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人格,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实践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世界,支配着个体的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道德人格是由道德准则意识、道德责任意识和道德目标意识三个要素构成,而且每个要素又都是以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为主体的责任意识为直接根据和内容,又是其道德目标意识的价值基础;道德责任意识通过个体自我调控推动着道德准则意识向行为转化,又维护着个体行为的价值取向一贯性,而道德目标意识不仅驱动着个体的道德心理,而且激励着主体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论责任感的形成与教育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责任感作为人们对所承担的道义的认同和积极的态度,决定着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一个人的行为可以造福整个人类,也有可能危及整个世界的高科技时代,个体的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责任感的形成不仅靠外在的威慑和强制,更依赖的是个体的自觉选择,是义务感和良心的统一。个体责任感的培养,要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基础和前提,一方面依赖于外在规范的利益制约和威慑,一方面更靠个体爱心、同情心的支持和驱动。  相似文献   

3.
品格,一般指人的品行特性,即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心理特征、道德情感和风范操守。人的品格主要是在社会历史环境中形成的,它既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  相似文献   

4.
一、共产党员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时代的呼唤,是完成党的任务的需要 (一)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要求共产党员不断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命运担负着崇高的历史责任.在这个时刻,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大变动的历史时代,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把握主动权.而只有不断自觉培养自身高尚道德情操的共产党员才能真正地认清和把握机遇,明辨和应对挑战,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化与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透露出一定的文化气息。由此推断,犯罪无论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必定包含着种种文化因素,丈化与犯罪具有干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犯罪个体、犯罪社会现象和犯罪历史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对于犯罪的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宣兴章 《外交评论》2009,26(1):85-99
康德永久和平的理想是基督教末世论的世俗化,其中诸多观念根植于启蒙时代的理想——在地上实现天城。康德运用自然目的论将自由、理性以及道德理想国等观念注入其中,形成了一种道德的神学,新教的哲学。究其实质,康德所讨论的并非是现实的和平,而是理想的永久和平,这就是在历史终结之时实现世界的伦理共同体。这种追求和平的哲学看似温和,实际内含着激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1)文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接受的文化观念有关,他的每一个行为都会透露出一定的文化气息。由此推断,犯罪无论是作为一种个体行为还是作为~种社会现象,都必定包含着种种文化因素,文化与犯罪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犯罪个体、犯罪社会现象和犯罪历史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着重探讨文化对于犯罪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论友善     
友善可以从道德和品德两个维度上来理解。作为道德的友善,即道德规范意义上的友善,具有社会的属性,是指个体在处理与他人它物的关系时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主要表现为友善待人、友善对己、友善爱物三种基本形式。作为品德的友善,即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友善,具有个体的属性,是指个体与人与物友好互助的个性或人格,由个体友善认知、个体友善情感和个体友善意志三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一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中内外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 法国的涂尔干认为:“个体品德社会化必须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道德是个命令体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物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充裕,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更加要求人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道德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郭美美事件。本文从道德习惯出发,提出了团员青年培育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行为,使个体获得行为上的"道德自由",导向、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自觉、高尚和文明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伦理学是以道德为对象的科学,是关于道德、道德问题、道德判断的哲学思考.道德则是为社会经济关系所规定的,以善恶为基本范畴的社会意识.道德作为一种意识或观念,渗透在人的思想、行为和关系之中,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主要讨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及其理.论根据,以求得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2.
敬老,从人伦道德上升为文化现象的同时,给这种道德品性赋予了一种文化内涵。如果敬老只是停留在家庭伦理的层面,那只具血亲传承的人类学意义,只有在广阔的社会层面,以这种伦理规范作为社会崇尚的目标时,敬老才具有文化的品格,才可称之为时代的文明。我们在对敬老这种道德品性作文化研究的时候,首先就要让敬老这种由家庭伦理上升为社会文化的现象进入文化哲学的视域,通过文化哲学的历史分析,厘清各种纠缠在一起的概念,理解敬老文化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3.
好和善-爱比克泰德伦理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好分道德的好和非道德的好两种,它们都是人性的基础.但人生在世,这二者必然会有矛盾.斯多亚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认为,道德的好大于非道德的好,义大于利,灵魂高于肉体,人应该舍生取义,以义为利,这就是人异于禽兽之处,这就是神赐予人类神性(即理性)的意义所在.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充分展示这种神性,并将自由归于道德,自爱归于普爱,利己归于利他.可以说,爱氏的哲学是一种道德本体论哲学.另一方面,爱比克泰德的哲学,在突出张扬个体自由的同时,并没有把它同共同体的道德割裂开来,而是把个人从心理学这个最微观的角度与整个世界(神)这个最宏观的共同体辨证地统一在了一起.所以,从完整的古希腊智慧--理性智慧和伦理智慧两个方面来看,真正集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者是爱比克泰德而非亚里士多德.他的哲学对我们当今的中国人也有广泛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中华礼仪文明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知礼懂礼和言行文明,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是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文明行为漫画创作与研究与倡导文明行为,能够提升人民道德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赫勒历史哲学研究中,一方面,乌托邦是指一种赫勒历史哲学中始终可以感受到的超越现存向往美好的理念、理想和信念;另一方面,就赫勒历史哲学的整体建构而言,确实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论构架,在这个意义上,乌托邦是对赫勒历史哲学总体上的概括用语,指其可望不可及的空想性质。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调控是领导干部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一般说来,这种调控是按照一定的从政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调整领导行为的过程。它是通过从政道德调控主体的品质修养、价值取向的内化形成一种内心的精神意志。道德是具有层次性的,同样,从政道德调控也具有不同的层次性,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社会行为调控,是从政道德调控的最现实层次。从政道德行为是从政道德的载体,从政道德作为“从政实践理性”所具有的实践指向性特征在从政道德行为中得到了最典型、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调控决定着从政行为方向的选择,调节着从…  相似文献   

