我曾多次前往参观,而泸定桥远隔千里,一直到2020年7月,我才有机会游览参观。车沿着大渡河岸边崎岖陡峭的山路迤逦而行,远远望去,泸定桥就像一条长龙悬卧在大渡河上。矗立岸边的桥头堡是汉藏融合的独特风格,古朴典雅。桥亭上方翘起的飞檐宛如展翅欲飞的凤凰,格外引人瞩目。泸定桥如今闻名于世,并非是它设计构造的简练精美,  相似文献   

13.
生命之链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链比谁的都要牢固;可是他木讷不善言,卖出的铁链很少,所得的钱只够勉强糊口。人们都说他太老实,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老铁匠打好了一条巨链,装在一艘大海轮的甲板上做了主锚链。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很多年都没有机会派上用场。有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有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船上其他的锚链都放下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那些铁链就像纸做的一样,根本受不住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密歌根州一位农场主养了头公牛,他用铁链把公牛锁在榆树上。  相似文献   

15.
拜谒泸定桥     
从成都市西南郊驱车,经成雅高速公路到达雅安市,再折上川藏公路,在穿越雄伟的二郎山隧道后不久,便到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辖的泸定县。滔滔的大渡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享誉中外的泸定桥就位于县城的北边。  相似文献   

16.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一路上途经会理、西昌、冕数县,抢占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歇斯底里地嚎叫:“让共产党做石达开第二!”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面太宽,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化费多少时日。此时,传来消息,刘湘、刘文辉、杨森的部队已离大渡河不远,薛岳、周浑元的部队也在日夜兼程追击进逼。眼下,要迅速渡过大渡河,必须火速拿下泸定桥。就在这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我们四团接受了夺取泸定桥的任务。已过河的红一师为右路军,正沿东岸北进,策应我们四团夺取泸定桥。  相似文献   

17.
党建信息     
正泸定:勇士传人"回家"传承长征精神9月22日,81年前以无畏勇气夺下泸定桥、创造世界军事奇迹的"飞夺泸定桥22勇士"传人——陆军第54集团军铁军师叶挺独立团红二连官兵代表再"回家",向泸定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赠送连旗、锦旗,表达红军传人不忘初心、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图/新华社)  相似文献   

18.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河宽200多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1935年5月上旬,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大凉山彝民区、西昌、冕宁等地到达大渡河的安顺场。5月25日,红军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奋勇渡过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渡口。为了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总部同时决定,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进,从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渡河。5月29日,红一团二连连长廖大珠率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链冲向对岸,占领了泸定桥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欲借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  相似文献   

19.
周重礼 《党史纵横》2001,(10):16-1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诗章。这支先锋团的政委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可团长黄开湘的姓名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鲜为人知。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开始承受生活苦难,学木匠以箍桶为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由方志敏介绍加…  相似文献   

20.
<正>云宗连(1903—1935),河南省鹿邑县人。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5军团13师37团团长,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并荣获三等红星勋章。他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壮烈牺牲,时年32岁。1992年12月,云宗连被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一云宗连,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涡北镇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攻读诗书,后跟父亲学习武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