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不只是某个要素的改变、某个方面的改变,而是全方位的变革,是社会结构各个要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根本变革,意味着经济生活、政治环境、文化模式、社会秩序以及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是前提,人民期待是动力,改善民生是目的,党的领导是保证,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划定了中国未来发展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路线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经济蓝图,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元年定下了总基调—"稳中求进,改革创新"。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时值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写了一组报道,试图展示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4.
邵蕊 《传承》2015,(1):61-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面向新时期的社会规范,为我们描绘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愿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事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驾护航,以此形成思想共识,筑牢精神根基,汇聚各方力量。各族人民群众只有深刻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改革事业,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社会主义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上形成的革命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凯恩斯主义改革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批判和超越。全面深化改革从实践的两重性出发,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问题,实现改革理性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在"总体镜"下对其进行多维透视。总起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运而生的。本文从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性质、特征、方向与道路、主体向度、根本要求等六个维度进行总体性探讨。只有在"总体镜"下进行多维透视,才能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命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之际,我们应该更加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正确分析和阐释"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这三个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和努力践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其重要性堪比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载入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辉史册。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政策、制度上都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和突破,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必将推动改革迈出关键性步伐、取得实质性成果,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航程。对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要求上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下大力  相似文献   

9.
《政策》2013,(12):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三中全会专门研究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新的"改革窗口",就是开创了对改革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新的"战略机遇"。对湖北而言,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社会改革发展的问题,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和难题。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如何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克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化弊端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两大难题。正是为了破解这两大难题,我国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次思想解放需要破除三种旧观念,树立三种新观念,即:破除国家社会一体的观念,确立政治社会与人民社会相区别的观念;破除"家长制"观念,确立政治民主观念;破除物质利益至上观念,确立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念。实现了这三方面观念的新旧更替,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的解决就具备了基本的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1.
《人民论坛》2015,(6):30-31
"全面深化改革"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同时对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已经由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发展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联系广泛、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好务。  相似文献   

13.
张宁波 《传承》2014,(2):78-79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坚强政治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目标,深刻领会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重点性与全局性、改革的阶段性和长期性、改革的力度与全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改革的勇气和改革的智慧这几对辨证关系,对于不断推进改革走向深入,取得改革实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正处在转型升级,推进发展的浙江,需要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勇气,为浙江开新局,居于全国前列、敢于先行先试的浙江,更要坚定自信、增强自觉,为全国探新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之路后,就给国内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规划给国内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各地必须根据自身实际采取相应举措,抓住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青海省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不断开拓前行,奋力书写新时代青海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改革的不确定性增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面临一系列新的结构性风险。主要包括社会共识不断流失的风险、时代精神状况深刻变化的风险、利益诉求急剧分化的风险。深刻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风险结构的变化,对于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红 《青年论坛》2014,(2):69-72
改革开放中地方团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团校办学领域和培训范围逐步拓展,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得到更充分体现,内部管理制度和办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团校发展面临着创新特色,实现团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共青团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扬长补短,不断增强转制到学历教育后的发展实力;齐头并进,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的整合等一系列课题.需要通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中党的中心和青年工作的发展,不断巩固团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地位;积极参与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坚持与时俱进,改善和营造发展的有利环境等等路径来解决,开创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关锋 《思想战线》2016,6(5):116
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三种基本意指,分别为:和自然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和个人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一个社会总和性的全部生产力。其中,第三种指的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再是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的全部社会因素,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宗教观念等相互作用的总结果;它虽然把生产关系包含在内,但这并没有违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因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存在三层维度的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主要发生在第二层维度的生产力(中观维度)与生产关系中间,而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则构成生产力的第三层维度(宏观维度)。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正式文件更多地采用了社会生产力的说法。而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的“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与“全面深化改革”,都凸显了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的重要性,可视为对之的当下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