17.
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使人们对规范本身是什么清楚明了,而且,也必须关注他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这是因为行为的认知问题(“知道做什么”的问题)和行为的发生问题(“需要什么”的问题)是探索实践规范性问题的基本前提。进而言之,对道德内涵品性的科学解读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公民道德的精神实质,更关系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综观古今中外人类伦理思想史,对道德品性的确认不外乎有两种倾向,一是指向主体(个体)维度,将道德主要理解为一种个体的道德责任或者说一种责任,即美德或个体美德。这是一种强调以个人内在德性的完满为基本道…  相似文献   

18.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指戏剧舞台上演员所用的面具,后引申为人格。通俗地理解,人格就是指人的品格,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道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集结。也可说道德人格是人的位格、性格、品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危急事件是一种社会常态。然而,危急事件又是指一种非常态的事件,它对于一个组织乃至一定领域内的社会的和谐、稳定状态产生着破坏力,并且其破坏速度和破坏程度难以预料和控制。管理者作为这以特定时刻的管理,组织者,他拥有熟悉情况,过往经验,号召力等各方面的优势,对这一时刻的其他个体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管理者在危急时刻的道德责任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提高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对应对危急事件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照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危急时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行为进行分析,探究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问题,使管理者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及公众的利益,更好的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深入建设。  相似文献   

20.
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行为性、伦理性、稳定性。品德的行为性,是说一个人的品德总是有其外显行为来表现的,人们总是根据其外显行为来作道德评价,无行是很难说有德的。品德的伦理性,是指品德行动是一种合乎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的行为。它是由一定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支配的行为,其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依据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伦理思想、伦理道德,是处理人事和人际关系的应遵循的准则。可见,离开了伦理道德,也是不成其为品德的。品德的稳定性,是说合乎伦理的行为中,其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稳定的,是习惯化了的。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品德定义为一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