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莉萍 《创造》2019,(5):28-32
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量资源的下沉逐步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乡(镇)一级承担着政策宣传、组织发动、落实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直接责任,外来资源的输入、承接和分配过程中“村三委”在群众中越来越具有存在感。从总要求来看,乡村振兴较之新农村建设,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要求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使农村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更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在资源下沉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会呈现怎样的态势?能否为社会治理有效带来新的契机?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基层社会治理转向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优良传统和法宝是群众路线,“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基层治理的工作写照,“弄脏你的脚”是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法,“人心和情感”是基层治理的“灵魂”。文章从社会情感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出发,论证社会情感建设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特色和传统优势,分析、探索社会情感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路径。海南D村和西藏G村的实践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启示,其核心要素是“情”,主要包括: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做到“有情治理”;休戚与共,融情入理,引导群众参与式发展;命运与共,兼顾效率和公平,培育共同情感,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真正成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21,(2):66-6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街道办事处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管理机构,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4.
付建龙 《群众》2024,(2):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一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何以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工作的重要课题。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基层治理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协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广大城乡居民群众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依托,在基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中直接行使当家做主民主权利的政治制度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源于基层实践的“枫桥经验”,经历了农村“四类分子”社会主义教育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基层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历经60年岁月的洗礼,“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治理理念和治理方法,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从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伟大飞跃,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层治理方案,成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和旗帜。“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创新与成功实践在当代彰显了重要价值意蕴: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群众》2021,(12)
正当前,政务热线已成为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且日益成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直通平台。政务热线从单纯的信息传输渠道升级为综合性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诉求表达、绩效考核、协同治理,积极打通基层治理"血脉经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是治理问题的"发现者"。整合与强化政务热线平台,增强政务热线的统一性和便捷性,让群众来电直接表达诉求,可使公众诉求直接汇聚于政务热线,推动政府掌握社情民意诉求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邓果 《重庆行政》2016,(3):47-4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治理的成效如何,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核心利益。作为基层人民政府,肩负着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治理的重要使命,需要在推进传统社会治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中,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应对迅速发展变革的时代带来的新挑  相似文献   

9.
<正>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是公安工作最基层的战斗堡垒,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是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公安工作的“承重墙”,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为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应该坚持不懈推进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8月,王小洪部长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上提出要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党委领导、部级抓总、省级主责、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儒家“亲仁善邻”“讲信修睦”“修齐治平”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近年来,我们把儒家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出“和为贵”社会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正基层治理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不仅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更对新时代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基层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  相似文献   

12.
郭煦 《小康》2023,(34):60-64
<正>以治理理念及理论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县域社会治理还需要强化社会力量,以民众利益诉求为核心,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与共治,关注治理过程与质量的提升。“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的重要部署。作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基层治理需求复杂多样,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恒新 《群众》2023,(16):6-7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江苏基层治理新实践,坚决扛起“在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上走在前”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的重大使命,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对照“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建强基层组织功能为基础,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牵引,以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深度参与为抓手,以夯实基层智慧平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实现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基层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基石,肩负着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要职责,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础。基层干部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其素质特别是群众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因此,作为基层干部,应当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盗窃、诈骗、抢夺、电信网络诈骗等多发性“小案”一直是社会危害面最广、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和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治理“小案”的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为了更好提升“小案”侦查治理水平,使公安机关尽快适应“小案”发展演进的新趋向,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和逻辑框架,共同集成“小案”侦查治理效能提升之策,可为优化“小案”侦查治理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复杂形态,具有群众关注度高、利益集中、投资巨大、回报率低、沟通难度大、前期拆迁和后期安置繁琐等诸多特点。如何和谐平稳地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检验城市政府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考验党对城市基层社会整合能力的重要窗口。深圳市清水河街道探索“党建引领+协商治理”模式推进重点片区棚户区改造,构建城市基层治理复杂形态的简约治理机制。一方面,将党建工作嵌入棚改工作,党的建设与棚户区改造工程同步推进,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棚改工作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运用协商治理机制,将组织动员与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在涉及群众重大利益问题上充分沟通协商,争取最大公约数。项目用时137天顺利完成专规、签约、交房及启动拆除等棚改工作,各阶段均创造了棚改的“深圳速度”,为推进棚改建设提供了“清水河经验”。  相似文献   

17.
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民政部门承担着维护和保障社会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权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四大方面共70多项业务,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工作量较大,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民政工作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体利益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和体制创新,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做好群众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政部门要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吴军 《半月谈》2020,(1):46-46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首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近几年,解放区将基层党组织延伸至楼院,凝聚群众、做好社区基层服务和管理,实现党委政府、居民群众、社会力量“三元共治”,有效解决了楼院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县级是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理层级.建设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可以更好地压实县级主体责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自去年初省委将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超市)建设列入重点改革突破项目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方法、作风创造性地运用到社会治理领域,因地制宜推进县级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  相似文献   

20.
牛维祥 《群众》2023,(12):41-4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思维、培养法治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专业化和社会化法治力量,聚焦问题,聚合资源,倾力打造“依法论市”工作品牌,激发基层治理法治新动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