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围绕人民民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是使人民掌握并行使国家权力的民主,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意味着人民全过程参与国家的一切事务;社会主义民主是广泛、真实、充分的民主等观点。这些论断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理解和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凤祥 《求知》2001,(12):12-1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定》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执法机关,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针。《民警察法》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党的执政能力究竟是什么?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绕很大的弯子,说得通俗一点,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党员领导干部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集中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讲话》中蕴含着的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三重逻辑已经成为我们党指导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南。从价值逻辑来看,文艺创作要坚守人民情怀;从历史逻辑来看,文艺创作根源于人民实践;从现实逻辑来看,文艺创作要满足人民需要。从这三个维度重温《讲话》的核心内容和理论贡献,是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下让《讲话》精神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继续引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史记 《学理论》2008,(17):38-38
此次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忠诚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日报》5月2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总结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说“中国人民为拥有这样一支英雄的子弟兵,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人民子弟兵”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6.
张绍翼 《学理论》2009,(15):50-51
当港澳回归大陆以后,港澳台的居民与人民的关系应如何表述,才能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新时期人民概念的外延应如何表达才能更适应我国当前的情况,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安定。这在我国高校现行使用的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中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意见》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将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个重要的实践形式。我们要充分重视协商民主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耿凡 《求知》2021,(2):26-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金砖国家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建设性作用》一文,文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系起来,他倡导金砖国家之间应“坚持包容普惠,造福各国人民”,要求金砖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通起来,把为民造福理解为联系二者的媒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谢兵 《理论视野》2017,(12):78-80
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距今整整75周年。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文艺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的系统阐述,对做好今天的文艺工作乃至文化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毛泽东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思想,给我们深刻启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即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林家有 《团结》2013,(1):64-66
孙中山的遗嘱有三个:一是《国事遗嘱》,二是《致苏联遗书》,三是《家事遗嘱》。三个遗嘱分别从国事、世事和家事三个方面陈述了孙中山的嘱托,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国家主义和对家事的基本看法和要求,充分地全面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品质、廉洁奉公和关爱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本质。这是孙中山遗留给全中国人民的珍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2)
细读《共产党宣言》,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人民主体思想。文中不仅阐释了"人民"的内涵及构成,而且论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及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等。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结合,有效发挥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及价值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书祥 《求知》2008,(1):9-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健全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的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监察法》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法兰西内战》的理论灌溉和精神滋养,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监督法律思想在中国本土创造性的解读与转化。跨越一个多世纪的"时空对接",《监察法》以解决中国现实腐败问题为基本面向,萃取《法兰西内战》中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公开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嵌入预防权力异化、配置监督权力资源的全过程。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时期,要回应人民高质量高标准的法治需求,承续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创新发展监督理念,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指导监督监察工作,全面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重视对权力空前集中的监察权的监督,将监察委员会锻造成为现代监察制度的核心。《监察法》对《法兰西内战》监督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验质感,为限制和约束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世界性命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张静娜 《学理论》2011,(20):27-28
人民主权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卢梭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从公意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但在倡导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是重要的里程碑,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如今,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其政治理念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民主》2009,(4):51-51
在研究起草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2008年政府工作成绩可以写得比往年少一些。要着重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讲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体的方向、目标、方法和措施。”(200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14,(7):87-87
《北京日报》2014年7月7日刊登张维为的文章指出,“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是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少数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决定》之所以强调要更加广泛、充分地发展和健全人民民主,是因为在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阶段,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主是人类长期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到近现代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1,(12):4
最近,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廉洁自律为重点,加强对干部政治品质和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3,(6):64-64
袁刚在《人民论坛》2013年第1期(下)撰文指出,现今,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已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政治领域,涉及既得利益格局的改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